满清一代,从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算起,共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有两位曾经到过西安。一位是开创一百三十余年康雍乾盛世的清圣祖康熙;另一位是亲历过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庚子国变的倒数第二皇帝、庙号德宗的光绪。
▲康熙晚年画像 图/网络
这两位帝王的长安之旅,虽然在清朝正史中都被称为“西狩”,但是却有本质的区别。“狩”不仅仅是打猎,还通“守”,有守卫疆土的意思。“巡狩”一词,出自《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专指天子出巡视察诸侯所守的疆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进行监督和激励的特殊关系。
康熙西巡的时间是1703年,当时距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官宣“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康乾盛世的真正到来只有十年时间,帝国的一切都在蒸蒸日上。而光绪和慈禧所谓的“两宫西狩”则发生在1900年,适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末年,江山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加剧。其间相差了近二百年。
光绪是在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时,在慈禧胁迫之下被迫仓皇逃亡西安,为顾全面子、粉饰太平而美其名曰“西狩”。康熙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巡视西安,在观览民风、考察吏治、检阅军旅之余,通过祭祀山川皇陵、蠲免赋税钱粮、赏赐耆老名士等一系列公开操作,以达到融合民族关系、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树立以儒家文化治国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的政治目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巡狩”。
壹
酷爱出巡的皇帝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漫长的帝王生涯中,康熙效法古代圣君“问俗观风”的传统,走下朝堂,深入民间,多次到全国各地巡视,足迹踏遍国土的东南西北。
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不满十八岁的康熙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出巡,从北京出发,经过山海关,抵达盛京(沈阳),祭拜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太宗皇太极的昭陵,这次东巡谒陵活动往返历时六十多天。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起,他几乎每年都要外出两三次,甚至四五次,出巡活动可以说占据了康熙一生中相当大的比例。
▲沈阳东郊的清福陵 图/网络
有史学家曾统计过这样一个数据: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的四十二年中,康熙每年出巡时间超过两百天以上的有十一次,一百天以上的更是高达二十四次。
纵观康熙一生的出巡活动,主要内容有“巡狩百官,恭谒山陵,临幸阙里,亲征朔漠,阅视河工,指示方略,木兰秋狝”,这其中最著名的巡视活动莫过于三次东巡关外谒陵祭祖、五次西巡进谒五台山、六次南巡勘阅河工巡视漕运,以及每年都要例行的北巡蒙古与热河木兰秋狝。
贰
康熙出巡西安的动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对四十九岁的康熙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正月诸臣祝贺康熙五旬寿辰,五月索额图因为“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被拘禁在宗人府。山东地区因为气候异常、水旱迭加而引发的大规模饥荒还在持续发酵。也在这一年,康熙仅有四个月的时间待在京城,其余八个月的时间则全部耗费在出巡活动上。
从农历的正月十六日到三月十五日,康熙以“阅视河工”为主要目的开始了第四次南巡,前后历时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五月二十五日又率领诸位皇子出巡塞外,六月二十八日得知兄长和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病逝,星夜兼程于七月初一赶回北京,历时三十多天。处理完福全的丧事后,康熙从七月六日到九月二十一日,又继续巡幸塞外,前后七十五天。
这三次巡视总共耗时近半年时间,再加上随后长达七十多天的西巡,这一年康熙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了巡视上。
▲《康熙南巡图》局部 图/网络
九月二十八日,回京仅七天的康熙指示领侍卫内大臣等人,第一次表达了想要巡视西安的想法:“值此冬令闲暇,朕欲幸临西安阅兵,往返约计七旬,将于十月初九日起程。扈从侍卫护军执事人等,俱照去年临幸德州从减,派出轻骑而行”。
从这段谕旨可以看出,康熙巡视西安的时间选择在“冬令闲暇”,目的是去“西安阅兵”,出发日期初步定在十月初九,预计整个行程花费的时间是七十天,随行人员与去年巡视德州等同。
十月初五,在一份发给吏部、户部和兵部的指示中,康熙再次详细阐述了西巡的动机。
与七天前仅仅是想去西安“阅兵”不同,这次康熙将西巡的内容扩大为“观览民风,询察吏治,简阅禁旅,整饬军营”,并将其视为“要务”。
走下朝堂,深入民间,考察吏治民风,了解民间疾苦,不仅能准确评估朝廷各项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发现并纠正施政不足,而且还能向天下臣民树立认同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的勤政爱民的圣君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用康熙自己的话说就是:“古人之君,居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者多。朕于各处巡行,因目击之故,知之甚确”。十月二十六日,康熙在太原府指示山西巡抚噶礼时也说:“朕自弱龄读书,往往以不知穷詹僻壤之疾苦为叹息。所以留心于官方,凡有往来者必先咨询民情,丰歉偶有失时,定加蠲赈”。十一月十六日,已经抵达西安的康熙在给西安将军、川陕总督、陕西巡抚等人的指示中也再次强调:“朕为西土兵民生计,不辞地方遥远,冒涉严寒,躬行巡狩”。
