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这个皇后是谁,他问:乾隆将一奴才嫁给儿子,为何儿子却很高兴,八年后,奴才生下大清天子?
提问者显然把“奴才”在清朝的定义搞混了,自己搞不清历史用词倒很“生硬”地觉得“女才”做后宫之主很稀奇。题主所说的“奴才”就是嘉庆的皇后喜塔腊氏,她的儿子就是道光皇帝。
“奴才”在清朝只有一定族别的人才能当,不要以我们现在的思想观念评论古人的思想,特别是用词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能被称为“奴才”的人只能是“八旗”的人,即使是汉八旗在民族属性上已经很难说属于汉人了,因为他们在民族认同上、风俗上都已经满化。因此,没有进入“汉八旗”的汉人是不能自称“奴才”的。
有人会说,顺治的爱妃董鄂妃不就是汉人嘛。其实,董鄂妃是纯粹的满人,他的弟弟就是康熙朝名将费扬古。
董鄂妃本来是顺治的弟媳,两人搞出事儿后顺治帝弟弟被皇帝打伤后气死了,二人走到了一起。
董鄂妃根本不是汉人董小宛。董小宛是冒辟疆的小妾。董鄂妃顺治十三年入宫,董小宛顺治八年就死了。两人差着15岁呢。因此,历史上一些奇谈怪论之所以被传出来,主要就是都有一个“董”。觉得都是汉族,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因此,历史问题不是“想当然”。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奴才”,在我们现代人眼里是个不好的词儿,但在清朝可不是不好的词儿。
在清朝包衣奴才出身的后妃并不少,包括嘉庆的母亲
清朝后宫,包衣奴才和八旗大臣们的后人都可以入宫,在起初的教育上是不区分级别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有等级。等级无处不在,这是肯定的。大臣、皇帝亲信是等级的核心,包衣奴才出身的宫女谁受高看、追捧,也是看自己的父兄和家族。要不然,胤禩的母亲连照顾孩子的权利都没有。
胤禩的母亲就属于“包衣奴才”级别的出身,但与此类似的情况并不少,比如雍正的母亲德妃(孝恭仁皇后)、胤禩的母亲良妃,还有端嫔、宜妃、成妃、敏妃、定妃等,这是康熙的老婆们。
雍正裕妃耿氏、谦妃刘氏;
乾隆帝的令妃魏氏(孝仪纯皇后)、仪嫔黄氏,瑞贵人索绰罗氏;
因此,嘉庆娶了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为妻也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嘉庆继位很正常,因为他只有两位乾隆不喜欢的竞争者
嘉庆的母亲就是包衣奴才出身的“汉八旗”,嘉庆的母亲是皇贵妃(1765年,乾隆三十年授封,嘉庆时年5岁)魏佳氏,地位比较高。永琰在三十八年13岁的时候被秘密立储的。喜塔腊氏是被三十九年被册封为永琰嫡福晋的,她长嘉庆帝一岁。
魏佳氏乃是汉军八旗出身;喜塔腊氏则是纯粹的满八旗出身,而且喜塔腊氏虽然不是满姓中的权贵兴盛家族,但却是个大家族。努尔哈赤的母亲就是喜塔腊氏的女儿。其出身比嘉庆的母亲门第高多了。
我们还要注意魏佳氏授封那一年发生的一件后宫大事。那一年,乾隆的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乌喇那拉氏),在闰二月十八日被福康安在下江南途中被护送回京。五月十四日皇后再次受到打击,被收回了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的册封旨意,也就是废后了。第二年七月十四日死后,被以皇贵妃礼仪下葬。
在这种情况下,“子以母为贵,母以子为贵”是一种互相影响关系。嘉庆在诸多皇子中的地位就是最高的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嘉庆是皇十五子,但实际上老大永璜、老二永琏、老三永璋、老七永琮、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八位皇子已经死了。
老十二是被废皇后之子、老五永琪1766年就死了,所以基本上“皇位竞争”中也没法竞争了。
在嘉庆前面其实只剩下老四永珹、老六永瑢、老八永璇、老十一永瑆四人,但老四、老六、已经出继给和硕履懿亲王允裪、靖郡王允禧。所以,嘉庆前面只有两位哥哥了。但乾隆皇帝是一位特别重视保持满人本性的皇帝,特别讲究“国语骑射”,对于老八、老十一两位比较“文”的皇帝非常不看重。
因此,论才能在只能选择嘉庆。
而且,论他们的母亲的地位,两位哥哥也都没有嘉庆地位高。
在嘉庆后面还有两位皇弟,老十六夭折,老十七永璘1766年才出生,太小了,又是魏佳氏的儿子,嘉庆的同母弟,因此,根本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在乾隆中后期讲究地位的时代,这点需要很多人注意。即嘉庆皇帝已经具备继承皇位最好的条件。
中国太上皇:唐宋清9位皇帝的权力禅让
李鸿章说自己是战神,结果碰到石达开只会逃命
乾隆朝吏治60载,清朝最严厉的皇帝是如何变为和珅后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