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戈培尔是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1945年希特勒政权即将崩溃之际,戈培尔举家共赴黄泉。
戈培尔的妻子玛格达是一个聪明、漂亮,又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她在戈培尔纳粹仕途蒸蒸日上的时候嫁给了他。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婚姻后,玛格达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她从此找到了陪伴在希特勒身边的机会。当时,希特勒还沉浸在失去外甥女的痛苦之中,就在这时,希特勒和玛格达相识了,而此时的玛格达还是单身一人,因此他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后来,玛格达和戈培尔结婚了,希特勒就成了戈培尔夫妇家的常客,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
希特勒当上帝国总理后,一开始,他并没有包揽大权,而劳苦功高的戈培尔没有得到一官半职,这让他委屈,同时,玛格达也非常伤心,因为丈夫的机遇牵连着她的命运,戈培尔的失宠同时也意味着她被剥夺了抛头露面的机会,和自己成为"第三帝国第一夫人"的目标越来越远了,对此,她难以接受。
但是不久,希特勒就掌握了政权,第三帝国成为了纳粹的天地。希特勒意识到了戈培尔过去的劳苦功高,也深知自己今后少不了戈培尔,于是任命他为宣传部长,这样,玛格达当上了期盼已久的部长太太。此后,在希特勒常年的社会生活中,玛格达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向身边的人宣扬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理论,为希特勒的"千秋大业"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思。
希特勒没有妻子,并且他从来没有公开过身边的情人爱娃,玛格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三帝国第一夫人”,出尽风头。同时,希特勒也十分信任玛格达,经常和她一起讨论问题,他愿意向玛格达吐露心声,也愿意玛格达向他吐露心中的苦闷。
1945年4月,纳粹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玛格达决定和自己的六个孩子一起陪同希特勒自杀。临死之前,希特勒把自己长年佩戴在军服上的金质勋章送给了玛格达,玛格达是第三帝国唯一得到此勋章的女人,为此她热泪盈眶。希特勒死后的第二天,戈培尔夫妇在毒死了年幼的孩子后,也自杀了。
除了玛格达是希特勒的“红粉知己”,希特勒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女知音。威尼弗雷德·瓦格纳是希特勒至死不渝的知音,她一生都是坚定的纳粹分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强调希特勒的魅力,完全与其站在一起,承认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威尼弗雷德·瓦格纳到底是何许人?她和希特勒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威尼弗雷德对希特勒的崇拜可以追溯到1923年希特勒还是个无名小辈的时候,在那时候她就把他当成了德国的“救星”,并把自己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他身上。1930年,威尼弗雷德的丈夫去世后,威尼弗雷德和希特勒甚至还萌生过结婚的念头。虽然后来他们并没有结合,但是,希特勒和威尼弗雷德及其子女的亲密关系却一直延续到了德国战败、希特勒自杀身亡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特勒残酷迫害犹太人的暴行陆续被披露,但是威尼弗雷德却并不感到震惊,并且顽固地拒绝事实,对希特勒表示出了绝对的忠贞。
威尼弗雷德是英国人,在她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从此孤苦无依,最后被送到了孤儿院。由于孤儿院恶劣的住宿环境,威尼弗雷德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后来,在英国亲戚的张罗下,院方送她到英国呆几个星期治病。就这样,威尼弗雷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去火车站接威尼弗雷德的是她母亲的远亲卡尔·克林特沃特,他们夫妻膝下没有孩子,所以在几个星期的相处后,他们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决定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在养父母的身边,威尼弗雷德受到熏陶,她喜欢上了瓦格纳的音乐。
由于养父和瓦格纳家族的关系,威尼弗雷德见到了她后来的丈夫,并和他一见钟情。在威尼弗雷德嫁到瓦格纳家族之际,正是德国政治局势极其严峻的时候。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德国的经济一落千丈,人民苦不堪言。战争结束后,威尼弗雷德的丈夫,这个有名的音乐家也不得不为谋生而不断地作曲、指挥,以养家糊口,因此,瓦格纳家族把他们的悲惨生活归咎于犹太人和共和党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出现在德国人的视野中,并走进了威尼弗雷德的生活。在威尼弗雷德看来,希特勒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唯一有能力改变德国目前的状况的人,而希特勒对瓦格纳的音乐也非常崇拜,把它看成是自己反对和迫害犹太人的知音,于是,威尼弗雷德和希特勒之间的桥梁搭建成了。
