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被囚之后,的确称得上“凄凉”二字,可若说他住的地方还不如百姓家的牛棚,则不免夸张虚浮。
光绪实际上并非慈禧之子,也非同治皇帝之子,而是醇亲王奕譞之子。
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因为同治皇帝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下一任皇帝只能从宗室子弟之中择选。
光绪之所以能够被选中继任皇帝,一则因为他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二则因为奕譞也算是慈禧的心腹之一。
虽然奕譞曾经属于以奕訢为首的帝胤集团,但是辛酉之变以后,奕譞显然更愿意听命于慈禧太后。
奕訢一心想着和慈禧较量以获取更大的权力,可奕譞却不同,他没有奕訢那样的野心,所以更听话。
因为奕譞足够听话,也不会像奕訢那样野心膨胀,将来光绪即位当了皇帝之后,他就不会借机夺权。
奕譞可以说对慈禧充满了敬畏之心,乃至于后来慈禧假意说要归政于光绪的时候,奕譞还哭哭啼啼地劝慈禧别这么做。
这事倘若换成了奕訢,一旦光绪成年之后,他早就忍不住跳出来想尽一切办法逼迫慈禧归政了。
所以,慈禧选择奕譞的儿子,显然更有利于她后来继续掌权。
也正是经过这两个原因的综合考量之后,慈禧才最终选定光绪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光绪皇帝能够在同治皇帝病逝之后坐上皇位,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他的幸运,在于他从一个亲王之子一跃成为了皇帝,成为让全天下人顶礼膜拜的九五之尊。
他的不幸,则在于他遇到了慈禧。
慈禧不仅是一个权力欲极强之人,更是一个政治手腕远远强于咸丰皇帝之人,一旦让她掌了权,再想让她交出来那就难如登天。
同治皇帝5岁即位,可是一直到他19岁稀里糊涂死去的时候,他竟然没有掌握过一天的实权。
同治皇帝可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可是贪恋权力的慈禧却始终没有把权力还给同治,让同治抑郁而终。
慈禧对待亲生儿子尚且如此,那就更不用说对待只是过继过来的光绪了。
哪怕是后来光绪成年结婚了,已经到了慈禧不得不归政的时候了,慈禧也只是做做样子搬去了颐和园。
可是,清朝的权力仍然基本上掌控在她的手里,她所给光绪的权力有限到让光绪连发动变法也无人可用。
何也?
那些真正能够掌控实权的官员的任免权,掌控在慈禧手上,光绪也就是一个“盖印机器”而已。
哪个大官被任命了之后无不先去拜见慈禧,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权力是慈禧所给,而非光绪。
这也是到了1898年光绪准备发动变法的时候,只有徐致靖等寥寥数人可用,乃至于只能破格提拔康有为等人的原因。
然则康有为所鼓动之变法,又是一场没有准备妥当,也没有权力支撑的变法,所以也就注定了失败。
康有为对于变法之事,本便是半桶水,他所提出之变法也多是空谈泛论而已,并无具体可行之方案。
等到变法在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之下即将宣告破产之时,康梁等辈又忽悠光绪行“围园杀后”之事。
这实际上是在冒险,因为光绪手中无一兵一卒,他想要“围园杀后”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光绪一开始变法的时候,慈禧并没有过多的阻挠,因为她知道凭他手中的权力,他玩不出什么花样。
但是当慈禧看到光绪和康梁等人有颠覆慈禧权力之心的时候,她就不可能继续放任光绪玩下去。
对于慈禧而言,光绪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在康梁等人的忽悠之下生出“杀后”之心,这是慈禧无法原谅光绪的根本原因。
所以,维新变法失败了之后,慈禧就生出了废掉光绪皇位的想法,甚至已经为此立了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
倘若不是因为有各方势力的阻挠的话,光绪早在1898年就已经被废,乃至于当时已经被意外身亡了。
慈禧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后放弃了废掉光绪的想法,但是则从此将光绪皇帝囚禁了起来。
光绪虽然过着囚禁生活,可是再怎么说也是皇帝,也是住在皇宫之中,又怎么可能比不上百姓家的牛棚?
试问哪个百姓家的牛棚能够堪比皇家宫殿?瀛台虽是湖中一岛,可却亭台楼宇应有尽有,更被视为仙岛。
光绪被囚瀛台的岁月,只能说凄凉有余而已,但说比不上百姓家的牛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何况那个时代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百姓无一粒之米可食?
可是,光绪住的仍然是宫殿,吃的仍然是膳食。
不过,1898年之时光绪若没有听从康梁等辈的忽悠而采用极端措施对付慈禧,而是乖乖等待慈禧老死的话,他也就不用受这份罪了。
反倒是忽悠光绪变法和采用极端手段对付慈禧的康有为,一见有危险就事了拂衣去,拿着伪造的照片和衣带诏游遍了欧美。
真可谓是时也,运也,命也。
这也怪光绪自己太过愚笨,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才吃了康有为的亏,才获得了那样凄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