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怪老头不懂英文?美国女人讽刺蔑笑,却碰到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

怪老头不懂英文?美国女人讽刺蔑笑,却碰到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

1917年,大清帝国这座风雨飘渺中轰然倒塌的大厦,一晃已凋零了五年。往后年年,皆为多事之秋。

国土之上,洋人横行,西学涌入,西方种种附着遍地狼烟荡过了北平城中的片片焦土。

今日城中西郊,海天春番西餐馆内,如同往常一般,来往之人络绎不绝。

餐馆之中刀叉碰撞,音乐绕耳,无一不在粉饰,这乱世之中的太平。

餐馆之中,唯有一位老人独为醒目。一身黄马褂,一袭前朝辫,手指漫不经心随着口中若有似无的小曲敲击着桌面。

这全然一副前清遗老的形象,与这馆内富丽堂皇,显得格格不入,引的旁人一阵窃窃私语。此人却不以为意,旁若无人的自饮自食。

若你再仔细一看,他在盘中娴熟的刀叉姿态,仿佛与生俱来,这不入时俗之态,又不禁令人瞠目。

门铃响动,又来了食客。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不难看出是两位大学生。好巧不巧,他们坐在老人附近,眼角余光上下打量着老人。

刚一落座,便用英文交流起来,彰显一副新青年的模样。

辜鸿铭像

不过显然,他们的英语学习并不到家。说的磕磕绊绊极为生硬,在外人看来的拙劣口语,他们却鸣然自得。

似乎是因为迎合了西餐厅的餐饮氛围而感到雀跃。老人眼见这副情形,似笑非笑地撇过了头。

不想这一举动,似乎却刺激了他们的内心。其中一位,用着不大却轻蔑的声音,和同伴谈论着老人的衣着打扮。

与其说是谈论,话语中却尽显讥讽之意。嘲笑着他的一身行头,满是迂腐之味,如此装扮来到此处用餐,尽失国人脸面。

他们断定老人不懂洋文,说的更加肆无忌惮。反观老人,只是得抹抹嘴,一脸淡然。

浑浊的眼里不失锐利,他看着那两人,用一口纯正的英语说到,“我吃西餐的时候,不知道你们还在何处。”

辜鸿铭与民国名家

这突如其来的声线,似如雷贯耳,让两名学生目瞪口呆,脸上满是错愕之情。

老人再度发问,“身为国中之人,为何如此崇洋媚外,国语之本在你们身上荡然无存,还算得上称为国人吗!”

如此句句诛心,令两名学生无地自容。两人慌忙解释,自己是国人,还是北大的学生,不知先生如此博学,此番行为我们羞愧难当。

说完谎称有事,便匆匆离去,桌上的食物都还没吃上几口,狼狈不堪。看着两人的模样,老人背过手摇了摇头。

想到了多年以前初到英国之时,也是如此。面对洋人的嘲弄,还是少年的他毫无畏惧,用流利的英文回击。

那时的他装扮依旧,长袍马褂,一袭长辫。带着当时国人极度缺乏的自信,步入了伦敦的晨雾之中。那个少年,名叫辜鸿铭。

辜鸿铭泥塑

父辈教诲,永远记住我是国人

1840年,英国宛如野蛮巨兽用利爪破开了残破不堪的旧中国大门。

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人人自危,对洋人避而远之。如此情况下的十七年后,辜鸿铭出生。

不同底层一般,出生便是陷入无尽黑暗。辜鸿铭的家境殷实富庶。

父亲辜紫云,在南洋马来半岛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做着总管。辜鸿铭日后语言上的天赋,多半来自父辈的遗传。

父亲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马来语,母亲是金发碧眼的洋人,说着葡萄牙语,在当时的社会,中国人与西洋人结合也实属少见。

这样环境之下成长的辜鸿铭,从小在语言方面便有着超乎常人的天分。尽管年幼,但依旧不妨碍他熟读国外名家文学。

如此的聪慧,令他得到了庄园主布朗先生的赏识,收他成为了自己的义子。

辜鸿铭书法作品

世界格局的变化多端,外面的一切残破不堪,对于在橡胶园内的辜鸿铭来说似乎都毫无关联,橡胶园给了他幸福快乐的童年。

但不知道为何他了解到了,他了解到国家正在被人鱼肉,侵略者的屠刀正在肆意挥动,和自己不同,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他年幼的心被撼动了,或许在这时,他就明白了自己一生的信念,他要学贯中西,要担起富国治国的重任,教化这世间的不公。

