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因忠臣周培公的临终的举荐平台人选,处于当时在养马的姚启圣开始被康熙发现,在平台几年里,康熙对他可是又爱又恨啊!姚启圣也算是剧中唯一一个能功成身退的臣子,得以善终。
而剧中姚启圣深的康熙的圣心,为何最后不愿意再为官呢?
1.姚启圣晚年能遇到明君,让他有生之年再次可以有所成就,已经很知足了,并不贪图官场上的荣辱!
剧中姚启圣这个老头幽默风趣,又识事务,倒是吸引了一大批剧迷的喜爱!
从一品的封疆大吏最后做到一个九品养马的司厩,而且还让顺治皇帝下旨永不录用,让康熙一下子来了兴趣,正好现在缺一个平台之人。何不用用索额图口中这个怪才。可姚启圣确实恃才傲物,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冷嘲热讽,康熙也有那种征服欲望强烈的天子,偏偏要让那个老叫花子低头。
于是不说一个罪名直接把他关进牢房三个月,无一个跟他说一句话,这可憋死了老头子了,彻底戳戳了他身上的傲气。后面康熙又收拢人心,破祖宗先例,烧了顺治的旨意,破例录用他,知人善用,委以平台重任。
这两件事算是把姚老头征服了。
2.姚启圣知道急流勇退,可不想等别有用心的人卸磨杀了他这头倔驴!
“老不死”“酸臭味”“老叫花子”这些词不好听,但是能把他性格里面的精髓描绘出来让人细细品味。在康熙破例启用姚启圣之后,姚启圣也看出他是千古一代圣君,心里佩服康熙,也实实在在为康熙办朝廷的事情,他正直清廉,才能卓著,不搞山头派别,也不卑不亢,治理严明。康熙对其很是满意,由衷的表示身边多几个姚启圣这样的人就好了。在这一点上,康熙和姚启圣是共通有默契的。
两人都深明对方的人品,做到了心中有数。也不由得李德全说,姚启圣有些地方像皇上。但是像姚启圣这样的人,其实并不被康熙所完全接纳,姚启圣不像周培公那样直言顶撞皇上,也不像李光地那样对康熙表面上的顺从。
如在明珠对台招抚失败后,姚启圣知道康熙把更多的重心都放在满大臣上,而且失败后明珠招回了朝廷,但是福建方面肯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的。姚启圣要辞官丁忧,既向皇上表示无奈,也算给皇上台阶下。
康熙心里知道自己的决策错了,还是让姚老头回去丁忧了。每每看到康熙无奈的感叹:“唉,朕把这个姚老头子也得罪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饱含了对姚启圣的肯定和些许的无奈,既恨又爱啊!但是在陈廷敬的提醒下,康熙用自己痛斥的方式赐给了姚启圣一道骂旨,姚启圣也心服拜领,正应了那句“朕越是骂他,他和朕就是越贴心。”君臣二人的水火共济真让人阅之怡情。
但是康熙肯定是不喜欢姚启圣这样的臣子的,如果康熙不是皇帝,他们二人肯定能彼此为师为友。姚启圣的才能让康熙心悦诚服,但是他的刺也屡屡在挑战康熙的极限,所以他多次说恨不得杀了姚启圣,最后也说姚启圣在他心里已经死了一千次了。这些姚启圣心里是有数的,能得康熙的圣心是这一时,谁也不能保证能永远的康熙的圣心啊
3.姚启圣自己也知道他的脾气在官场待不了多久,康熙也不忍这样可爱又有时恨牙痒痒的忠臣步周培公的后路
姚启圣愤世嫉俗,心性高傲的很,如果这样的人待在官场那个大染缸中,会被圆滑的人害的很惨的。所以也明白康熙也不太愿意这样的汉人待在身边,所以同意他立不世之功后归隐。
最后姚启圣被封为西湖侯,我觉得康熙得闲时,心里肯定还是想去找姚启圣聊聊的,因为姚启圣这样一个有才又有性格又死过一千次的人,对于康熙来说肯定是难忘的。最后,在康熙对姚启圣赐封,姚启圣激动地喊出“皇上”的时候,康熙不耐烦地说声“想抗旨啊?!”我觉得有种莫名的喜感,逗啊两个高手过招。姚启圣在被康熙心里恨得无数次而又未杀,肯定已经对这个老头子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