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雍正最大的功绩养廉银制度何以失败?四个问题没有解决

雍正最大的功绩养廉银制度何以失败?四个问题没有解决

世人对于雍正反腐普遍表示认可,例如对贪官比较狠。但我想,除了您能说出他对自己的兄弟们狠以外,对亲人和亲信比较狠以外,对于其他官员的惩贪力度又如何呢?由此,可以说,雍正的狠、雍正的所谓改革其实都是半拉子工程。

雍正养廉银与对部分官员的“爱”

其实,对于官员,他的铁腕力度并不是最大的。在我统计的清朝一二品高官的经济案件共139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案例数分别为11例、20例、11例、58例。

按照在位年限分别为顺治每年1例(从顺治七年开始算,之前是多尔衮时代,所以顺治实际掌权11年);康熙(从鳌拜被抓开始算抛去6年还剩55年)每2年9个月1例、雍正每1年2个月1例、乾隆每1年3个月1例。可以说,顺治反而是最铁腕,康熙是最纵容。

雍正对于一二品官员的惩贪力度不如顺治,除了康熙外,顺雍乾三朝力度都差不多。因此,除了看热闹的外,就要看门道儿了。雍正最大的反腐“贡献”其实是顶层设计,也就是他开创了养廉银制度。这也是雍正在吏治改革上的最大的贡献。

2.雍正的改革是半拉子工程,四大问题雍正没有进行制度化整理

雍正元年(1723年)设立的“该薪给制度”其实就是“养廉银”。第二年又下旨“火耗归公”从而对明太祖制定的“低薪制”进行了改革,其后乾隆将其固定化。他的反腐的最大贡献是这个。

“养廉银”制度确实对贪腐起了一定作用。至少清廉的地方官可以养家糊口,当然,因为清朝的其他顶层设计的缺陷,使得“养廉银”的作用没过六十年就失去了价值。

雍正的“养廉银”制度的作用,其实只管理六七十年,贪腐、吏治确实起了一定作用。然而,最终这种“高薪养廉”还是失败了,其根源在于:

其一,养廉银只是针对地方官员,京官不包括其内

既然,你认可地方官员“低工资制”有问题,那么,所有官员就都面临这一问题了。为何不进行进一步改革呢?京官虽然就在你眼皮子底下,似乎你容易控制。但数万京官围着你一个皇帝,谁能控制谁呢?所以,京官没有“养廉银”他只能靠“权力”向地方官要了。

其二,对陋规惩治一直不稳定,财政紧张了就整治,财政宽松了就纵容

“陋规”说到底就是“人情社会”顽疾,只要有人情存在、只要有两极分化存在、只要有想钻空子走捷径的人存在就会存在。

简单地说,陋规就是领导(京官、求得着的单位)过年过节过生日,下属、同级总要送些东西祝贺;上级升迁、调出了,作为下属、同事总要践行;上级来市场工作了、办案子来了,作为下属或接待地方总要给迎风招待吧。

老百姓打官司、上缴各种税、赋等等,总要请请相关人员照顾吧。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三,“两套班子”问题的背后是整个官员选拔制度的问题,由此,官员受到吏的控制,“两套班子”使得地方官员不得不贪

清朝最大的特点是“科举制”加上“文字狱”导致出来的官员普遍实际工作能力比较低。

比如司法,你总要背熟法律条文吧;

比如知县,你总要懂得税法和田亩以及水利、虫害等问题吧,如此等等。但问题是,出来做官的都是些满嘴“之乎者也”的人。

有人会说,没有工作经验多干两年不就成了。但问题是,有些工作能允许你吗?

比如审判案件等,你不熟悉、你不懂,出现杀人案件了,你能说“等我熟悉工作了再审吧”,行吗?

比如国家税法,每年你这个县要交20万两,你能说“先别交了等我工作熟悉了再交吧”。

因此,这就需要工作经验多的人在旁边带你、帮你。谁能帮你?谁能带你?而且他不会害你?

所以,清朝官员往往是“一个政府两个牌子”,一个正规衙门,一个“影子内阁”。

比如县衙里有“三班六房”(实际生活中根据县的大小会有数目不同,但标配就是三班六房)。三班是皂、壮、快三班衙役。六房就是跟六部对接六个办公室,也即吏、户、礼、兵、刑、工书吏房。

“影子内阁”就是与“三班六房”对应的县令自己花钱请的各种师爷、仆人、衙役等。这些人是县令为了防止“地方世袭”的“三班六房”利用熟悉地方蒙骗自己,而花钱雇来的监视人。

在封建社会,甭说你是一二品大员,就是八品官员也是外派,也要空降,为什么?防止当地人熟悉当地情况,以权谋私。

在这种情况下,铁打的营盘就是三班六房的这些人。这些人知道地方上谁是意见领袖、权威,知道是好对付谁不好对付,知道各种各样的猫腻儿。因此,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工作。但同时,他们也可以利用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蒙你。

三班六房的人,有的家族是从明朝就开始干这行,到了清朝还干。父传子、子传孙、孙传曾孙,遇到的各种问题几乎全遇到过,怎么应对有多少种方法,他们都烂熟于心。你一个外来人能对付了他们?所以,他们就需要请对这些工作同样在行的各种师爷、各种闲杂人等来帮他们。

师爷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钱粮(税)、刑名两位。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的钱可都是自己花呀,别忘了县令不见得一两个女人和家人,除了这些开销之外,还有给这些人开工资。而县令的钱每年就五六百两(普遍的,像直隶知县比较高)。

其四,财政报销问题

清朝许多事务,如自然灾害、打仗等需要地方协助的工作都需要地方上先垫付,然后,再进行报销。

那么,财政收入比较好的地方还好说,但问题是,全国能有多少财政收入可以随便花的地方政府?所以,为了完成工作,打仗了,军方要求你送多少粮,你没钱买、没钱运,你贻误了军机怎么办?人家可不管你没钱!

所以,以上种种,雍正都没有进行改革或者说进行制度性修正吧。上面四点还仅是问题的小部分,当然,我认为是四个最重要的问题。

这四个问题,没有一项是可以靠权力来解决的,都需要对人性、工作经验有较多的充分理解,并考虑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通盘考虑的。很显然,这超出了封建社会皇帝的个人能力和视野。

李鸿章和左宗棠各有高下,但仅凭一点文襄远远高于文忠

朱元璋强令百姓如何吃饭穿衣,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也要管

北洋海军战败,慈禧浪费的钱、李鸿章贪腐的钱,购买几个舰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功绩,地方,顺治,雍正,清朝,问题,制度,陋规,工作,改革,观点评论,廉银,雍正,京官,康熙,官员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功绩,地方,顺治,雍正,清朝,问题,制度,陋规,工作,改革,观点评论,廉银,雍正,京官,康熙,官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功绩,地方,顺治,雍正,清朝,问题,制度,陋规,工作,改革,观点评论,廉银,雍正,京官,康熙,官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