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皇后的大宫女剪秋在甄嬛和六阿哥的汤里下毒,事情败露后在慎刑司遭受了老虎凳、鞭打、针刑等酷刑。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没有吐露皇后的名字,最后咬舌自尽而死。
剪秋这个人物,前期协助皇后坏事做尽,后面却又拼死为皇后保密,既让人咬牙切齿地恨,又让人不由自主地爱,在杨凯淳入木三分的表演下,真正立了起来。
而在《甄嬛传》中,除了剪秋以外,还有流朱、浣碧、颂芝等经典宫女角色。她们在剧中的表演和命运,也从侧面说明了清朝的宫女现状,和一部分清朝为什么没人愿意娶宫女的原因。
清朝宫女第一梯队:升为妃子、嫁给郡王、成为女官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上三旗包衣里13岁到16岁的女子,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内务府举办的“选秀”,被选中才能成为宫女。
其中运气好的“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如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运气不好的就只有混到“退休”年龄出宫。
这个出宫的“退休”年龄,康熙时是30岁,后来到了雍正改为25岁,并一直沿用了下来。
这些宫女们,主要工作就是服侍皇帝、皇后、太后、嫔妃等主子们的衣食住行,所以要求特别严格。
比如睡觉不许仰卧,免得冲撞殿神;葱姜蒜等腥味食物禁止食用,免得带味道;饭只能吃七分饱,免得长胖体态难看等等...
如果按今天礼仪小姐的要求来看,这些宫女个个都是天花板级别。然而,这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门槛,如果想摆脱底层辛苦的劳动任务,那就得学会往上爬,心机手段缺一不可。
不过,这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桥,搞不好就掉下来摔死了。如前文说到的剪秋,她最后混到了皇后身边的景仁宫掌事大宫女,可谓打工人典范。
可她依旧身不由己,得昧着良心去帮皇后娘娘做事。因为到了她那个位置,身家性命都跟皇后绑在了一起。
她难道不知道毒死嫔妃和皇子,自己也是一个死吗?她难道不想说出幕后主使,从而活下来吗?可她别无选择,她知道她说了皇后的名字,不仅自己依旧会死,可能全家也得跟着陪葬。
当然,这里面也有混得好的,各种小心机的浣碧就是。
《甄嬛传》中,浣碧设计使果郡王香囊中的甄嬛小像被皇上发现,再主动站出来顶锅,借机成为了果郡王的侧妃。她虽然没能侍奉上雍正,但工于心计,也混了个王妃当当。
不过,宫女等级是成金字塔形状,第一梯队那是少之又少,而且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机深重。
嫁给皇帝和郡王的暂且不说,那些混出头当女官的,出宫后资产丰富得很。可一般人哪里敢娶?大户人家娶回家,怕是家宅不宁,天天上演甄嬛传。
清朝宫女第二梯队:粗活杂活,患上疾病,与太监对食
说完了第一梯队里的一小撮人,现在来谈谈清朝宫女里的第二梯队,也是人数最多的普通宫女。这些宫女心机手段一般,容貌体态也不够出色,所以沦落到做一些粗活杂活。
她们往往兢兢业业,都能熬到25岁正常退休出宫。但是,她们的问题丝毫不比第一梯队的少。
首先是身体问题。13、14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被选进宫劳作,还不能放开了吃饱饭,于是在发育期就落下了病根。
宫里规矩又严,北京冬天零下十几度,大冷的天还得双膝跪在地板上擦地。给主子守夜,在外面一站就是一晚上,中途不能吃饭喝水,不能上厕所,再好的身体也得累坏。
所以,她们出宫时,或多或少都带点病症,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一种血郁的怪病。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里,就提到了大多数宫女患有这个病。
