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分分钟惨死N回,清朝帝王的名讳太坑了!

分分钟惨死N回,清朝帝王的名讳太坑了!

文/刺猬

乾隆像

冷血,残酷,屠戮,荒谬,逗逼,无厘头…

当这些字眼组合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

01

乾隆四十二年,江西新昌(今宜丰)。

初秋的一天,一队持枪佩刀的官兵突然杀进棠浦镇沐溪村,将一户人家围得水泄不通。

带队的来头不小,乃江西巡抚海成。

海成,满族舒穆禄氏,曾任山东督粮道、安徽按察使等职。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始任江西巡抚。

堂堂江西一把手,从二品大员,亲自带队扎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来抓人,且搞这么大阵势,如果你以为要抓的是江洋大盗,或叛贼逆党,那就错了。

犯事的,只不过是个屡第不中的穷酸举人,名唤王锡侯。

变故陡生,预感要出大事,王锡侯强扮镇定,迎出问道:“你们想干什么?”

“姓名?”海成硬邦邦反问道。

“王锡侯。”

“捆了!”

“为什么要抓我?”

“那得问你爹,为啥要给你起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名字。”

王锡侯,去掉中间的“锡”字,即为王侯,难逃谋反之嫌。

别撇嘴,这是一桩真实公案,绝非编段子,扯闲篇儿。而更扯的,还在后面呢。

02

王锡侯,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自幼聪颖好学,8岁通晓训诂(注: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分支,即用通俗之言来解释古书中的词语)。

为追求功名,光耀门楣,王锡侯走上了科举之路。

很悲催,接连九次春闱,次次名落孙山。直考到37岁,才勉强中了举人。深知再考下去,这辈子就彻底糊了,遂闭门不出搞起了学术研究。

而此次给王锡侯及全家招惹大祸的,除了名字,还有他撰写的一本书。

不是小黄.文,也非不经之谈,只是本工具书,名曰《字贯》。

当时,莘莘学子使用的是《康熙字典》。因收字太多,且字和字之间没啥联系,“字犹散钱”,查起来很不顺手。王锡侯便“以义贯字”,即把发音和意义相同的字,给集汇到一块儿,用起来则方便多了。

此书尚未脱稿,便名扬新昌,获点赞无数。后在文友资助下,很快出版上市。

按说,这是好事,怎会惹祸?

错,祸闯大了——

第一,《康熙字典》属官方教材,又冠名康熙,焉能有错?用得着你个穷酸举子来指手画脚?诋毁篡改,实为狂妄悖逆。

第二,也是最要命之处。书中有教人如何避讳、以防犯上的举例,如:

“圣祖庙讳玄,避用元字,烨避用;世祖庙讳胤,避用引,祯避用正;乾隆御名弘避用宏,避用历…”

瞧明白没?王锡侯好心想教别人躲雷,自己却把“玄”“胤”“弘”等该避讳的字,全写了上去。

敢写皇上名讳,实属“大不敬”,位居十恶罪之六,定斩没跑!

03

此节,暂且放下“王锡侯《字贯》案”,先来涨知识,看看帝王避讳文化到底有多万恶,又有多逗逼。

部分段子,引自作家李开周先生的《皇帝名字避讳指南》一文。在此,向李先生致谢。

在古代,帝王名字是绝逼不能乱写的,尤其有清一朝。

为方便介绍,就让我冒着生命危险,来一趟清穿,穿越回康熙王朝。

康熙名玄烨。为证明咱有文化,我先给他写首诗:

“啊,玄烨,我喜欢你——”

真衰,分分钟,我挂了。

因为“玄”和“烨”字需避用,必须以别的字来替换,没商量。如“天地玄黄”,得写成“天地元黄”;“其华烨烨”,得写成“其华煜煜”。

那好,我再穿一回,遇着“玄”字就改“元”,瞅见“烨”字就改“煜”字,不就得了?

好聪明,斩!

我又挂了。因为,我把“玄鸟”改成了“元鸟”。

彼时的人看见“元”字,就会想起小“玄”子,你在“鸟”前加个康熙,居心险恶啊,不斩还留着过年啊?

所以,为脑袋着想,以后想写“玄鸟”,尽量换成别的鸟。野鸡都行。

此外,如果遇着字体结构中包含“玄”字的,如“弦”、“舷”、“铉”等,一律“敬缺末点”。

即“玄”字的最后一点空着,不能点。

清朝帝王避讳

再比如,乾隆名弘历。写到“弘”字,改作“宏”;写到“历”字,用“歴”代替。至于包含“弘”的合体字,像“泓”、“翃”、“纮”等,则都要跟康熙学,敬缺末点。

不过,如逢“闳”字,谁敢缺了点,乾隆定叫他缺了脑瓜子。

看字形,胆敢把皇帝关进(幽禁)大门,还缺了点,是不是想谋逆弑君?剐!

