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清朝不入关的话,那么现在很可能还是明朝,再不济也能够撑到19世纪或者20世纪。
这个说法不得不说其实很荒谬,看过明末那段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清朝入不入关。
在哪?在明朝自身。
况且,当时是谁第一个冲入了京城,逼得崇祯皇帝心灰意冷地跑去煤山自尽?不是清军,是李自成。
李自成若是稍微有点格局的话,大明之后的历史就应该由大顺来书写,可惜李自成始终未脱流寇性质。
吴三桂若是硬气一点,不打开山海关的话,清军仍然还会被拦在山海关之外,等待着中原逐鹿出一个结果。
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背后,并不是由清朝入不入关所引起的,而是由明朝的皇帝和大臣引起。
换句话说,对于明朝的灭亡,清朝的攻打只是加速这个过程的其中一个原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实际上,明朝内部的政治、经济(农业)以及军事等关键领域的崩塌,才是推动明朝灭亡的致命因素。
明末吏治有多腐败,自不必多言。
明末经济也是惨不忍睹,农民没地又没钱,崇祯皇帝更是穷得要找大臣们借钱,谁有钱呢?崇祯找谁借钱,谁就有钱。
明末军事同样如此,军队吃空饷就算了,还没战斗力,将士上了战场也不敢用命,为什么呢?因为前线有敌军扑杀,后方有文臣虎视。
一个将领在战场上稍微立了一点功,后方的文官集团就群起而攻之,不将这个立了功的将领打倒不罢休。
皇帝也不向着武将,谁让武将政治地位低呢?所以,当时武将集团很委屈,没多少人愿意拼命。
愿意拼命的人,要么死在了战场上,要么死在了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手上,总之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好下场。
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朝代,没有清朝入关,难道就能继续延续下去?显然没有这个可能,至少崇祯没有这个能力。
崇祯没有能力也就算了,还不懂得应该怎样用人,时逢乱世,却想着巴结文官,用文官的嘴炮和笔杆去击退敌人?
这是疯子和傻子才会干出来的事。
何况,他作为一个皇帝,为什么要巴结文官?拉拢即可,拉拢不得那就除掉。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清朝没有入关,南明很可能会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也实在是太抬举南明了。
因为南明的痹症和明朝几乎一模一样,虽然偏安一隅,却还没有危机意识,仍然还在争权夺利。
这就注定了明朝的结局。
也有人说,如果清朝没有入关,明朝可能会发展成为君主立宪制。
可是,可能吗?
说实话,一点也不可能。
明朝的内阁和西方的内阁完全是两个概念,明朝的内阁就是一个顾问集团,而西方的内阁拥有实打实的决策权。
明朝内阁存在了两百多年,却才出了一个张居正,张居正之所以能以阁权压制皇权还是占了皇帝年幼的便宜。
张居正之所以能够正常病死也是占了这个便宜,若是再晚几年,等万历逐渐掌握了实权的话,他结局只会更惨。
从明朝内阁的本质上来看,它就根本没机会发展成为西方式的内阁,因为它从始至终都是为皇权服务,从始至终都受到皇权的控制。
宦官是皇权的附庸,内阁又何尝不是?
此外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也是空中楼阁,明末所出现的雇佣关系根本就不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且不说明朝到底有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就当是出现了,有人说是清朝入关掐断了这个萌芽。
可实际上,很多人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即便没有清朝,明朝也会主动出手掐断这个萌芽。
为什么?西方之所以会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因为资本家的崛起,让他们开始利用手中的资本去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力和利益,甚至是操控政治。
明明发展商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积蓄实力,可为什么历朝历代仍然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抑商政策?
因为统治者早就意识到了资本对皇权的危害性,所以才要不断地打击商业,将商人的政治地位划为最低。
所以说,即便清朝没有入关,明朝内部稳定,可是当明朝统治者认识到资本有了崛起之势的时候,也一样会动手掐断。
届时坐天下的会是什么人,恐怕就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朱家或者李家应该都没机会,郑家或许会有六七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