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一个永恒真理。
清朝如是,民国也如是。
1840年英国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之事发动了鸦片战争,给了大清这个老牌帝国第一次沉痛的暴击。
大清紧闭了一百多年的国门,也因此被一脚踹开了。
而在此之前,大清一直在最大限度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弄出了所谓的“公行制度”。
公行制度几乎圈定了所有外来洋商的贸易范围,限制了所有外来洋商的贸易行为。
也不独贸易领域,实际上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是能不和列强接触交流,就不和列强接触交流。
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也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对大清处于贸易逆差的劣势地位,英国才发动了鸦片战争。
不过,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其实不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对大清进行一次试探。
为什么?
大清在列强眼中,毕竟是一个老牌帝国,英国对大清有所忌惮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而英国对大清,或者说对于中国又怀着极大的野心。
至于什么野心,那也是路人皆知。
因为怀有野心,而又心有忌惮,所以才会选择用一场规模不上不下的鸦片战争对大清进行试探。
而试探的结果是什么呢?
第一,大清虽然是一个老牌帝国,但是的的确确已经没落了,将会很快沦为列强口中之食。
第二,大清拥有一个高效并且有力的中央高度集权政府,英国无法像吞并印度那样吞并大清。
这也促使英国放弃了一口吞下大清的野蛮计划,从而选择了一步一步蚕食。
不过,也正因为英国没有办法一口吞下大清这块肥肉,促使大清进入了一个被列强“瓜分”的时代。
也正因为大清进入了被列强“瓜分”的时代,才幸免一亡,并在列强“保护”之下撑到了1912年。
倘若没有列强的存在,大清不可能拥有庞大的财政能力,也就无法保证清政府的正常运转。
倘若没有列强的支持,大清别说强化军事力量了,可能连太平天国运动都无法平定。
因为有了列强,大清才得以侥幸撑到了1912年。
而从1840年到1912年这长达72年的时间当中,大清为了维持统治,又和列强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8年,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
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还有很多,在这也只能列举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对于大清而言,这些不平条约的内容也不复杂,不外乎就那么几项。
要土地?送。
要白银?送。
要特权?给。
要通商口岸?开。
若论大清送钱送得最多的两份不平等条约,则非《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莫属。
大清签了《马关条约》之后,赔了2亿两白银,后来又多花了三千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
那时大清还是一个土大款,说好了分八次还清,结果大清四次就赔完了。
日本拿到这笔庞大的赔款之后,将其中84.6%的钱用于扩充军事力量。
而扩充了军事力量之后的日本,就在5年之后再一次袭来。
不过,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大清可就没有那么土大款了。
大清一签《辛丑条约》,瞬间就欠下了一笔多达4.5亿两白银的债务,如果加上利息的话就是9.8亿。
这笔将近10亿两白银的债款,按约定是从1902年开始偿还,分39年还完,一直要还到1940年。
然而大清还了10年之后,到了第十一年的时候,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大清就这样没了。
溥仪退位了,大清没了,那这笔还有29年的债款是不是就不用继续赔了呢?
显然不是。
民国取代了大清了之后,不仅继承了大清所留下的政治遗产,也继承了大清所留下的政治负债。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清曾经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以及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
这也就是说大清虽然没了,虽然已经换成民国了,可是列强和大清所签订的一切条约都还有效。
那为什么民国不选择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反而是继续偿还大清所欠下的债务呢?
因为没那个实力。
而且为了获得列强和国际社会的承认,民国也不得不选择暂时妥协。
既没有那个实力,又要获取列强和国际社会的认可,那当然就只能咬牙把大清的债务给背下来了。
背不下来,也要应硬扛!
至于条约的废除,那已经是很多年之后的事了。
1917年北洋政府在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的同时,也趁机单方面宣布大清和德、奥所签一切不平等条约、合同和协议废止。
后来德、奥输了,这个宣布也就产生了效力,北洋政府也不再给钱。
1924年之时,俄国也宣布放弃赔款。
在此之后,多数列强虽然说退还赔款,可实际上是一边收钱,一边退,并且收的永远比退的多。
而且,他们在退还赔款的同时也限定了退款的用途,只能用于教育。
比如美国所退还的赔款只能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的留学生,以此达到变相培养“带路党”的目的。
虽然1937年7月日本已经打过来了,可国府仍然还是赔了,一直到了1938年底才在各界压力之下宣布停止赔钱。
而后到了1939年,国府又宣布停付庚款。
虽然没有赔9.8亿两白银,但是到了1939年也已经赔了6.64亿两,而扣除退款之后也赔了近5.8亿两。
也就是说列强嘴上说退还赔款,但实际上退回来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人天下事莫不如此。
我辈能做之事,唯以史为鉴,然后奋发图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