因此,对于民情的极端重视使“观览民风,询察吏治”成为康熙数次出巡的保留项目。比如康熙四十二年春天的南巡,虽然主要目的是勘阅河工、巡视漕运,但是一路经过的“畿辅、山东以及江浙”等地的“民生风俗”,康熙“亦因以周知”。
但是对于陕西和西安的民风吏治,康熙直言:“念陕西省为岩疆重地,当出师塞外时,曾经历其边境。而西安一路,未及亲莅”。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第三次亲征葛尔丹到达宁夏,此行耗时四个多月,先后路经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等原明朝“九边”地区。榆林位于陕西北部,所以康熙说“当出师塞外时,曾经历其边境”,这是康熙与陕西的第一次直接交集。
这次出巡宁夏具有双重性质,一是亲征,二是巡幸,与陕西并没有多达关系。康熙虽然来回经过陕西边境的榆林,但是没有到过西安。所以对于西安的民风吏治、军队驻防等情况不可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陕西和西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地理位置、经营抚慰蒙藏边疆的战略作用以及作为汉文化发祥地的中心地位,康熙有着比常人更为清醒的认识。
▲清代陕西省地图 图/网络
除了将陕西定为“岩疆重地”之外,十一月十七日到达西安的康熙在指示川陕总督、陕西巡抚和甘肃巡抚时也在反复强调陕西的重要性:“秦省为天下要地,时廑朕怀”、“秦省关系最重”。西巡结束后,康熙在《长安行》一诗中继续赞颂道:“河山天险古金汤,都邑规模溯汉唐。陆海膏腴本沃壤,秦风慓悍称岩疆”。
除了陕西和西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外,陕西省各级官员和普通百姓的殷切请求也是促成康熙西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十月初五,康熙在给吏部、户部和兵部的指示中说到:“陕西督抚诸臣言秦民望幸之心,至殷至切,合词陈奏”。十月二十六日,西巡途中驻跸太原府的康熙在给山西巡抚噶礼的谕旨中也说:“朕君临天下四十余载,无一刻不以苍生为念。近因西省望幸甚切,故于冬时农隙,减从轻骑,由晋及秦”。
与此同时,河南和山西的巡抚也“谆切具请”,希望康熙西巡。后来,康熙西巡刚到达保定府,还没进入山西境内,山西巡抚噶礼等人就提前赶来朝拜。十一月二十二日,康熙离开西安驻跸临潼时,河南巡抚徐潮等也从河南赶来朝拜。
叁
严格的出行规定
对于这次西巡,康熙在各方面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与他的孙子乾隆六下江南时大张旗鼓、奢侈靡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熙要求西巡时务必“轻装约从”。和以前的出巡一样,只带着简单的行装和少量的随从,而且要“诹吉西巡”,选定一个吉祥的日子出发也很重要。
▲康熙戎装图 图/网络
为了防止增加地方负担,康熙规定西巡途中所有的供给用度,全部由内廷专门负责准备,以至“纤毫不取办于地方”。即使偶尔有需要去市场上购买的物品,也应该由采购部门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足额支付,不允许有任何的勒索和克扣。康熙所说的内廷主要是指内务府,专门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按照《大清会典》记载:“凡府所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管理的范围不可谓不大。
一切供给都由内廷准备,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借口向皇帝进贡物品,而私自将所有费用摊派给当地民众,从而加重百姓负担。因此,对于西巡途中地方官员,康熙除了告诫他们要“体朕爱民德”之外,还特别强调不能“借词供亿,私派闾阎”。如果地方官员敢于公然违背旨意,有借机搜刮钱财、向百姓摊派费用的行为,康熙严厉警告说“察出即以军法从事”。
对于地方官员可能和扈从人员私自交往、收受贿赂的行为,康熙也保持了足够的警惕:“地方官不许与扈从人员,指称交戚,私相馈遗”,违反者将“以军法从事”。事实上,跟随康熙西巡的人员有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十三子胤祥等人,禁止地方官员与诸位皇子之间交往,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此外,康熙还要求扈从人员要严格约束仆役,不能让他们肆意妄为,“扈从人员,宜约束仆役,勿使妄行”,如果仆役“不遵法纪,生事扰民”的话,要“一并从重治罪”。
事实上,十月十一日,康熙离开北京西巡的当天,特地给大学士下了一道谕旨,命令随行的给事中满晋和御史顾素,让他们在銮驾离开之后,专门调查扈从人员的仆役是否有无端生事、骚扰地方的行为,“查有仆从生事者,即时锁驽”。抓起来还不算,还要追究仆从主人的责任,“并将其主亦行参究”。
康熙规定西巡途中要尽量做到不扰民。车驾经过的城镇市集的店铺要正常营业,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要照常进行,“市廛陇亩,宜各安生理”。民间必需的生活物资,比如“米豆薪刍等物”,要“照常贸易”,地方官员“不必禁止”。如果地方官员“私行禁阻民间市卖”,康熙要求专门调查的官员要“指名题参”。这一点也能从康熙将西巡的时间定在“冬令农隙”得到印证,冬天农事闲暇时候,不至于因为出巡而影响到各地的农业生产。
对于西巡途中可能遇到拦驾告状的人,康熙直接将他们的行为定性为“怀私挟诈,冲突告讦”,不留任何余地。康熙除了规定“所告事不准理”之外,还要对这些告御状的人“仍严加治罪”。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月十一日,康熙带着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十三子胤祥等人离开北京,开启了长达七十多天的长安之旅。
作者:东耶克
图片:网络
参考资料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清史稿》
编发:卢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