患病者往往有四肢无力、气虚血亏、月经不调等症状,简单点说就是身子弱,不适合生养。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清朝的男人们自然也不能例外,父母这关就过不去。
《丹溪心法》卷三记载:“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
其次是年龄问题。《钦定大清通礼》规定:“男年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身及主婚者,无期以上服,皆可行。”
也就是说,清朝女人14岁就可以结婚了,那25岁才出宫的宫女们,就是妥妥的大龄剩女。她们在清朝的媒人市场,非常不被看好。
毕竟按照古人的观念,20几接近30岁那就是老姑娘了,再过个几年,都可以抱孙当奶奶了。
最后是风评问题。因为时代原因,古人在男女关系方面都比较早熟。宫女们在花蔻之年进宫,一直度过了自己最青春最宝贵的十年,中间自然会久旷寂寞。
但是又不能出宫,于是便与宫女或者太监们结成有名无实的伴侣,官方称呼叫“对食”。没错,宫女们太寂寞了,不仅与太监们结成临时伴侣“对食”,还会与同性宫女结为“夫妇”,搭伙共食。
隋朝历史学家颜师古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
“对食”这种现象本是久居深宫的无奈之举,可外面的人哪里会理解。这一来二去,宫女的名声就坏了,出宫后也不好嫁了。
清朝宫女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因罪、因病、因笨被赶出宫;在宫斗中死去
相比于清朝宫女的第三梯队,上面两个还算好的。因为,这最后一个梯队的宫女,都是非正常出宫,名声是大大的坏了。
在这其中,有一些宫女不守规矩,犯了错;有一些宫女患上了比血郁更严重的显性疾病;有一些实在是笨手笨脚,怎么教都教不好。
这些宫女子,统统会被内务府赶出宫来。而宫外的人晓得她们是被赶出来后,虽然年龄都不大,样貌也周正,却也没人愿意娶。
其实,清朝宫女还有第四个梯队,那就是在清宫内斗中死去的那些宫女们。《甄嬛传》中,有名有姓死去的宫女就有10来个。
比如甄嬛的陪嫁侍女流朱,忠心耿耿。为给病重的甄嬛请太医,以脖子撞刀而亡;
齐妃的近身侍女翠果,被皇后的人推进荷花池中溺毙;
皇后赏给华妃的侍女福子,没去翊坤宫多久就被周宁海打晕扔进井里淹死;
以及最冤枉的宫女菊青,甄嬛见安陵容可怜让她去伺候,不料被当成奸细,被安陵容下毒害死等等...
这些人,比前面三个梯队的人更惨,魂断内宫,尸体都不一定能得到安葬。
宫女出宫后的结局
无论怎样没人愿意迎娶,宫女出宫总要生活,她们就需要自力更生。而往往,她们一般只能有以下几种方式谋生:
第一种,继续从事服务行业,给大户人家当丫鬟。
要说只要不是因笨出宫,宫女的业务素质还是有保证的。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娶进门来当老婆,但当个丫鬟还是绰绰有余。
如慈禧的侍女荣儿,在《宫女往谈录》一书中就记载她出宫后四处辗转流离,最终还是到了作者金易家做丫鬟。
第二种,走上歧路,沦落风尘。
有些宫女出来后,虽然带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但一直找不到夫家,年年坐吃山空,很快就会被娘家嫌弃。她们相貌又好,年龄也大了,再加上社会不安定,被坏人一拐带,搞不好就走上歧路,沦落烟花之地。
第三种,出家当尼姑。
很多宫女在宫内见惯了尔虞我诈,出来后又被人指指点点,心实在是累了,索性把财产都捐给尼姑庵,遁入空门,了却残生。
结语
最后,宫女还是有不少嫁人成功。她们有的是被皇帝、太后等主子赐给了大臣,有的是被贪图美色的大户人家买回去当小妾,有的是普通人家看上了她们丰富的嫁妆...
可无论怎样,对宫女而言,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明媒正娶的。而这一切,都拜可恶的封建糟粕所赐。
她们,很好地诠释了“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