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最要感谢的人就是雍正,康乾青年时都是伟大的皇帝,但晚年确实因为精力跟不上了犯糊涂等等,国库空虚贪腐严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雍正的整顿吏治与政治改革,很可能就没有乾隆时期中国的富强了,没钱什么事你都干不成。康熙晚年的清朝处于危急存亡之秋,雍正这么治理国家肯定有他的难处,他毕竟当了四十多年皇子,见识了太多康熙晚年的弊政,内有各种政治斗争,外有准格尔蠢蠢欲动,内忧外困民不聊生,他不这么严格整治,是要亡国的!哪个皇帝有自虐倾向,不想天天休息,喝喝茶打打猎玩玩妃子这多爽啊。
任何制度都有好坏,都要适应形势适应环境进行调整,最坏的制度就是不会改进不会变通的制度,伟人说过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另外我说的只是可供选择的道路而已,不涉及好坏,只看可不可行。经常有人说雍正或者乾隆没有及时看清世界格局的变化,错失了中国成为列强的机会。说这话的人大概都没读过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古人的三观体系。中国后来被列强痛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打疼了打死传统思想,中国是不可能接受西方现代化思想的。这么根深蒂固的思想根源,岂是一两个皇帝可以改变的。
雍正只是让朝廷富有。从庙号谥号就能看出来。康熙圣祖仁皇帝,名为守成实为开拓,中国唯一一个庙号圣祖。乾隆高宗纯皇帝,高这个字就能代表他的功绩。雍正世宗宪皇帝,曲折登基为世宗,宪比较普通的评价。雍正可以与文帝,景帝的中兴,成就了武帝盛世类似。很有作为的皇帝,不过是完美主义者,不注重人情世故,不注重自己身体,才当了13年。他爸60年。区别多大。所以同胞们,在为盛世奋斗的时候考虑考虑历史唯物主义。哈,辩证法出来了。瞬间膨胀了许多。
文景之治考的可不是勤政,而是无为而治,所以就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文景之治,顺天时得人心,也算是文景运气好,碰到的很多事情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助力器,才给武帝攒下了几十年打仗的资本,而雍正可不是,雍正接手的时候无官不贪,他一个人饱受非议力挽狂澜于既倒,虽然最后活活累死,也有说法是吃丹药重金属引起的心肺功能受损,最后仅仅在位十数年,这也是使大清起死回生焕然一新,不然凭乾隆的能力,不可能安心的潇洒很多年,没有可比性,关公战秦琼,时代不同,历史机遇不同,所处环境也相去甚远。
我以为雍正并不是不懂人情,继位之前几十年的历练可不是白给的。而是他要做的事情,注定是要触动整个既得利益阶级,讲人情就会让改革半途而废,所以只能怀大慈悲心,用雷霆手段了。一面是不当差不交赋税却掌握话语权的士绅阶级,另一方面是辛勤劳作食不果腹却势单分散的老百姓,雍正能够站在后者的利益面,对士绅不讲人情,却是对百姓讲了大人情,这种魄力和勇气,实在令人佩服。
雍正不是不懂,他一路从“九子夺嫡”杀过来,他太懂人情世故了。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他像他父亲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必须发奋图志。所以,我觉得从宏观得角度上来看雍正,他做的所有的都是对的。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可能有些瑕疵。但总体来讲,瑕不掩瑜!!!雍正并非要铲除知识分子,而是要削弱并掌控知识分子,至少是在经济层面如此。官绅一体纳粮应当和火耗归公,养廉银一起来看,雍正的思路实际是想把失控的中间阶层重新控制住,使上不至颠覆王室,下不至压榨黎庶,客观上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为满清续了命,不自觉下亦颇为革命。此外雍正作为一个真性之人,在皇帝中也颇为难得,这是一个加分项。
乾隆这个人,最好的参照对象就是唐玄宗。前期英明神武,后期一塌糊涂。乾隆搞文字狱搞得厉害,害苦了民间知识分子和底层粗识文墨的民众。乾隆不喜欢有主见的臣子,喜欢唯唯诺诺亦步亦趋的臣子,康雍乾三代定下的这个用人调子,可算是把中国害惨了。他的功劳足以彪炳后世,他的罪过也足以贻祸千秋。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无能的人。某种程度上说,唐玄宗 汉武帝 乾隆都是一类人,靠着前人攒下的家底,穷兵黩武,开疆拓土,好大喜功。你可以说他们暴虐,但不能说他们无能。如果同样的时间节点,继位的是嘉庆、哀帝、文宗,那汉唐清只会亡的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