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安徽黄村一幢建于清朝的大宅子遭遇拆迁,主家心痛无奈,没料到,美国人南希愿意出价1.25亿元购买。
这座徽派建筑有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荫余堂,它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由富甲一方的黄姓商人所建造。荫余堂建成后,黄家祖孙8代人就生活在这里,其乐融融。如今黄家人早已不在这里居住了,但这座宅子是一个家族出生的地方,就是家族的根。
随着城市建设规划要求,荫余堂所在的黄村要拆迁,这让黄家人心痛不已。
按照拆迁政策算下来,这套宅子其实给不了多少赔偿款,何况黄家人也不差那两个钱,主要就是舍不得让拆,能多留一天是一天,能多看一眼是一眼。他们最不舍的其实是那份割不断的情怀和能寻到根的人生。
正当黄家人一筹莫展之时,转机出现了。刚巧有一位美国人南希在黄村旅游,看到这家大门开着,不经意间闯入了荫余堂,偶然间就知道了此事。
她被古朴的荫余堂吸引,将老宅子里里外外看了个仔细。慎重考虑下,南希对黄家人说:“我要购买这座古宅,想运送回美国进行修复。”
黄家人当时就惊呆了!这可不能乱开玩笑啊。南希认真地表示,她是真的想买下这座老宅。
原来,南希是美国波士顿迪美博物馆东方部的负责人,曾经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对中国建筑文化颇有研究。
这是她第二次来安徽黄村旅游,这栋带着时代感的残破宅邸触动了她,与其让它被拆除,不如让她带回美国,也正好完成了她在学生时代第一次来黄村时就有了的心愿:搬一座徽州古宅去美国。
所以,南希觉着这是个好机会,就果断决定将这栋建筑买下来,分装拆运到美国,再进行修复。黄家人也觉着老宅与其被拆,不如留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于是他们通过村镇牵线搭桥,谈成了这笔生意。
南希回到美国筹钱,她四处奔走,取得一家投资公司的信任并得到了全额注资,这笔跨国生意还被她所任职的地方认可,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项目立项。不久之后,南希就豪掷了1.25亿元巨资拥有了这栋古宅。
为什么南希对荫余堂如此感兴趣呢?它的来头可不小。
荫余堂历史悠久,坐落在安徽黄山黄村,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是一栋极具特色的开井院落,装修别致,具备独特的色彩美学观,很有视觉韵味。它以砖、木、石为原料,建筑内随处可见精美的石雕和木雕花纹,结构严谨,风格迥异,让人一见倾心,再难移步。
这件珍品,要想带回美国谈何容易?这是一项声势浩大的“物移民”工程,要比办理“人移民”程序繁琐许多,更具挑战性。
动工的日子到了,南希带着中美专家和专业拆除团队来了,黄村附近的居民们都前来围观,现场人头攒动,氛围感爆棚。
拆卸前,南希严谨地拍照做记录,方便之后还原。专业人员小心翼翼地拆卸荫余堂的每一块砖石。所有建筑被拆分成2735个木件、972块石片,为了避免重建时凌乱,他们细致入微地给每一块材料打上了标签。
整个团队精工细作,历时四个月,将所有材料装入了19个国际集装箱,被拆分的荫余堂就这样开始走上了远渡重洋之路。
一路漂泊,它们终于抵达目的地美国。
拆迁相对容易,复原难度就大了。面对如此多的摆件,复原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一项全新考验。整个团队呕心沥血,用心打造,大到建筑本身,小到宅院里的通道鹅卵石等等,都在力求完美。
他们注重每一处细节,慢工出细活,耗费了5年的时间,将整个荫余堂复原成功,如期在迪美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而此时的荫余堂早已价值不菲。
复原后的荫余堂几乎和原来的样子一模一样,令受邀前来参观的黄家第36代后人黄秋华女士感动不已,她心中的荫余堂早已不复存在了,她感觉像是进入了时空隧道,穿越后在美国又见到了它,如此熟悉又如此亲切。
南希女士当初出于对它进行保护的目的,很有远见地保存好了这栋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荫余堂已成为美国波士顿的一处著名景点,是不少游客和美籍华人必去的打卡地,他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一丝久违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