他找到了义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去英国。”

年余方才十岁的他声音虽弱,却说的异常铿锵有力。他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的更多学的更多。

布朗先生被他的想法动容,十多岁的辜鸿铭就这样踏上了去往世界另一方的路程,迈向了英吉利帝国。

临行前,辜紫云让他跪拜在列祖列宗的排位前焚香,说出了让他铭记一生的话。

“不论你走到哪,身边是哪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永远都是一个中国人。”

不忘故土,盛名之下,回归东方

初到英国的辜鸿铭,在这异国之中,纵然是他也深感彷徨无措,他也只是年幼的孩童。

他不知为何身边的洋人都对他冷眼相看,或许是因为他们天生傲慢,或许是因为自己祖国积弱。

他要改变,改变这不公的一切。在布朗先生的指引下,他开始系统学习着西方文化。

从经典的文学名著,再到深奥的哲学文思他都统统涉猎。布朗先生对这个养子寄望极高,不留余力地培养着他。

布朗先生告诉辜鸿铭,倘若他也有着这般天分,他多希望能成为一名学者救世。

造福自己为小,救济世人为大,布朗先生的这番话,更加坚定了他的心中所想。

辜鸿铭与家人

他也得知,尽管世界列强都想瓜分故土,但各国学者却对中华文明神往。

他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担起中华文明,教化列强,给国人指出光明的路,过上真正的生活。

辜鸿铭没有辜负布朗先生的期望,天资聪慧的他很快掌握了九门语言,其中包含了极难的拉丁文,希腊文。

并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成为世界文豪达尔文等人的校友。

1877年,辜鸿铭获得硕士学位,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文学与哲学,这时的他才年仅20岁。

他已然成为了风云人物,声名显赫,往后来此求学的国人,无不得知他的盛名,他的著作更是校园内的指定读物。

其中就有着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一代文豪林语堂。

辜鸿铭做到了,他靠着自己的博学多才,极深的见识。甚至在欧美上流社交圈内崭露头角。

但傲慢成性的洋人,却始终无法消除对其他种族的蔑视。

辜鸿铭与家人

就算辜鸿铭已经达到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们依然对眼前这个略显矮小,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抱着不屑与质疑。

在一次学术宴会上,洋人们毫不忌讳地对他展开了嘲笑。

“听闻中国人是出了名的迷信,每逢节日便要给祖先三叩五拜,这样做你们的祖先便能吃到贡在桌板上的饭菜了吗?”

“辜先生如此学识渊博,不知是否也是如此?”

说完便对着辜鸿铭一阵挤眉弄眼,眉眼之间满是尖酸,引来周围一阵哄笑。

辜鸿铭听罢,倒也不显恼怒,依然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但嘴上却丝毫不留情面,反讽相讥。

“在先人的墓地前,你们摆满了鲜花,难道如此他们便能够闻到花香了么?你也身居高位,难道也是如此?”

短短的几句话,便让洋人无话可说感到汗颜。面对这般嘲弄却不畏惧,依旧保持着高昂的身姿反击,令人无比钦佩。

他也因此赢得了应有的尊重,身边的洋人无一再敢对他抱有一丝轻视。

但做到如此他真的满足了吗?满足于现状,满足于金迷纸醉?事实上,他无比痛苦。

他的名气越大,学问越深,他就更加深知列强对于中国的瓜分还在持续。

纵然是他有这番成就,依旧饱受质疑,更何况祖国苍茫大地上数以万计的国人不知正遭受着什么样的苦难。

西方列强对于东方人民,东方文学的侵入从未停歇一刻。

辜鸿铭书法作品

造福自己为小,救济世人为大,他没有忘记这句话。无数次他梦见了入侵者身居高位之上,百姓的羽衣染血,掌权者贪婪啃食着金箔。

若他生来便知,此生碌碌无为,他或许会放任自流,但他心中肩负着作为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在异国他乡漂泊十余年,越了解西方,便越觉得东方文化之博大。他要回国,回到中国,回到他的故土之上。

