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且头条独家首发
6万多满人如何征服中原?
1644年的春天对于吴三桂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人生的巅峰——刚刚攻下北京的李自成和远在盛京的多尔衮几乎同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此时,吴三桂的处境正如他驻守的山海关一样,充斥着危险和机遇。
最终,“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他选择了满清,并且作为满清入主中原的急先锋对李自成发起了绝命一击。
次年5月,大顺政权覆灭,八旗贵胄接过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棒,在历史的弯道处成功超车。
匍匐在德胜门两侧跪迎清军的百姓们不会想到,在风云际会的1644年,拔得头筹的这支部队,其人数不过才区区6万多人!
要知道,即便是流亡到南方的南明政权,也掌握着近40万的兵力。
那么,满清八旗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这里,我先把答案抛出来——是官僚阶级出卖了大明,把整个国家“卖”给了爱新觉罗氏。
回望晚明和满清最后缠斗的那几年,叛明降清几乎成为了官僚阶级的共识,诸如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之流,都在新主子那里获得了不菲的政治资本。
如果把帝国比作是一家公司的话,那么官僚阶级就相当于是职业经理人,他们自己并没有公司的股份,必须得到股东的授权才能享有经营权。
所以,对于官僚而言,他们必须到某个政权里去效力,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至于选择哪一个,其实跟现代人找工作是一样的,既要看当前的待遇,又要看将来的前途。
显然,在这一点上,崇祯是输给了多尔衮的。
比如说洪承畴,我们都说他是卖国贼,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此人是当时的名将,个人实力非常强悍。
他镇压农民起义军战功赫赫,出战满清也是因为被中央政府硬逼着改变自己原先的正确作战策略而战败的。
然而,在投降满清以后,洪承畴却得到了满清政府的重用。
多尔衮在入关之时就采纳他的建议,入京后更是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看见了吗?这就是李自成、崇祯失败的原因——这两个人没有好好利用官僚阶级,反而是把他们变成了敌人,前者大肆搜刮官僚,后者逼他们集体捐款。
这哪里像是王者该做的事情呢?
悄悄汉化:满清治国最高明的一招
官僚阶级的支持,只是让满清得以顺利入关,但对于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而言,治理国家绝对是一件陌生而又复杂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矛盾便是民族问题。
顺治二年,清政府颁发了“剃发令”,消息传到江阴,江阴人民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去”,随即杀死满清县令方亨,并推举陈明遇为领袖,发动抗清斗争。
这场抗争的结果是惨烈的——在陈明遇、闫应元等人的领导下,江阴人民和清军血战83天,最终清军攻破城池,全城百姓要么自杀,要么被清军屠杀,整个江阴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
此一战后,全国抗清运动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据记载,从1644年到1911年,267年间,全国发生的大规模抗清运动多达148次,平均每两年就会爆发一次抗清斗争——可见,在满清统治下,民族矛盾的激烈程度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值得庆幸的是,满清政府的首脑们还算是清醒的,对于治下的汉人,他们并没有一味地举起屠刀,而是主动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
以汉治汉!
所谓“以汉治汉”,就是用汉人的方式来统治汉人。
而对于汉人来说,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沿用了两千年的儒家思想——这正是被满清统治者看重的一大杀器!
顺治九年,顺治皇帝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祭奠孔子,作为满人皇帝的顺治,亲自对孔子的肖像行了两跪六叩大礼。
从小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人为什么要去祭拜孔子?难道是出于对圣人的崇拜吗?
当然不是!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和封建皇权相伴相生了,封建儒家思想倡导的是“君臣之道、君民之道”,做皇帝的人要懂得博爱,做臣民的人要懂得忠诚,否则就是违背天伦。
因此,顺治皇帝祭拜孔子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他个人和孔子毫无关系,更谈不上崇拜。
方法论是有了,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以汉治汉”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尽管大清帝国的国祚充斥着暴力抗争,但这么大一个国家依然坚挺到了1911年。
由此可以看出,主张暴动推翻满清的汉人其实只是少数,多数汉人还是吃儒家思想这一套的。甚至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仍有不少汉人不愿意剪去辫子。
到这儿,其实又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量的汉人接受了清朝的统治呢?
原因只有两个字:奴化!
这种奴化并不是很强硬地直接降低你的人格,把你贬为奴隶,而是体现在两点:
一、用封建儒家思想钳制汉民的思维(上文已经提到)
二、提升满人的地位,制造满汉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完成这件事的人是康熙,在他执政的最开始,就给予了满人绝对的经济支持——满人从一生下来就吃财政饭,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生活过得不好,国家就给予救济。比如说,分的田卖掉了,国家出钱给买回来再还给你。
所以后来不是用“八旗子弟”这个词来专门称呼这帮游手好闲的人吗?他们根本就用不着找工作,反正国家管饭吃,以至于到后来一点儿生活技能都没有。
OK,等到做完上述的所有事情,清朝的国祚已经过去一半了,大清的国力也到达了顶峰,此时坐在皇位上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
正所谓“祖辈打天下,儿孙吃山空”,眼见着祖父两代人给自己攒下了巨额财富,乾隆便关上了大门,美滋滋地过起了小日子——今儿个去北疆涉猎,明儿个又下江南游玩,顺便在大明湖畔和夏雨荷唠唠嗑......
整个国家沉浸在一片奢靡享受的氛围中......
好日子总是过得这么快,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799年,这一年的开春,乾隆去世了。
帝国的权杖交到了嘉庆的手上,从这一刻开始,大清的国运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四川、湖北、陕西等多个地区纷纷爆发了“白莲教起义”,从1796年到1805年,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白莲教教徒攻占了全国204个府、州、县、厅、卫,差点就直逼京师了。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真正的灾难发生在30多年后。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4000多箱鸦片,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英国人。
次年,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就开到了广州。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诞生了——随着清政府代表的签名缓缓落下,大清帝国的脸面被狠狠地烙上了7个字:
半殖民地半封建!
洋人的胜利如同一个巴掌,狠狠地扇在了满清贵族们的脸上,站在一旁的官僚阶级也感受到了耳光的余威。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英国人的炮管、德国人的火药、法国人的图纸纷纷搬上了大清帝国的“手术台”,官僚阶级忙得满头大汗,一阵“乒呤乓啷”的嘈杂声后,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新时代产物拔地而起。
皇帝和官僚们擦了一把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下应该有救了吧!
然而,还没等这帮人下手术台,大清帝国的监护仪器又发出了警报——太平天国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是的,奴化汉人的魔咒变得不再有效了,或者说,被压抑太久的汉人终于想起了些什么。
接着,又是一场惨绝人寰的镇压与反镇压,等战争停下来时,鲜血已经染红了帝国的版图,让皇帝和官僚们庆幸的是,大清帝国还活着。
就这样,整个19世纪下半叶,病入膏肓的帝国一直在手术台上做着仰卧起坐,等着大限将至的那一天......
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了北京,随后 ,一张高达9.8亿两的罚单贴在了每一个国民的脸上!
十年之后,不堪重负的国人终于发起了绝命一击,皇帝下台了,而官僚们也叹了一口气,悄悄拔掉了大清帝国的氧气管,选择站在了革命党这一边。
官僚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他们永远只做利己的事情!
最终,站在绝对统治地位的满人没了,官僚依然在蝇营狗苟着自己的既得利益,只剩下尚未开智,愚昧无知的国人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茫然地环顾着四周——我们好像已经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