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肉铺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和大家聊一聊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收入情况。
为什么要和大家聊这个话题呢?
这是因为兰台看到一种说法,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工作也非常辛苦,英国也是靠着整整一代人的“牺牲”和“奉献”,才有了后来英国称霸全世界。
这种说法在中文互联网上还很有市场。
但是,兰台想告诉大家,这种看似很有道理的说法大错特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收入和待遇也是全世界顶尖的,18世纪末英国一个普通农场工人的收入就已经足够秒杀同时期清朝一个拥有50亩土地的五口之家的全年收入了。
首先,必须承认,工业革命早期,也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的平均寿命相比同时期英国农民,是下降的,1750-1850年这一百年时间,英国工人的平均寿命从40岁下降到35岁左右,我这里说的是工人平均寿命。当时英国人平均寿命大概是45岁。
而同时期清朝的人均寿命是多少呢?
根据《人口论纲要》以及1936年民国公布的年龄死亡率统计,清朝人均寿命是33岁。
换言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平均寿命比英国其他阶层少了10岁,但是相比清朝人均寿命来,还多了2岁。
而论收入,英国哪怕是农场工人,在收入上已经秒杀同时期清朝拥有五十亩土地的中等地主了。
中国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史泰斗戴逸教授在《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里考证,乾隆时期的中等农户,年收入约32两银子。
清代农民
注意,这里戴逸教授说的是年收入,没有算上消耗,如果算上消耗,每年开支至少在30—35两白银之间。
也就是说,清代一个拥有50亩土地的中等农民家庭,要特别好的年景才能攒下2两银子,年景稍微不好,每年还要亏损3两银子。
而同时期英国农场工人的收入是多少呢?
根据《英国工业革命中工人生活水平变迁》这篇论文显示,早在1791年,英国北部利物浦地区一个普通农场工人每天工资收入是1先令8便士。每周工资则是8先令4便士。
先令和便士都是英国货币单位。
一英镑等于二十先令,一先令等于12便士。
而在19世纪,一英镑可以兑换450克白银,换言之,一先令可以兑换22.5克白银,一便士可以兑换1.875克白银。
那么,1先令8便士就等于37.5克白银,同时等于同时期清朝7钱5分银子。而长工一周的收入是3.75两白银。
要知道,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场工人是收入最低的工种之一。
但是即使如此,1791年一个英国工人只需要十周,也就是两个半月,他的总收入就能超过同时期清朝一个拥有50亩土地的农民家庭。
而根据相关资料,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清朝人均占有土地6.38亩。
那么,有人会问了,是不是当时英国食物价格特别高,所以显得英国工人收入高呢?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就发生了一场“农业革命”,导致农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产量的提高不但使得英国摆脱了“匮乏”,成为了欧洲的“粮仓”, 1750年英国出口面粉和谷物达到创纪录的20万吨。
19世纪伦敦菜市场
按照当时人口计算,等于英国人每人出售了30公斤谷物和面粉,同时也使得英国人对于肉类消费品的需求增加。
18世纪到过英国的欧洲人不少,凡是去过英国的欧洲人都提到当时英国人看着就没有穷人;“在英国虽然还有穷人,但是没有看到‘可怜的人’,也没有饥寒交迫、面黄肌瘦的人,即便是乞丐,也穿着长衣和鞋袜”。
英国农业产品的过剩大大增加了英国农业的供养能力,在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而到了180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英国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
根据相同数据,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到整个18世纪,英国农副产品价格一直是呈下降趋势的,其中小麦价格下降了33%。到了1696年,英国纯小麦面包已经占到整个市场的2/5,而此时欧洲大陆的99%的面包还全是由粗粮制作的。
18世纪末,英国中等农业劳动者的饮食已大为丰富。 一周的伙食通常包括2磅腌肉、 蔬菜、 面包、 2.3加仑的牛奶、一磅奶酪和10.5品脱的啤酒。(1加仑等于3.7升、一磅等于0.9斤、一品脱等于500毫升)
18世纪70年代一位驻伦敦的西班牙大使描述,伦敦市场上一个月的肉制品销量和西班牙全年肉制品销量相等,18世纪末,伦敦人均年肉制品消费量达到了90磅这个惊人的数字(40.5公斤)
总而言之,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平均寿命确实不如同时期英国农民,但是不管从收入还是蛋白质摄入,18-19世纪英国工人除了不如本土农民和美国工人之外,比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生活的都要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