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 ( 1644) 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破皇城,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 帝在煤山寿皇亭自缢而死。此时,一个人物的关键抉择可以左右一个民族之后200年的命运。
有的人说他是汉奸,有的人说他是机会主义分子,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并不是一简单的一句话能够概括的,正真的历史并不是坊间流传的“怒发冲冠为红颜”,而是当时历史环境的权衡。
吴三桂在明朝崇祯年间已有战功,父亲吴襄是辽东军事集团的参将,明朝军队实行的是“屯田自食”,即驻防士兵由国家分配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自耕自给,以减轻国家和当地百姓的负担。在这种制度下,军队将领自然成了大地主,家境殷实的吴家从小就重视教育,吴三桂自幼学习典籍和骑射,称得上文武双全。
在这种家庭下,自然顺利中武举,吴三桂年仅20岁即升为游击将军,23岁时提为前锋右营参将,3年后即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大概相当现在的正师级,而且任实职。
崇祯五年 , 他随父出征 , 剿平山东孔有德叛 ,立下赫赫战功;崇祯十三年 , 他镇守杏山堡要塞 , 初创多尔衮 , 挫伤清军锐气 ; 崇祯十四年,他独军押粮 , 解救锦州困城之危,前半段人生已然光彩夺目。
转折点发生在,崇 祯十七年 (1644) 三月十九日 , 李自成进入北京 , 腐朽的明王朝终 于灭亡于农民战争的烈火之中。已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因勤王不及 , 于三月二十二日退守山海关 , 开始了他一 生中矛盾复杂 , 而又富于戏剧性的历程。
此时,中国大地依然存在着三股政治军事力量的角逐 , 即已经攻占北京的大顺农民军 , 雄据关外意欲入主中原的清王朝 , 以及散聚在南方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中的明朝残余武装。
吴三桂作为明朝在北方仅存的一支军事力量 , 已处于农民军与清军两大势力的夹击中 , 在与南方声息不通的情况下 , 吴三桂以其三四万的兵力不堪与其中任何一方相抗衡 , 更不用说东西两面同时作战。而政治上的孤立无援 , 经济上的粮晌俱乏 , 也决定了吴三桂不可能长此独立存在下去 。何去何从? 他必须在投降农民军与清军二者之间作出选择 。
一个成功的历史人物在于如何运用手中的资源换取政治利益,吴三桂深知自己的重要性,其他两方势力只要争取到自己的支持, 将极有可能入主中原。起初他的内心肯定是倾向同为汉族的李自成一方,一是李自成派遣使者送来四万两白银犒军,意图拉拢自己,还许诺高官厚禄。二是吴三的父亲吴襄 、母亲祖氏 ,等一家三四十口 , 均在京城 , 已沦为人质 , 牵制了昊三桂,在个人情感上也是极有可能倒向李自成,这时怎么看清军都是不可能有什么机会的。
可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个人对于形势的把握不足,面对“大顺”政权的勾引,吴三桂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这也成为改变个人命运的关键一步。
吴三桂连夜集聚总兵、参将、谋士议决。 “只要我们从农民军手里救回太子,再造大明,我等拥戴的元勋,官为上品也。 ”诸将官如梦初醒,大惊失色。现在大家才明白吴三桂的真正想法。
其实曹操为中国历史开了坏头,为其他没有“皇家正统”又想当皇帝之人,提供了成功的模板,“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实在太好用了。
既然都有这个心思了,不害死几个亲人祭天,也是不足以表面决心的,于是回话给大顺劝降的使者——恭请大顺送还太子,再做商榷。 并给父亲回信,拒绝吴襄在威逼下写的劝降信,直斥父亲隐忍偷生,宣布自写信之日即与父亲断绝关系, 即使李自成将父亲置于油锅或菜板之上,他也毫不动心,义无反顾。(这封信函有档可查)。
李自成听完吴三桂议和条件后,拍案大骂,连自己心急的登极工作都放下,御驾东征。1644年4月13日,李自成出师山海关,共计马步兵6 万。 出征前一天,为绝内患,于西华门处斩66名明朝大臣高官,53名大学士等官员全部绞死,可谓出征祭天,法力无边。
看到这里读者也应该发现,真实的历史并没有,吴三桂在进京途中,听闻京中家里变故,气愤折返的桥段。他一开始本就是无意归顺“大顺”政权,机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在乱世中浑水摸鱼而已。
大战打响,农民军与吴军屡次进退,而吴军渐渐不支。多尔衮认为吴三桂保大明,李自成建大顺,二者互相残杀,可坐收渔人之利,于距石河西战场4里地扎营观望。
此时,吴三桂焦急万分,他知道这次战争如果失败,自己肯定是要挂城门的,他也别无选择,决定亲赴清营,这个时候他还在幻想自己的权力,对多尔衮说,助三桂灭李自成,大明在南京建都,以黄河为界,北归清,南归明。
于是吴三桂打开城门让清军入关。清军进入关内,瞬间与大顺军砍杀,擅长骑射的清军来到中原平原地区,摧枯拉朽之势,李自成无力抵挡,败退北京。李自成匆匆登极(基),遂收拾宫中宝物撤退,将楼宇宫殿付之一炬,当了两天的皇帝李自成,遗憾地离去。
自此,吴三桂成了清王朝镇压农民起义,剿灭南明政权的先锋,在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顺治年间位封亲王,藩镇云南一方,这也为他30年以后反叛埋下了种子,成为明、清两代都不讨好的尴尬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蔡洁琳.论吴三桂降清的必然性与偶然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傅金纯.历史应当如何评判吴三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
袁平.吴三桂起兵反清始末评述[J].云南学术探索,1998
刘凤云.一次决定历史命运的抉择——论吴三桂降清[J].中国学术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