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因功升任军机大臣。位极人臣,却买不起北京城的一座小院。跟随他出征的3位部将,为了补偿西征欠饷,死后竟然没钱买一副棺材!
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多难?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绝对催人泪下!
1833年,21岁的举人左宗棠意气风发赴京会试。3次会试不中,左宗棠开始博览群书。读到有关新疆的珍贵文献《西域图志》,让其爱不释手。
“湘江舟会”时,老前辈林则徐一席话“终为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左宗棠深受影响。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忧心忡忡地说:“形势日迫,(俄)窥吾西陲,蓄谋已久,不能不备。”
1873年,在沙俄的支持下,悍匪阿古柏不断蚕食新疆领土。左宗棠气怒交加,立即上书朝廷,主张武力收复要地,不然悔之晚矣!
当时,河西走廊已遭严重破坏。关外清军军备废弛、毫无斗志,如果直接拉上战场,不用开打,最少有一半人会当逃兵。
训练士兵、装备武器、粮草饷银……无论哪一项,对内外交困的大清朝来说,都是难以解决的大事,想要出兵新疆谈何容易?
就在此时,死对头李鸿章上了一道奏折,一场事关国运的大辩论随之爆发。
李鸿章认为:新疆紧靠俄国,大清即使“勉图恢复”,也“断不能守”。因此,他坚定主张“停撤西北之饷,均作海防之用”。
因为权倾朝野的李中堂定了调子,一时间,朝堂上下“边疆无用”、“出兵必败”的言论沸反盈天。
左宗棠虽然孤掌难鸣,但是脊梁不弯。针对李鸿章等人的谬论,左宗棠毫不退让地提出:国家领土应寸步不让,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放弃它。
至于他们鼓噪的“出兵必败”论,左宗棠霸气回击:不要管敌人势力有多大,只要我们自身够强,就可以打。不行,我上!
左宗棠慷慨陈词,感动了军机大臣文祥。在他的一再谏言下,太后下谕旨,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收复新疆。
后世之人,很难想象当年左宗棠的心情,既兴奋,又心酸!而这,就是左宗棠最为可敬的品德。
左宗棠临危受命,困难有3个方面:
1、“同僚”拖后腿,恨不得他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2、国库空虚,无钱无粮。想为国打仗,还要自己借钱筹饷。
3、阿古柏匪帮以“凶悍”闻名,又得沙俄援助。清军劳师远征,一旦出现变故,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据估算,西征大军一年的军费大约要800万两,可朝廷总共只做了500万两的预算。实际上,李鸿章及其党羽从中作梗,拨给西征大军的银两只剩下200多万两。
不得已,左宗棠一边顶着朝堂的非议,一边忍受屈辱向洋行借债。还不够用,怎么办?只好请求江南富庶省份协助。
为此,左宗棠遭到了两江总督沈葆桢为首的众多督抚的严厉弹劾。在关键时刻,西太后还是有魄力的,她一锤定音:户部拨银200万两,各省协饷共计300万两,剩下的自己想办法找洋人去借。
收到这道圣旨,左宗棠老泪纵横。军饷总算是有了着落,可是无将可用,谁来领兵打仗呢?
从剿灭太平天国时,李鸿章就嘲讽左宗棠的楚军无大将。眼下即将用兵新疆,李鸿章却耍手段将西北大将刘铭传、宋庆两部最能打仗的清军调离,就是为了看左宗棠的笑话。
对此,左宗棠不仅不怒,反而乐见其成。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选将之道“路途险远,在精不在多”。
左宗棠用人,看重是否志同道合,他喜欢用不怕死、不爱财的将军。后来,组建西征大军,左宗棠都按这个标准挑选部将。
万事俱备,左宗棠在誓师远征前,制定了2条战略:
1、先北后南,先易后难。
2、稳扎稳打,缓行速战。
1876年,收复新疆的战役拉开了序幕。一开始,左宗棠坐镇肃州全盘掌控局势,刘锦棠、金顺两路出击,围攻北疆重地乌鲁木齐,迫使白彦虎弃城南逃。
西征大军顺利平定北疆后,左宗棠率军兵分3路攻击南疆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就在前方将士为国奋战时,后方出现的一桩“冤案”,差点让收复南疆的行动功亏一篑!
前文提到,西征开打,军饷一直依靠南方各省协助。因为李鸿章之流的万般阻挠,仅有浙江一省按时足额提供。(时任浙江巡抚杨昌浚,曾在左宗棠帐下听令,二人关系较好)
1877年,杨昌浚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遭到革职。因为新的浙江巡抚是淮系重臣,所以浙江协饷就被截断了。
西征大军命悬一线,幸运的是,胡雪岩费尽心机终于向洋人借了五百万两“续命款”,才让西征尽了全功。
收复新疆后,将帅们的结局,却令人感伤流泪!
1885年,原北路军统帅金顺,后来升任伊犁将军。病死在进京的路上,身后事“不名一钱,无以为殓”。
1891年,原南路军统帅张曜,后来擢升山东巡抚。为了补偿属下的欠饷,曾向洋行借款74万两,直到病逝也未还清。死后,无一私财。
1894年,原中路军统帅刘锦棠,后来升任新疆巡抚。死后,家人用竹箱殓尸,乡邻不知其曾为达官贵人。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左宗棠和部将们两样都做到了,才有了当年收复新疆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