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去世的时候留下遗嘱。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75岁的孝庄文皇后病逝,死之前留下了遗嘱,也就是这份遗嘱,让她的孙儿康熙很为难了,才导致了孝庄被停尸宫中37年未葬。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这份遗嘱主要有三个意思:
第一,孝庄太后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说自己的地位卑微,这些话虽然是谦词,但是在皇太极生前,孝庄也的确不是很得宠的,她没有自己姑姑地位高,甚至还没有自己姐姐海兰珠得宠。
第二,孝庄太后不希望劳民动众,不愿意增加皇帝和民众的负担去给自己修建陵墓。
第三,这条最关键,孝庄太后说自己不愿意和儿子顺治皇帝、孙子康熙皇帝分离。
皇太极葬在盛京,肯定不能把孝庄运过去了,先不说劳民动众,也违背了孝庄的意愿了,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也不愿意和自己的儿子、孙子分开,而康熙一直很孝顺。
孝庄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
孝庄在历史上是一个贤后,非常有才能,但是她没有武则天的野心,也不像慈禧那样以自己为中心,虽然皇太极在生前并没有很宠爱她,但是她至始至终都是维护着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
皇太极去世后,她各种周旋,让自己6岁的儿子福临做了皇帝,可是母子关系并不融洽,因为立后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顺治皇帝去世后,9岁的康熙继位,孝庄和孙儿康熙的关系很好。
孝庄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身上,为了大清,为了爱新觉罗家族可以说是油灯尽枯了,她对得起太后这个名号,青史留名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康熙对孝庄非常孝敬,37年未葬。
康熙了,父皇和生母去世都很早,可以说他是孝庄一手培养大的君王,所以在后来的千叟宴上他第一碗酒就要敬给自己的祖母,养育之恩大于天,康熙初期能走过风风雨雨都是孝庄支持。
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
康熙说自己的成就都是源于孝庄的培养,
而康熙懂得感恩,对孝庄非常孝顺。
康熙出宫在外的时候,给孝庄的书信不断,汇报自己的情况;康熙遇到好吃的,总是要找人先送一份给自己的祖母孝庄;康熙和孝庄一起外出的时候,遇见不好走的路,他会亲自扶着太后走;在孝庄重病的时候,他亲奉汤药,更是带领着朝臣祈福,希望自己折寿来延长祖母的性命。
雍正三年,孝庄才入土为安。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庄病逝,康熙悲痛欲绝,面对着孝庄的遗嘱左右为难,他这么孝顺怎么会去违背祖母的遗愿了,肯定不能运去盛京和皇太极合葬,又不能和自己远离还不能修建陵墓。康熙想来想去,干脆就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改名暂安奉殿,孝庄的灵柩就一直停在里面,康熙常常去祭拜。
这一停就是37了,灵柩都没有动,
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继位。
这么一直放着也不是个办法,雍正想来想去,想到一个好办法,说这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于是就在原处就地起建陵园,然后把孝庄葬入地宫,称为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