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民国作为旧时代与新时代的过渡时期,涌现出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在西方先进思想的渗透之下,我国的女性权益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不少才貌双绝的女子粉墨登场,步入历史舞台,在青史中留下靓丽的一笔,林徽因就是其中之一。
林徽因的魅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世人传言,徐志摩为她死,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甚至还有不明真相的各路人士将她归入“红颜祸水”那一类。
但无论如何,林徽因在民国诸多才女中稳坐人气第一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时隔多年,一提起梁思成,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林徽因的丈夫”,可见林徽因的人气之高,连她的丈夫都难以匹敌。
却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民国才女千千万,人们为什么独独对林徽因尊崇有加呢?论美貌,多少色艺双绝的歌星被她的人气打败?
论诗歌,多少文坛大咖也不及她耀眼?林徽因生前受人追捧,死后依旧被人铭记,这几乎是个奇迹。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被称之为“先生”的女子,林徽因这三个字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能够如此持久地光彩夺目?难道仅仅是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吗?
气质之美,不在皮或骨
林徽因是一个出色的女子,她的出色在于学问,也在于修养,甚至和家世也脱不开干系,难得的是,她不仅出色还很出名。
在那个年代,出名比出色还难,但林徽因做到了,她之所以被许多人得知,有一个人们不大愿意承认的原因——美貌。
林徽因的美并非当时流行的风格,民国时期以美貌著称的女子大多是浓艳华丽、风情婉转的那款,而林徽因不同,她那素雅质朴、清丽脱俗的气质像是一位亲切善良的邻家姑娘,带着江南特有的柔美与婉约。
唯一不同的是她的身上多了几分属于书香世家特有的书卷味,斯文彬彬,是一位端庄的女君子。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林徽因本就相对出众的美貌以及先天特有的聪明灵性,加上她后天从书卷中修养得来的气质,赋予了她别样的魅力,想必这也是众多才子为之倾倒的原因所在。
单从她的美丽而论,林徽因绝非通俗意义上的皮相美或骨相美,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结合起来的气质美。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喜欢她的人还是不喜欢她的人都不能忽视,就连对林徽因颇有微词的冰心,以及对林徽因明褒暗贬的林洙在著作中,都不约而同地承认林徽因确实很美,而且很有才气。
这足以说明林徽因人格魅力的强大,在这件事上女人对女人的评价往往比男人对女人的评价更可靠。
多年前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邀请林洙做客,主持人曾旁敲侧击地询问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故事。
在林洙口中,婚后的林徽因与金岳霖、徐志摩等人仍有书信往来,出过很多类似于“群发电报”之类的事件。
林徽因还对梁思成说过“怎么办?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这种话,乍一听仿佛琼瑶言情剧中三观不正的女主,而细思之下颇觉不符的是,林徽因太过聪明和优秀,她的优秀还引起了丈夫梁思成的担忧。
林洙在回答主持人的询问时提到:“他(梁思成)嘴上不说,但并不能说他心里就不介意,林徽因太聪明了,做她的丈夫很累。”
这即为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一面之词,她对林徽因的印象是一个让男人疯狂女人嫉妒的红颜祸水。
加上冰心在著作中的描述,使得林徽因的交际花形象被塑造得愈加以假乱真,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多的言论之一。
林徽因的人气似乎就是在这似真似假的绯闻中蹭蹭暴涨,直至将同时期的冰心、杨绛等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世人大多是因为林徽因有太多优秀的追求者而对她感到好奇,但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本身就足够优秀,论成就而言,她甚至不逊于追求者当中的任何一个男人。
家境与出身,无不惹人妒
林徽因的父母原本为她取的名字叫做林徽音,作为当时的显赫官宦人家及书香门第,林徽音的名字并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来自一个典故。
