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与八旗制度息息相关,八旗制度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它是大清王朝开疆拓土的取胜之道,也是其王朝走向衰败没落的原因之一。
八旗起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历经皇太极逐步完善后正式形成八旗,至顺治皇帝再次重整,真正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分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黄旗和镶蓝旗。每旗各设旗主一名,上三旗各旗主由皇帝担任旗主,下五旗各旗主下设领主。
爵位确立
清朝立国后,在八旗制度中建立了一整套的封爵制度体系。初期共分为十二等,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也就是爵位后代自降一级。其中有十二位王的后代在继承爵位时不需要降级,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铁帽子王”。
初期时共有八位铁帽子王,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和济尔哈朗,还有两位多罗郡王。其中我们看过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的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就是和硕睿亲王,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曾也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最后还是落了一个被掘墓鞭尸,逐出皇族的悲惨下场。
中后期四位亲王因辅佐皇帝、太后政治斗争有功,特加封为铁帽子王。有胤祥、奕、奕譞和奕劻。其中有我们看过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帝身后默默支持他的男人老十三胤祥,还有在祺祥政变中有功的奕,光绪帝的生父奕譞、慈禧六十寿时被封的奕劻。
衰败
王府这么多人少不了吃喝拉撒,以恭王府为例,来看看晚清王府的正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按照《清恭王府折档汇编》中描述的,负责王府饮食制作的地方叫"饭房"、"茶房"、"内茶房",日常饭点分为:早点,早、晚饭,中午点,夜宵。
各王府每年要为皇宫的除夕太和殿筵宴准备宴桌。皇帝御用宴桌归内务府恭备,其他宴桌由大臣们按规定恭进。规定亲王每人进八桌,羊三只,酒三瓶,亲王所恭备的也皆是最拿得出手的,样式多变,如:燕窝炒炉鸭丝、攒丝鸽蛋、挂炉猪等。
至于其他的日常开支更是不胜数,各王公之间逢节的贺寿,各种癖好轮番上演,京戏相声、茶馆鼻烟、妓院赌博、熬鹰遛犬、蟋蟀蝈蝈,后期更是热爱各种西洋进口玩意,买汽车、装电话、吸鸦片、买洋枪。
消亡
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敲响了清王朝最后的丧钟。溥仪退位后,至此后《清室内优待条件》的一再修订,各铁帽子王的政治生活特权也变得和常人无异,日常俸禄全部停止发放,之前王公们所屯的众多良田也被收为国有。这些亲王们开始出租房屋为以此度日,在《旧京琐记·贵旗免问》载:“京人买房宅取租以为食者,谓之吃瓦片”。
四位铁帽子的王后代后期大多沦为普通人,胤祥的后代载垣因参加政变失败也被赐自尽。奕的孙子溥伟勾结日本人,想要恢复清王朝的统治,在东北发起满蒙独立运动,最后也是惨死于新华旅社。奕譞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末代皇帝,最后也是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普通公民。奕劻的长子载振后期远离政治,从事金融商业活动。
清朝覆灭后,一些王公后代为了避免政治麻烦,也有一些更改为金姓、赵姓,也有随名姓的。无论先前如何高贵奢靡,伴随历史烟云,这些也都逐之消散,永远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