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将军梦见英军撤退,赶紧下令攻击,没想到一败涂地

清朝将军梦见英军撤退,赶紧下令攻击,没想到一败涂地

1840年初夏,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显而易见,这是不对称的战争。在英军的进攻面前,清军屡战屡败,毫无反手之力。特别是到了1841年10月,浙江沿海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地纷纷被英军占领。

其实,早在一年前,英军就在第一次北上时攻占过定海。只不过,那次由于冬天将至,加上疫病流行,英军在占领定海3个月后就主动撤走了。这一次,英军占领了定海、镇海、宁波等地,没有撤走的迹象,而是安营扎寨下来,似乎有长期占领的迹象。

道光皇帝闻讯,非常着急。这位以“抠门”著称的皇帝,拿出了300万两银子作为军费,并委派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率领大军前往浙江前线收复失地。对此,道光皇帝信心满满。他曾经断定:“宁波的陷落说起来或许并非不幸之事。夷兵目前已经陷入陆上作战,而陆战正是中国的长处,大批帝国军队在浙江发动有组织的战斗也许能一举把他们消灭干净。”

奕经就承担了将英军“消灭干净”的重任。

《剑桥中国晚清史》介绍过奕经,说他“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善写文章,但是他的军事经历主要限于主管御花园和猎苑,以及指挥北京的禁军”。虽然《剑桥中国晚清史》搞错了奕经的辈分,将他说成是道光皇帝的堂兄弟(实际上奕经是道光皇帝的侄子),但对于奕经的评论是准确的。

奕经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成亲王永瑆的孙子,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和锦绣文章。这样的人,怎么会被道光皇帝派到前方指挥作战呢?一方面,是因为道光皇帝身边确实派不出合适的人选了,又不放心派汉人去统领军队;另一方面,是奕经做过乾清门的侍卫、八旗的护军统领和黑龙江将军,一直在军队里任职,也算是有了一些很有限的指挥经验,比起其他八旗贵族来说,又强了不少。

就这样,奕经被派到了浙江前线。

奕经这一年已经50岁了。

古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对于奕经来说,人生到了50岁,早已过了血气方刚的年龄,对未来最大的念想就是争取平安退休,过一段幸福美满不差钱的晚年生活。到前线与敌人真刀真枪干?不存在的。这样的事情,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可是,奕经又不能违抗道光皇帝的命令,只好采取了拖延的策略,尽量避免战争的到来。

10月30日,奕经离开了京城,南下浙江。11月22日,经过近1个月舟车劳顿后,奕经到达江苏扬州。随后,奕经离开扬州,来到了苏州。应该说,奕经耗时1个月从京城来到苏州,速度不算太慢。有意思的在后面:他到了苏州后,就不再走了,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我们也不能指责奕经在苏州“混日子”。两个多月里,他还是很“忙碌的”。他向道光皇帝表示要充分谋划,谋定而后动,并制订了一份详实的作战计划。他设置了一个木箱,供当地老百姓提供克敌制胜的建议。同时,来自七省的1.2万名军队和3.3万名乡勇集结在苏州,供他统一指挥。他在军营里组织读书人举行诗会,还开展了一次作文比赛,征集将来打胜仗的捷报文章。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只等一声令下,向英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转眼间,到了1842年1月25日。这天夜里,奕经做了一个梦,梦到英军从陆地撤退,登船出海。

第二天早晨,奕经对下属们讲述了这个梦。随行的参赞大臣文蔚一听,马上附和:“昨晚我也做了一样的梦,梦见定海、镇海、宁波三地的洋鬼子都不见了,这一定是要打胜仗的吉兆啊。”

就在这时候,侦查敌情的手下前来汇报,说英军正在把枪械往船上搬运。奕经特别高兴:“难道是英军知道本大人南下,闻风而逃?”他马上就有了打仗的信心。

正月二十九日四更时分(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公历1842年3月10日凌晨3至5时),在奕经的命令下,清军兵分三路,分别向镇海、宁波、定海发起进攻。

宁波是清军进攻的重点,兵力最多。可大部分军队都畏缩不前,只有700多名四川兵老老实实地向前冲,冲进了英国工兵的布雷区和皇家爱尔兰兵的榴弹炮射程之内,伤亡惨重。

进攻镇海的清军情况稍好,一度攻到招宝山炮台下面。可是,奕经没有及时派出后备军,这些清军在英军增援部队到来后,依然败下阵来。

进攻定海的清军最搞笑。他们绝大多数没有水战的经历,一离开港口就晕船了。他们根本就不敢向英军舰船发起进攻,只能在沿海来回行驶,长达20多天,直到战役结束才敢回到陆地上。

至此,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终,“从而也葬送了缔结一项体面和约的任何实际的希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奕经,进攻,道光,皇帝,宁波,英军,清军,攻击,军队,将军,消息资讯,奕经,镇海,定海,道光皇帝,英军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奕经,进攻,道光,皇帝,宁波,英军,清军,攻击,军队,将军,消息资讯,奕经,镇海,定海,道光皇帝,英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奕经,进攻,道光,皇帝,宁波,英军,清军,攻击,军队,将军,消息资讯,奕经,镇海,定海,道光皇帝,英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