该典故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大姒是周文王的妻子,而“徽音”则有着美好、美德的含义,从名字就能看出,林徽因从小是被父母宠爱着并寄予厚望的。
只是当时很多人将她与一位名叫林微音的作家弄混,为了区别开来,林徽音三个字才改做了林徽因。
林徽因的家世非同一般,主要是因为她的祖辈太过耀眼。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曾考中进士,混迹官场多年,父亲林长民亦是一位显赫的学者,曾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还在北洋军阀当过司法总长。
林长民受西式教育影响,对林徽因采取的是开放式教育,鼓励她像男人一样读书考试,教育她爱国救国,并不像一般人家养在深闺大院。
林徽因在国外读书期间,父亲林长民曾写给她许多家书,其中全然不见封建大家长的架子,而是一个个务实的建议和关切的问候,是关心女儿的慈父,亦是平起平坐的知己,可以说亦师亦友。
有这样的父亲,林徽因想不优秀都难。
林长民
林长民与梁启超私交甚笃,因此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缔结可以说是早有预料,尤其是在国外留学期间。
他们互相扶持,相比彼此的感情基础也早早就存在了,因此他们感情之坚定,无论徐志摩还是金岳霖,都不能动摇其丝毫。
林长民后来身患重病,这位深爱女儿的父亲在垂垂之际还在千方百计瞒住林徽因,生怕耽误了女儿的学业,这一点,在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书中得以体现。
梁启超在信中说道:“我将徽音看作和你一样,都是自己的孩子。”他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梁思成照顾好挚友的女儿,照顾她的情绪,安抚她的伤悲,这两家之间的羁绊之深令人不得不感动。
在梁思成的开导下,林徽因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最终没有回去探望,而是留在国外完成了学业。
梁思成
林徽因身边的人,无论长辈的父亲、叔父还是梁启超,亦或同辈的梁思成,无不待她千般好,在那个尚且遗留着封建旧俗的时代,他们从不轻看身为女子的她,反而愿意寄予厚望,委以重任,因此林徽因能够养成坚韧刻苦且不屈不挠的性格也就不奇怪了。
但身边人的支持并不能代表学校的支持,林徽因在留学期间,正是因为其女子的身份,与她所钟爱的建筑系擦肩而过,只能报考美术系。
但林徽因没有放弃,她选修了建筑,与顺利进入建筑系的梁思成时常探讨专业知识类的问题,长久下去,林徽因才学修养也就渐渐更上一层楼。
拒绝两位才子,她有她的骄傲
也正是在英国,年仅16岁的林徽因受到了24岁的徐志摩的疯狂追求,但林徽因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他。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结婚,还有了一个2岁的孩子,可是为了接近林徽因,徐志摩竟毫不犹豫地与发妻张幼仪离婚,要知道,张幼仪也是一位才女。
徐志摩
可惜徐志摩抛妻弃子,也未曾得林徽因青睐,只好将无法宣泄的思念与爱慕付诸笔下诗句,竟无意中成为了享誉文坛的诗人。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徽因与徐志摩被选中成为泰戈尔的翻译,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工作上的合作,不出几日,敏锐的诗人泰戈尔体察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心思,别后写诗隐喻:“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泰戈尔作为古今中外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翻译也是要经过精挑细选的,为什么徐志摩和林徽因,能从无数精通英语的翻译者当中脱颖而出?
除了专业水准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身上那独特的诗情画意,大凡是诗人,身上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浪漫气质,而这种气质,只有他们二人表现得最为明显。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可谓不婉转浪漫,而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亦不可谓不清新雅致,他们一个咏叹悲伤,一个迎接希望,只可惜那康河的柔波与那白莲浮动的水光终究没能汇入同一条河流。
除了徐志摩以外,金岳霖也曾被林徽因吸引而难以自拔,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一个为她抛妻弃子,一个为她终身不娶,可谓将一个男人的深情体现到了极致。
人们怨林徽因毁掉了两个天才般的男人,可林徽因自己又何尝动过半点,对梁思成不忠的念头?这样的骂名对她来说很不公平。
试想,林徽因在面对这样两个优秀而深情的男人都不曾动摇半分,这难道不正是她对待婚姻的忠诚与执着?
