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事死如事生,谥号更是代表着一辈子的品行,对文臣来说如果能得到“文正”作为谥号,是流芳千古的事情。
清朝三百余年得到这个谥号的不过八人,可刚去世就定下谥号不是后来追谥的,只有刘统勋一人。
在他去世的时候乾隆甚至亲自前去吊唁,哭着对众大臣说,刘统勋才是真宰相,纵观他的一生功绩斐然当得起这句话。
书香门第,家风清正
刘统勋祖父刘必显,考中进士以此踏进官场,官场水浊刘必显身怀读书人特有的清高不愿同流合污。
为了给平民主持公道得罪了旗人贵族被降职,因为不满这种欺压,最终辞官回乡教导子侄。
父亲刘棨成功考中进士后,刘家才重新回到官场,刘棨官至布政使以清正廉洁扬名,最后累死任上。
这样的家庭下刘统勋自幼饱读诗书,还养成了嫉恶如仇的性格,祖父与父亲的经历让他又多了几分圆滑,祖父认为他很适合做官。
雍正二年刘统勋考中进士被授官,雍正当皇子时与刘
棨共事过,感佩他的人品,便将刘统勋安排进翰林担任编修。
后来被提拔为上书房行走,在皇帝身边处理政务,算得上天子近臣,
真正让刘统勋大放异彩的时候是乾隆时期。
由于雍正在位时期较短,乾隆即位后朝中大多为父亲时期的老臣,老臣仗着自己的“长者”身份既不卖力又要倚老卖老,朝堂上下几无可用之人,刘统勋就是在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进入乾隆的视野中。
刘统勋在任命御史的时候,参起人来毫不手软,这样是后来他被乾隆重用的原因。
耿直敢言,深得帝心
乾隆初登位时,朝中张廷玉讷亲等几位老臣自成党派争斗不断,还大肆发展姻亲,有亲属的大臣多达几十人。
面对这件事刘统勋一本奏折直接递到御前,把那些人弹劾了个遍,细数他们结党营私官官相护的罪状。
要知道张廷玉是三朝老臣,资历上就能压死他这个小小御史。
乾隆早就不满张廷玉等人,有意要惩治他们,刘统勋的奏折来得正是时候。
对于乾隆来说确实乃瞌睡时的枕头,饿了时的馅饼。
乾隆顺势将张廷玉革职,对刘统勋的敢于直言更是欣赏不已。
刘统勋又有在先帝身边工作过的经验,有着过硬的本事和废寝忘食的态度,为人更是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动。
乾隆将他当作左膀右臂,把很多事情交给他处理,官位更是一升再升。
成为了乾隆朝的政治核心人物。
日夜不缀,平定水患
因为刘统勋曾经跟随内阁学士学习治水,在黄河水患爆发的时候被派去治理。
走马上任后星夜奔驰前往灾区,他深知要想治水先要安抚灾民,赶紧开仓放粮稳定民心,正是因为这些措施灾民们没有发生暴动。
可黄河水患自古有之,光是改道就不下几十次,却丝毫没有改善。劳民伤财还要接着受灾实在艰难。
刘统勋顺着水流勘察地形,分析出每次水患冲垮的地方,想要找出解决的办法。
每天都要多看好几个地方,有时候连觉都睡不上,底下人来汇报事情,总能看见他光着脚踩在水里分析流向,终于让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刘统勋将方法详细做成图送到京城,想要用分流的方法将水引向大海。为了不使大水冲垮堤坝,要分流截断徐徐图之。
这个方法需要很大的工程,可一旦成功山东等地将不会再遭到水患,乾隆很快就肯定地回复了刘统勋。
接到皇上的旨意,刘统勋立刻组织人修建,日日守在工地监督。这样忙碌也没有耽误他抓贪官。
他知道朝廷拨款肯定有人会中饱私囊,借着修坝的机会搜集证据,把贪官绳之以法,如此一来乾隆更觉得提拔刘统勋是再明智不过的决定。
刘统勋在此事后加官进爵,还算是年轻的他已经站在官员的上游,不知有多少人羡慕。
乾隆对爱臣的地位却觉得不满意,等他处理好水患便急切地召他回京。
也是这个时候刘统勋走进了朝廷的核心机关——军机处。
肱股之臣,鞠躬尽瘁
清朝没有宰相一说,但能进入军机处的大臣都被戏称为宰相,因为这里总揽国家大权,只听命于皇上,换而言之只在皇上之下百官之上。
得到皇上如此信任和重用,刘统勋十分感激干起活来更加卖力,身边的人都劝他顾惜身体,刘统勋置若罔闻。
修撰《西域图志》时,乾隆把这件事交给了最信赖的人,里面就有富察皇后的弟弟,他十分看重的小舅子,而这样的亲缘关系乾隆仍旧任命刘统勋为主要负责人。
刘统勋接下旨意就收拾行囊,亲自带着测绘人员远走天山一带,到当地去勘测。
历经五年的风霜雨雪终于将图志完成,这也是后来乾隆将《四库全书》交给他负责的原因。
但乾隆三十八年的早朝,刘统勋在前往皇宫的轿子中闭上了双眼,享年75岁。
这个年纪的臣子们大多辞官返乡颐养天年,刘统勋却还坚持上朝处理政务,死的时候恐怕还在记挂朝政。
乾隆本就倚重他现下更觉得愧疚,放下皇帝的身份亲自出宫去吊唁,在葬礼上忍不住当众哭泣。
更是对着群臣悲痛地说失去了肱股之臣,刘统勋才是大清朝的真宰相。
这两句话纵观乾隆在位六十年,唯有刘统勋一人有这样的评价。
乾隆痛失爱臣,思及他以往的勤谨和贡献,回宫后当即下旨将刘统勋的谥号定为“文正”。
这两个字是千年以来不知多少文臣的追求,但能得到的寥寥无几,可见刘统勋的功绩。
刘统勋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在操劳中离世,他的儿子更是传承了他的精神善始善终,在民间有着“宰相刘罗锅”的称呼。
封建王朝中有许多不可取的地方,但刘统勋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做到了千古文人的追求上报君王下护小民,他对国家的付出值得人学习和敬佩。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