辜鸿铭图片

辫子,不过是我的证明

回国后,辜鸿铭在北大担任英国文学教授。此时的他早已声名远扬。

无数学子都对这位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教授的到来充满期待。开课的第一天便是座无虚席。

不仅是北大学子,甚至许多名声在外的教授,也早早到来,为的就是一睹辜鸿铭尊容。

当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时,辜鸿铭的到来却惹来一阵哗然。这穿着黄袍马褂,留着一袭长辫,步履蹒跚的老头竟然就是辜鸿铭。

这和简直他们心中所想相差甚远。谁都无法想象,人们口口相传的大学者,竟然是个还留着专制标志的糟老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轰然倒塌,全国都剪去了长辫,并对此感到深恶痛绝,将他视为民族耻辱的象征。

尤其是在北大这样一个新文化的中心,新思潮的摇篮,更不容许这样的存在。

这样的存在,是要被强烈批判的。底下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许多不堪入目的言语开始漫出,是耻笑,是讥讽。

辜鸿铭静静地在台上看着,这样的时候他遇到过太多太多。他不在乎这些谩骂,听到这些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

他目空一切,自顾自地讲了起来。那娴熟的英语发音,讲着英国诗讲着对东西方文学的独到见解。

大家再度被震惊了,留着长辫穿着马褂,却能侃侃而谈这让人深思的话题,世界上能有几人能做到?唯有辜鸿铭。

尽管如此,台下依旧有着好事者。把他当作一个笑料,大声的质问他,“您留着这一条长辫子是为了什么!此番举动是否为了哗众取宠!”

辜鸿铭停下了,他依旧平静的注视着乌压压的人群,他毫不胆怯的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型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我深知这条辫子给我带来了许多非议,众人皆笑我愚忠于清廷,但绝非如此,此生我只忠于中国之政教,忠于华夏之文化。

鄙人要做的,是华夏文明末了的一个代表。

剪掉一条辫子是极为容易的事情,但抹去心中的辫子那是有些人竭尽一生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辫子可去,但融在骨子离,血液里,思想里的华夏文明是永远不可去的。”

杂志中的辜鸿铭

如此一番言论,台下那些吵闹起哄的声响不见了,换来的是一片引人深思的静默。

辜鸿铭是如刀锋一般尖锐的,他刺痛了大家心中不堪言于的地方,将他曝光在这世光之下。

大家只看到了他的外在,却忽略了他内心也曾彷徨苦痛,大家看不见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切。

看不见他为了这片故土所做出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后来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为何学外语,学好外语又是为何。

那是为了和他当初一样,为自己为小,为世人为大,将中华传统,千年优良晓喻外邦,抬起中华脊梁。

那是一场北洋政府举办的华府会议。辜鸿铭作为代表,应约而来。酒会之上,觥筹交错宾客满座。辜鸿铭只是坐在角落默不作声。

他的身边坐满了肆意嬉笑的美国女人,尽管她们个个穿着雍容华贵,却也掩盖不住那骨子中的浅薄之味。

百无聊赖的白人女士,看着这个与人群充满违和的古怪老头辜鸿铭,蠢蠢欲动想要揶挪一番,却迟迟找不到机会。

终于在呈上餐前汤时,让她抓住了机会。她故意用着拙劣的英文口音,一字一顿地向辜鸿铭问道:

“like soup?”(喜欢这个汤吗?),辜鸿铭只是点头微笑。

辜鸿铭著作

白人女士轻蔑的认为连这粗浅的英语都不明白的人,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便不再看他一眼。

酒过三巡,辜鸿铭起身,来到站台之前,用着一口流利的纯正英文做着最后的宴会致辞,赢得满堂掌声。

他的眼神有意无意的看向白人女士,一字一句的说到:“like 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

便走下站台,不再理会早已满脸通红的白人女士。

辜鸿铭画像

这样的自信,这样的身姿,不论是怎样的诋毁,都只是化作一句轻松的调侃。

民国文人雅士,不乏多为幽默之人,但能幽默的有如此气节,唯有辜鸿铭一人。

在那样一个西学思潮盛行到狂妄的时代,辜鸿铭却始终坚守这一份文化自信,现在看来显得尤为珍贵。

辜鸿铭的一生都为着传播中国文化,教化西方而始终努力着。

只有烈酒般的灵魂,才能坚守住最后的希望

但关山难渡,玉宇难攀。在那个风起云涌,西洋文化甚为嚣张的年代,作为保守派的辜鸿铭,形单影只。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心中所想,能看透他灵魂中的一片赤忱。

