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皇帝赏赐大臣紫禁城骑马特权。但是,电视剧中的大臣骑马者寥寥无几,这项权利到底存在吗,到底有没有人敢在皇宫策马驰骋吗?小珏的这篇文章,就与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这项特权仅在清廷出现,明朝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大概是因为汉族人更重视礼教,满人则是马背上的民族,对这方面没有禁忌。而且,清廷非常善于笼络人心,除了爵位、俸禄这些实物之外,还有“巴特鲁”荣誉头衔、顶戴花翎等精神奖励,当然也包括紫禁城骑马特权。
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过程。顺治入关时,能在紫禁城骑马的,无非是宗室亲贵,比如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普通的大臣,无论满汉,都无缘享受。
到了康熙时期,天下逐渐太平,大臣中也有许多人在朝时间很长,年老体衰的。他们也必须早朝,却不能像年轻大臣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见驾,必须由人搀扶着从左右长安门步行到午门。这样跌跌撞撞的场景,确实有碍观瞻,也让人心寒。
所以,康熙决定,要给年老的高级官员赏赐紫禁城骑马特权。当然,在那个时代,能得到这个权利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而且,这些大臣并非能够自由来往于皇宫,他们骑马的路线都有明确的规定:大臣或从东华门入紫禁城,可骑马至景运门外之箭亭下马;或从西华门而入者,可骑马至隆宗门外以南之内务府前下马。
这条路线规划确定之后,便成为清朝的定制,基本没有变更过。所以,大臣们是绝对不可以纵马驰骋,策马扬鞭的。骑马虽然被允许,但却只是代步工具。而且,一般来说,这些大臣历经宦海沉浮,都知道官场险恶,过于张扬并不是什么好事。同时,他们也怕冲撞了宫中的贵人甚至圣驾。
比较例外的是和珅,他就因为年少得志,深受乾隆的宠幸,所以曾经骑马通过紫禁城北的神武门直接进入大内御花园。后来乾隆死后,嘉庆扳倒和珅,这就是其中的一大罪状。
到了乾隆时期,进一步开放官员在紫禁城骑马特权,主要是根据品级和年龄。一品官员不论岁数,侍郎级必须年满六十,每到年终岁末,吏部官员负责开列名单奏进皇帝批准。当然,也有极少数既不到年龄也不到品级的官员,也会得到皇帝的特别批准。这就属于恩典,而不是成例了。
等到咸丰、同治年间,这项权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只要是军机大臣及侍郎且在两书房任差使的,都可以赏赐紫禁城骑马,不再拘泥于年岁。当然,此时基本上已经没有大臣骑马了。一方面是因为满族入关之后,尚武之风日渐减弱,连他们自己的武将都不善弓马。另一方面,在乾隆晚期下达了这样一份圣旨:
内外文武大臣,特恩赏在紫禁城骑马,用资代步。但年老足疾之人,上马亦觉艰难,如大学士嵇璜虽经赏马,仍恐难于乘马。嗣后已经赏马之大臣,因有疾艰于步履者, 仍加恩准令乘坐椅,旁缚短木,用二人舁行入直,以示朕眷念大臣、恩加体恤至意。
也就是说,乾隆晚年怜悯那些大臣年事太高,连上马也有困难,便加恩允许他们乘坐二人抬的肩舆或坐马车入内。这样一来,骑马虽然依旧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是皇帝的恩典,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逐渐被取代。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