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是德国有名的汽车品牌,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6年。因为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名气。
曾几何时,很多人甚至以拥有一辆奔驰为荣。部分人为了买一辆奔驰,甚至不惜砸锅卖铁。这样的行为,真是让人唏嘘。
民间有很多关于奔驰的故事,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第1位奔驰车主,是清朝的慈禧太后,这是真的吗?
这件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有不少人都听说过。据说,这辆车是清朝的一个大臣,送给慈禧太后的寿礼。
在那个相对特殊的年代,慈禧太后算是清朝最有权力的人,几乎所有的臣子,都要看她脸色办事。如果能讨慈禧欢心的话,就能加官进爵。
庆亲王奕劻就是个相当典型的例子,这个人没啥本事,但是却当上了首席军机大臣。
奕劻有个精明能干的小妾,她一有机会就进宫,想方设法讨好慈禧。如果没有办法见慈禧的话,她会通过慈禧身边的宫女,打探一些消息。
因此,慈禧有什么想法,奕劻很快就能知道。因为这种谄媚的行为,奕劻的官越来越大。
后来,有人因为看不惯奕劻这种小人行为,专门跑到慈禧面前告状。结果慈禧却说,奕劻是啥水平,她早就知道了。但是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他贴心。
慈禧的话意思很明显,她就是觉得奕劻很懂自己,哪怕是明知道他没啥本事,也愿意让他帮自己办事。
如果不能讨慈禧欢心的话,就算是很有能力,也会遭到惩罚,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
因此,慈禧太后每次过寿时,大臣们都会挖空心思,给她送一些贺礼,希望能讨她的欢心。
对于慈禧太后这样的实权人物来说,金银珠宝都是最平常的东西,想要获得她的认可,必须找一些比较罕见的东西。
思来想去,大臣最后决定给慈禧送一辆车,让他试试“洋玩意儿”。为了买到这辆车,大臣花了一万两,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慈禧太后看到这辆车时,也颇为惊奇,甚至还产生了试驾的打算。
大臣当时给慈禧买的车,是汽车厂商生产的最好产品。可是因为时代原因,这辆车的性能,并不是特别好。哪怕是拼尽全力,一小时也只能跑20公里左右,速度远远不如现在的汽车。
此外,这辆车的装饰,也不是特别豪华,看起来颇为简陋,完全没有办法跟慈禧常用的仪仗相提并论。
慈禧之所以愿意尝试,也只是想图个新鲜。由于没有接触过这种车的缘故,慈禧专门找来了一个会开车的司机。
结果车子还没开动,慈禧就生气了。因为她发现,司机居然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这种情况对普通人来说司空见惯,是最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慈禧看来,这却是对自身威严的一种挑衅。她掌权那么多年以来,基本没有让下人跟自己平起平坐过。
在慈禧的眼里,负责驾车的司机,只是一个随意使唤的佣人,根本没有资格坐在自己前面。
于是,她命令司机跪着开车。这种命令非常野蛮无礼,可是司机根本不敢反抗。
因为他反抗这个命令的话,不仅自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就连他的家人,也会遭到牵连,很有可能会被株连九族。
因此,他赶紧磕头谢罪,按照慈禧的吩咐跪着开车。因为这种怪异的姿势,司机驾驶汽车的时候,总是歪歪扭扭,坐在上面的慈禧,也是感觉摇摇晃晃,一点都不舒服。
很快,她就对这个“洋玩意儿”失去了兴致,直接下车继续用自己的仪仗。
紧接着,慈禧随口说了一句话,让身边的奴才们,把这辆车处理了。
对慈禧太后来说,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一个已经失去吸引力的小玩具。可是对其他人来说,这个东西却是必须尊敬的太后寿礼。
如果他们随意处置这个车的话,很有可能会因为别人的告密,引起慈禧的厌恶。
这对他们来说,堪称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这些人并没有遗弃这辆车,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送到了仓库当中。
从那以后,慈禧再也没有提过这辆车。不过,没有人敢把这辆车扔掉,一直把它放在仓库中秘密保存。
就这样,大臣挖空心思从外国买来的汽车,因为慈禧的一句话,被放在仓库当中,尘封了近百年。直到清政府灭亡以后,这个东西才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后来,这个车被送到了博物馆保存。这辆车上面有一个标志,看起来跟奔驰的标志很像。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奔驰早年的产品。
据知情人透露说,奔驰企业的一个高层领导,因为觉得这个车有历史价值,可以提高他们的企业形象,曾开出很高的价格,想把车子买走,进行商业活动。
结果他的这个要求,遭到了文物部门的拒绝。专家对此表示,这辆车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东西,他们可以考虑带着这辆车进行巡回展出,但是不考虑将其售卖。
因为这辆车是封建时期清政府与外国交流的重要见证,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价值。
他们会一直保存下去,让更多的人见证这段历史。其实,这个故事之所以传播得那么广,跟奔驰没有太大关系。
大家只是通过这个故事,进一步了解了慈禧太后的性格,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
有网友表示,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只顾自己享受,不顾国家利益的野心家。她满脑子只有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总想着纵情享乐。为了自己的寿宴,她宁可动用海军的军费。
如果不是慈禧当年那么肆意妄为的话,甲午海战爆发时,我国的北洋舰队,不可能那么轻易地输给日本。
若是当年我们能通过甲午海战赢得胜利的话,或许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不被西方列强欺辱。野心勃勃的日本,也会选择蛰伏,不敢再继续对中国呲牙咧嘴。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假设,真正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历史吸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