辜鸿铭画像

在新文化的浪潮中,他也忤逆不过这场大浪,他举步维艰终归是败下阵来,他被北大解雇了。

有人说辜鸿铭固执,无法教化,有人说他狂妄,自视甚高。但自幼便在异国游历的他,又未尝不知西洋的好呢。

因为他了解,所以他拒绝。当他第一堂课语出惊人之时,他肯定在为礼教的荒废而忧虑,为本土思想的沦丧而忧患。

在他的著作中这种感觉更是尤为明显。

那些话语中,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日暮西山的中国文人,看着这片大地,看着礼仪崩坏,人心惶惶发出的无奈叹息,做出的无奈挣扎。

辜鸿铭雕像

这时的他,又哪里能看得到平时的那一片孤傲和固执呢?印度圣雄甘地盛赞他为中国最为尊贵之人。

连外邦人都能看的出的杰出成就和不同于世的思想精神,在那时候的中国,却多为嗤之以鼻,迎来的是一生骂名。

他确实也做错过选择,他参加复辟,他留了一辈子的辫子。

这都成为了别人攻击他的痛点,都把他看作一个为老不尊,食古不化的怪老头。

但他所坚持的事,都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人的看法也绕不过他的名字。

他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仍是西方大学,汉学系中相当关键的课程。

1921年,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远道而来中国。无数自诩的民国大家,挤破了头想与毛姆有一面之缘。

但不曾想,毛姆心中所想拜访之人只有辜鸿铭。

他委托朋友寄信到辜鸿铭的府邸之上,请他会见一面。却迟迟等不到回应。无可奈何,毛姆只能亲自登门拜访,一问究竟。

辜鸿铭落落大方坐在宅邸之中,毫不客气地说。

“洋人是否都认为,我们中国人不是苦力便是买办,挥之即来招之及去,只要听闻你们的要求,便非来不可了?”

辜鸿铭与泰戈尔

简短一句,便让饱读诗书的毛姆,不知所措,连连道歉。

就算在人人都想会见的文豪之前,辜鸿铭也绝不失了国人之气节,着实令人钦佩。

他也一直如此用他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西方人,让西方人能用,正真正确的方式去正视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

他向世界灌输,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纯朴。

在那样一个人人唱衰,文化凋敝的时候,只有他返其道而行。他坚持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做到了,他做到了年少时期所想,自己为小,以世为大,他将他的思想传递到了世界各地,得到了世界的反响。

你可以认为他在新文化运动中败了, 但你不能说他的思想和为人是失败的。

以他的博学留下一个盛名又是什么难事,若不是国家凋敝,谁又愿意背负骂名此生流离。

辜鸿铭塑像

辜鸿铭无疑更是个爱民者,在慈禧大寿之时敢于说出那句“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便体现了他对当时人民的怜惜与对当局者的抨击。

离开北大后的辜鸿铭,闲居北平数年,1924年受邀赴日本讲学足有三年。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国。

1928年的初春,辜鸿铭走完了他不同凡响,又桀骜不驯的一生,享年72岁。

回头看辜鸿铭的一生,在笔者看来是璀璨的,年少出国,却不忘故国。盛名之时,毅然回国。

在整个民族都将要陷入“忘本”的窘况之时,只有他从混沌中找到未来。

在穿颅的讥讽中拿起了沉重的中华文化,他只有一个信念,他要坚守这份文化。

尽管不被当时理解,但后世看来他无疑是成功的。面对那些流言蜚语,他依然没有改变。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命应该不得志。”

辜鸿铭,国之大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洋人,语言,辜鸿铭,老人,国人,女人,英国,先生,布朗,消息资讯,洋人,辜鸿铭,毛姆,人人,布朗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洋人,语言,辜鸿铭,老人,国人,女人,英国,先生,布朗,消息资讯,洋人,辜鸿铭,毛姆,人人,布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洋人,语言,辜鸿铭,老人,国人,女人,英国,先生,布朗,消息资讯,洋人,辜鸿铭,毛姆,人人,布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