志摩与金岳霖的深情仅仅是一场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林徽因的清醒与骄傲伴随着她的一生都不曾改变。
金岳霖后来也开始理性地对待林徽因,他虽终身未娶,但也曾有过同居多年的红颜知己,此后对林徽因的欣赏也终于回归友谊。
直到多年以后,在林徽因的葬礼上,他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千古名句。
像他们这样的诗人,感情太过浪漫,太过缥缈,可林徽因的理想不仅仅在于诗一般的浪漫,还在于更重要的事。
读罢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人说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缔结是郎才女貌,这只说对了一半,林徽因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美貌,她在丈夫事业上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林徽因能读万卷书,亦能行得了万里路,她出身名门,却并不娇气。
为了勘察和保护古建筑,林徽因伴随梁思成走过全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过2700多件古建筑物。
风吹日晒、餐风露宿的生活对于身体羸弱的林徽因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但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自始至终毫无怨念。
她陪着丈夫一路走来,途径山峰、低谷,也曾郊外露宿,住过古庙危楼,亦曾见漫天风沙,或是穷山僻壤,或是丛林密布,或是荆棘遍野。
在这夫妻二人的努力下,不少深埋于地下或不为人知的国宝级古建筑被发现并加以保护,譬如有名的河北赵州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等。
在山西的考察中,梁思成还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解读了《营造法式》这本复杂的学术书籍。
林徽因作为梁思成的贤内助,她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梁思成之所以能拥有如此成就,离不开林徽因的付出,那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努力。
抗战期间,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日子更加难过,她随丈夫颠沛流离,饱尝生活的困苦,因环境恶劣,林徽因肺病复发,她住在低矮简陋的农舍里,缠绵病榻。
虽然时局艰难,可她仍旧心系事业,她翻出厚厚的古籍,将摞成山一般的《二十四史》当中有关建筑的部分全部细细地通读一番,为《中国建筑史》的创作搜集资料,为此,她常常彻夜辛苦,伏案不眠。
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可以美丽优雅受人瞩目,也可以为了事业两手泥灰,投入艰苦环境当中,放低身段去实践,为她所热爱的事业迸发出最大的热情。
坚韧不拔,她的倔强青史留名
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林徽因与梁思成也面临是否离开大陆去往台湾的抉择,面对纸醉金迷的诱惑,林徽因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前往台湾,选择留在百废待兴、千疮百孔的大陆。
当时她的病情已非常严重,这样的选择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甚至等于是用生命在冒险。
当时大陆的医疗条件相比台湾还较为落后,林徽因的倔强许多人都无法理解,有美国人邀请他们夫妇到美国讲学,言外之意是去避难,而林徽因再次表现出她极不平凡的一面。
她拒绝了美国人的邀请,放弃了优越先进的条件,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在当时状况下,林徽因始终如一的爱国热情显得极为难得。
林徽因作为知名的建筑师,亲自参与设计的出色作品可谓数不胜数,像东北大学的“白山黑水”校徽、云南大学的女生宿舍、清华大学的教师楼等等。
人们都知道,林徽因生平最有名也最庄重的事迹是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此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为完成这两件大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承受了多大代价。
关于国徽的设计方面,林徽因辛苦了一年才拿出最终方案,据说她作废的草稿就有一大箱,可见用心之良苦。
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的,林徽因也被任命为该建筑的委员会委员。
当时林徽因的病体已然不太乐观,却还是揽下了这一庄严的任务,抱病参与工作,呕心沥血,这才有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兴许是这些年过于操劳,一年后,她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病情迅速加重,或许人在负重不堪的时候,只需一根微不足道的稻草就能轻易压倒,很快,厄运就来临了。
5月,北京市出于规划的考量打算拆除仅存的四朝古都留下的完整牌楼之一牌楼街,梁思成与林徽因极力反对,他们一生都在保护古建筑,如今仅存的珍贵建筑要被毁,夫妻俩不由得心急如焚。
为此,梁思成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产生了激烈争论,不久,在一次聚餐会上,林徽因又为此事与吴晗当面争执了一番,在场的许多人事后回忆。
向来温婉恬静的她头一次这样发怒,她的喉咙因生病而沙哑,但她一步不让,那神情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与难忘,她甚至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斥责,为了留下这座牌楼仿佛用尽了浑身的力气。
可惜的是,他们的抗争没有迎来如愿的结果,牌楼街仍然被拆除,而林徽因的病情也进入了摇摇欲坠的最后阶段,但她拒绝吃药,用这样的举动坚守着一位建筑师的风骨。
林徽因早年的温婉与才情给无数人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而现如今发生的事情却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在中年之际,这位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竟然用了一种最强硬的方式去抗争。
两年后,林徽因病逝,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斯人已逝,而林徽因的名声不但没有随着她的去世而湮灭,反而在那之后与日俱增,而时光越久,人们对于这位集文理艺术与一身的女子越是感到好奇。
她得天独厚的家世,她为人倾慕的美貌,她低吟浅唱的诗情画意,她潜心求学的不懈追求,她无与伦比的建筑天赋,她远超常人的决心与毅力以及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赋予了林徽因这个名字不同寻常的意义。
所以,人们不愿将林徽因归于一众满眼爱恨情仇的民国女子当中,身为“先生”的她,魅力绝非儿女情长四个字,她的出现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看到她,人们相信,才貌双绝、文理并重、诗情画意、坚韧不屈与铮铮铁骨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试问这样的林徽因怎能不为人所铭记?
然而,之所以这么多年过去,林徽因的人气始终居高不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们对她了解越深,就越敬重她,敬重的同时,就越想要去了解她,这是其他民国女子远远不能达到的高度,林徽因的“人气第一”可谓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