威尼弗雷德把这种默契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她继续为纳粹党和希特勒的亲信捐款,甚至在家庭和音乐节经济拮据的时候,还挖空心思给希特勒购买礼物。希特勒在往返于慕尼黑和柏林的途中,也会在威尼弗雷德所在的城市停留一下,为的是和威尼弗雷德见上一面,聊上一会儿。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威尼弗雷德于1926年加入了纳粹党,并终身为纳粹党服务。
从此,在希特勒四处演讲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发现威尼弗雷德的身影,她总是坐在离希特勒最近的地方,以便自己看清他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让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她兴奋地聆听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攻击和对大众的许诺,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在这样的公众场合,他们虽然表面上形同陌路,但用威尼弗雷德的话来说,他们彼此都有“一种心灵的默契”,他们都知道对方是自己忠实的知音。
作为一名狂热的纳粹分子,威尼弗雷德却对被迫害的犹太人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情,给她们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她看清了希特勒罪恶的本质。相反,她总是为希特勒开脱,并始终把希特勒当成是自己的知心朋友。1980年,威尼弗雷德走完了人生之路,同时也将她的忠诚带进了坟墓。
你以为只有以上两个忠实的女性“知音”吗?错!莱妮·里芬施塔尔是德国有名的女导演,她为纳粹党拍摄的记录片却让她名噪一时,也是她一生中最风光的阶段。
纳粹倒台后,莱妮最后被定性为“追随者”而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新闻界对她却紧追不舍,有关这位纳粹女导演的文章络绎问世。人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半个多世纪后仍然指责莱妮的主要原因,恐怕已不是她和纳粹政权合作以及她和希特勒个人之间的交往,而是在于她对自己那段历史的态度。人们指责她从不承认有错,从不承认自己的影片事实上起到了为纳粹政权歌功颂德的作用,从未反思过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
对于这些指责,莱妮的解释是:她献身的是艺术,而“纯艺术……是没有责任的”。她一口咬定自己对政治毫无兴趣,并且一再强调自己为希特勒工作的时间很短。2000年,她在一次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你们看,我九十八岁了,但是,在整个一生中,我只为希特勒工作了七个月。”这就是莱妮对待自己那段纳粹经历的态度。
那么,莱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是什么理由促使她成为狂热的纳粹党的追随者呢?
莱妮出生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中,兄弟姐妹众多,从小调皮捣蛋的她从来就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疼爱。中学毕业后,莱妮热爱上了舞蹈,经常参加各式各样的舞会。之后,天资聪颖的她还开始了舞蹈训练,花了大量的时间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莱妮的舞蹈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她的水平日益精湛,但是正当莱妮的演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发生了意外事故,她在演出时摔伤了腿,从此她不得不满怀惆怅告别心爱的舞台。
随着舞蹈梦的破灭,莱妮把目光转向了电影艺术。在她的努力下,莱妮同样也获得了电影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成为了德国著名的女导演。就在莱妮带着自己拍摄的影片在各大城市巡回放映时,希特勒也正穿梭在德国各地,他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这个可以利用的女人。
莱妮和希特勒就这样认识了。从莱妮参加希特勒的第一次政治集会开始,饱受感情挫折的她就被希特勒深深地吸引住了,她觉得希特勒就是自己想认识的人,也是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一头扎进了纳粹党而无法自拔。莱妮很快就投入到了为纳粹党拍摄影片的工作中,在这个纪录片中,她用尽美妙的词语为自己崇拜的人辩解,努力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理想中的情人的形象,但这确实和希特勒在现实生活的中的形象相差甚远。
事情有可能像是莱妮说的那样,她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纳粹份子,她只是一个单纯的艺术爱好者,但是,不管怎么说,她作为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很值得反省,她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纳粹党的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