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吴三桂弃用康熙年号,自称周王,该同年为周王元年。但就在吴三桂刚刚起兵造反时,发布的檄文中明确表示,他的目的是推翻满清政权,重新恢复明朝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突然自立为王,显然把师出有名变成了师出无名,他的反复无常也让原先的支持者们彻底失望。
很显然,这是吴三桂的巨大失误,很多幕僚也看出了这一点,建议吴三桂不要称王,一定要奉迎明朝皇室为正宗,同时放弃清朝赐予的平西王爵位,恢复明朝皇帝给他的平西伯爵位。朱元璋当年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功秘诀,就帮助他夺得天下,吴三桂作为熟读历史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反清复明是清朝初年最具号召力的旗帜,只要吴三桂做出复立明朝的样子,不仅能够得到一大批遗老遗少的帮助,还能够取得天下百姓的支持。从吴三桂造反后的发展过程也能看出,他在最初几个月里就占领了好几个省,最终控制了半壁江山,难道这全都是因为他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吗?
实际上,真正让吴三桂接近成功的秘诀,正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和天下百姓的众望所归。但由于战场形势一片大好,让吴三桂和他的亲信们低估了推翻清王朝的难度,甚至认为只依靠武力手段,就能把爱新觉罗家族赶回关外老巢去。
很遗憾的是,吴三桂始终表现得非常自信,即便在明朝遗老李长祥强烈建议,一定要拥立崇祯皇帝的后代时,吴三桂仍然置若罔闻。吴三桂的部分亲信认为,项羽当年也拥立楚怀王为义帝,结果当他在前方打仗时,义帝却想夺兵权,反而让项羽身陷险境。
如果吴三桂也拥立崇祯皇帝的后代为新皇帝,那么将来打完天下后,又该如何处置明朝的宗室后裔?不杀他们肯定遗祸无穷,杀害他们更会失去天下民心,更何况这些明朝后裔不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待着,保不齐会像当年的楚怀王一样,在背后搞小动作。
吴三桂在行军打仗方面,确实很有一套,但是玩政治,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长祥等明朝遗老遗少非常失望,选择离开他的阵营,而这些人最擅长的事就是写文章搞宣传,当他们发现吴三桂的野心过于明显后,纷纷开始故意抹黑老吴。
就这样,吴三桂因为不愿意作秀,彻底得罪了明朝的士大夫集团,而他过于自信的做法,也让部分地区的武将感到不满,更别提以康熙皇帝为首的满清统治集团,他们早就将吴三桂视为眼中钉,失败其实从这时就已经注定。
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吴三桂弃用康熙年号,自称周王,该同年为周王元年。但就在吴三桂刚刚起兵造反时,发布的檄文中明确表示,他的目的是推翻满清政权,重新恢复明朝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突然自立为王,显然把师出有名变成了师出无名,他的反复无常也让原先的支持者们彻底失望。
很显然,这是吴三桂的巨大失误,很多幕僚也看出了这一点,建议吴三桂不要称王,一定要奉迎明朝皇室为正宗,同时放弃清朝赐予的平西王爵位,恢复明朝皇帝给他的平西伯爵位。朱元璋当年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功秘诀,就帮助他夺得天下,吴三桂作为熟读历史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反清复明是清朝初年最具号召力的旗帜,只要吴三桂做出复立明朝的样子,不仅能够得到一大批遗老遗少的帮助,还能够取得天下百姓的支持。从吴三桂造反后的发展过程也能看出,他在最初几个月里就占领了好几个省,最终控制了半壁江山,难道这全都是因为他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吗?
实际上,真正让吴三桂接近成功的秘诀,正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和天下百姓的众望所归。但由于战场形势一片大好,让吴三桂和他的亲信们低估了推翻清王朝的难度,甚至认为只依靠武力手段,就能把爱新觉罗家族赶回关外老巢去。
很遗憾的是,吴三桂始终表现得非常自信,即便在明朝遗老李长祥强烈建议,一定要拥立崇祯皇帝的后代时,吴三桂仍然置若罔闻。吴三桂的部分亲信认为,项羽当年也拥立楚怀王为义帝,结果当他在前方打仗时,义帝却想夺兵权,反而让项羽身陷险境。
如果吴三桂也拥立崇祯皇帝的后代为新皇帝,那么将来打完天下后,又该如何处置明朝的宗室后裔?不杀他们肯定遗祸无穷,杀害他们更会失去天下民心,更何况这些明朝后裔不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待着,保不齐会像当年的楚怀王一样,在背后搞小动作。
吴三桂在行军打仗方面,确实很有一套,但是玩政治,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长祥等明朝遗老遗少非常失望,选择离开他的阵营,而这些人最擅长的事就是写文章搞宣传,当他们发现吴三桂的野心过于明显后,纷纷开始故意抹黑老吴。
就这样,吴三桂因为不愿意作秀,彻底得罪了明朝的士大夫集团,而他过于自信的做法,也让部分地区的武将感到不满,更别提以康熙皇帝为首的满清统治集团,他们早就将吴三桂视为眼中钉,失败其实从这时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