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国存在着许多名胜古迹,每一处名胜古迹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他们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盛和衰败。在河北省遵化市先存着清朝最大的陵墓清东陵,大家都知道清朝至今已经灭亡了111年,但是依然还有工作人员在皇陵为他们守墓,这些人究竟是谁?他们的工资待遇又是谁来落实?
清东陵从顺治年间开始修建,直到光绪年间才算是修缮完成,为了修建清东陵,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乎是掏光了整个国库的库存来修建。清东陵在刚刚开始修建时规划的有两千五百平方公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加上一些人清东陵的破坏,导致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清东陵仅仅只有八十平方公里。
在清东陵修建完善之后,清朝皇帝先是派出最可靠最亲信的旗人前来守陵,但是这些旗人并不完全都是满族人,其中有许多都是归顺清朝的汉人和普通百姓。
随着清东陵的逐渐完善,这里的祭拜、埋葬制度也一步一步进行更新完善,越来越多的清朝官员被派往清东陵守陵,在我们现在看来在墓地工作好像是有一些恐怖,但是在清朝时期,能在这里工作可是一家人的荣耀,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很高。
守护皇陵的官员中最高级别的职称应该是属于七品,但是在遵化当地一个知县的官职也不过是七品,除了这些专职在这里工作的官员,还有一些皇子前来守陵。清朝在清东陵还设立了一系列的祭祀机构,有专门为死去的皇帝和皇妃梳理容貌的工作人员,还有专门从事养护工作的官员,清朝还在这里驻扎了一支军队来保护清东陵的安全。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朝逐渐开始衰败,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下台之后,民国政府将清东陵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都赶出清东陵,仅仅留下将近四百人来维持清东陵的正常工作。民国政府对守护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承诺会定期拨款,但是承诺归承诺,几乎不可能变成现实,于是离开清东陵之后的官员便开始自寻出路。
这些人大部分在之前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突然的变故让他们措手不及,一些满族贵族为了生存只能变卖家中的资产,甚至还有一些为了生存,私自盗取清东陵的金器、银器进行售卖。只有在清朝的那些下等人,在离开清东陵之后能找到维持生活的来源,才算勉强活了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将位于北京地区的清陵接手,由政府工作人员接手皇陵的管理工作,留守在这里的清朝后裔只需要负责清洁和养护工作。此时河北地区的清东陵还暂时没被政府接管,在这里守卫皇陵的工作人员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勉强度日,直到1952年清东陵才被考古部门接管。
考古部门很快在这里成立了相关的文物研究部门,之后还将这里开发成一个旅游区,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国家还在这里修建了一所历史博物馆,将从清东陵发掘出来的文物在这里展览,进而促进了当地考古业的发展,许多人都开始在当地做起文物交流的生意,通过考古部门的努力,清东陵还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
去年在清东陵还举行了一场清东陵文化展览活动,组织这次活动的正是守陵人的后代,因为此时的清东陵已经属于国家管理,所以这些人的工资都是由国家财政保障,换句话说就是国家为他们发放工资。李志军就是其中一名守陵人,作为满族后裔,李至今已经坚守在这里很多年,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养护清东陵的文物,对年久失修的文物进行修复等等。
还有一名清东陵的工作人员名叫谢静,她家居住在清东陵的一处小房子中,这个小房子原来的居住着就是负责守卫皇陵的清朝士兵。谢静从小就知道自己的长辈是清朝的守陵人,受到祖辈们的影响,谢静在大学毕业之后也来到清东陵工作,担任一名讲解员。
结语:清东陵是我国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一处古建筑,它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清东陵的建筑也凝结着古代工匠的心血,是所有参与者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将这种古老的思想和文化永远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