而以上所言,仅为避讳学问的九牛一毛。你说若穿越大清,单单写个字,带N条命都不够咔嚓的。

就此打住,话归正题。

04

且说王锡侯被抓归案,受过酷刑,方才明白是如何犯的案。

原来,族内有一叫王泷南的可恶主儿,早就惦记上了他家的祖坟山。几次抢占,均未得逞。

《字贯》出版,当即让王泷南逮住机会,以乱改钦定《康熙字典》之名,往检举箱里偷偷塞了状子。

江西巡抚海成,虽胸无点墨,但对上头交办的查抄禁书之事非常上心,干的那叫个热火朝天。至乾隆四十一年年底,江西已查缴禁书8千余部,列全国之首,获评先进单位,且深受乾隆信任。

海成看《字贯》,稀里糊涂;同僚则认为王锡侯是好心,方便查阅,不算啥大事。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于是,海成给乾隆写了份折子,禀明案情,建议革除王锡侯的举人头衔,并附送《字贯》一本,以供御览。

再说乾隆。看罢奏折,顺手翻阅《字贯》,脸色是越翻越难看。到最后,啪,拍案而起。

激怒他的,正是前文所述缘由:

王锡侯居然没避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的庙讳,以及乾隆的御名!

妥妥的大逆不法,罪当碎割凌迟!

05

就这样,一道圣旨发下,王锡侯被打入死牢。

天地良心,王锡侯写《字贯》不谋稿酬版税,纯属善意。做学问多年,他深知史上发生过太多牵涉避讳的文字狱案,很有必要告诫世人绕开这个坑。

比如,明末清初,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音lóng)的盲人,家里不差钱儿,又跟老臣似的喜欢历史故事,便雇枪手攒了本《明书辑略》。

书中,将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骂作“尚贼”、“耿贼”,写清兵入关为“夷寇”,等等。

而这些,皆犯清廷大忌。于是乎,攒书的,写序的,校对的,刻字的,印刷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以及卖呆失察的当地官吏,凡七十余人,同时被处死,或凌迟,或杖毙,或绞刑,人间秒变地狱。

案发时,“始作俑者”庄廷鑨早已亡故,亦被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遭牵连发配充军。

再比如,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河南乡试,有举子一时笔误,将“皇叔父多尔衮”写成“王叔父”。

好嘛,这分明在暗讽多尔衮是“隔壁老王”。杀!

多尔衮画像

举子人头落地,主考官欧阳蒸等皆被革职,下狱治罪。

想想这些残酷狱案,王锡侯写书予以警示,当算读书人的福分。但万没想到会被乾隆御批为逆案,惹下杀身大祸——

经审,同年十二月,主犯王锡侯被判斩立决。据广东道监察御史胡思敬所撰《盐乘》记载:“被诛时情状甚惨”;

家中15岁以上子孙7人,皆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其弟侄妻媳等14人,全数充发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

然而,此案并未就此结束。

乾隆认为,江西巡抚海成,仅提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名衔,“实大错谬”,“双眼无珠”,判斩刑,暂缓处决(后侥幸获赦,保住了脑袋)。

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皆因看过《字贯》,却未能检出悖逆之处,一并革职…

上上下下,获罪牵连近百人。

06

此桩公案,史称“王锡侯《字贯》案”。

是不是看的头皮发奓?是不是再也不想玩穿越了?

所以,千万别被清廷剧里文人挥毫泼墨的潇洒状给忽悠了。他们提笔的时候,心都是哆嗦肝都是颤的:避王者讳,避尊者讳,避亲者讳,避贤者讳…

该避的忒多了,一不留神就触犯大忌,脑袋落地。

晚清名臣张之洞

不得不说,在避讳这方面,晚清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绝对有才。

其在四川做学政时,曾写过一本《书目答问》,专门教当地秀才如何避讳。每每写到历朝历代的皇帝名讳,便用□来代替。

结果,满篇□□□□,像极了删节本的《金瓶梅》《肉蒲团 》,读来令人浮想联翩。

公案看完,不想说点啥吗?你的留言,老臣在倾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字,新昌,乾隆,海成,帝王,清朝,段子,康熙,江西,王锡侯,观点评论,字贯,王泷南,江西,王锡侯,多尔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字,新昌,乾隆,海成,帝王,清朝,段子,康熙,江西,王锡侯,观点评论,字贯,王泷南,江西,王锡侯,多尔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字,新昌,乾隆,海成,帝王,清朝,段子,康熙,江西,王锡侯,观点评论,字贯,王泷南,江西,王锡侯,多尔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