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乾隆打算考验刘统勋是否有真才实学,就拿出两篇文章让他评价。刘统勋看完之后,大惊失色:皇上,此二人都是良才,但臣认为都不能重用,尤其是其中一人,更是危险,还是早日除掉为好。
乾隆一听,也是一脸震惊。因为这两篇文章,一个是乾隆自己写的,一个是自己偏爱的高贵妃写的。他很是疑惑,为什么刘统勋会这样说?
结果刘统勋说到:这篇文章思想秀美,文风俊朗,很有一种闺阁女子的风韵。但为人臣子,写作这般浮华,实在不是好事。所以微臣认为,写这篇文章的人确实有才,但过于拘泥儿女私情,不是栋梁才华。乾隆一听,心中十分高兴,这是自己爱妃写的文章,高氏性格聪慧,文章也能下笔如神。不过她到底是女人,写作一定会隽永灵动,看来刘统勋确实有才华。
而紧接着,刘统勋继续说道:但另一篇就有些危险了。这篇的格调总体要比那一篇恢宏大气了很多,文风也很率性洒脱,但我们现在是大清盛世。如果此人生在乱世,那肯定是尧舜一般的明主,但现在是太平盛世,此人有这样的鸿天志向,实在让人担忧啊。乾隆听完,瞬间哈哈大笑,把刘统勋都给笑蒙了。
紧接着,他问到:爱卿啊,你认为这两篇都是普通人写的吗?其实,第一篇是高贵妃写的,第二篇正是朕写的。刘统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赶紧跪拜叩头:微臣知错,不该议论您和贵妃的文章。结果乾隆云淡风轻:爱卿通过文章,就能看到朕的内心,看来果然是奇才啊。于是,就通过这件事,刘统勋正式进入乾隆朝的权力核心,开始参议朝政。
其实,关于刘统勋,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也就是刘墉的父亲,其实,这个人绝对不止这一个身份,他的光辉事迹那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刘统勋,字延清,山东平洲府人。作为一位生长在齐鲁大地的青年,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他们家家教很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进士出身,他也在雍正年间高中进士,一门三代三进士,刘家在山东当地也被传为美谈。
后来,他在雍正年间担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乾隆年间又担任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官员言行。这个官职其实不好做,属于一个得罪人的行当,因为每天就是要监督监察,有没有文官贪污,武将受贿,属于非常容易招怨的工作。
但刘统勋没有这种负担,一直兢兢业业做事。就在1741年,刘统勋上书弹劾张廷玉和讷亲。其实,这两位都是大名头。首先,两个人的官职都比刘统勋要高,张廷玉是大学士,讷亲是尚书;而且资历也比刘统勋老得多。讷亲是雍正朝重臣,还是乾隆生母崇庆太后的族兄,张廷玉更是三朝老臣,被雍正高度认可,可以配享太庙。
但刘统勋丝毫不惧,他写到:张廷玉历任三朝,名望太高,他虽然很是谨慎,但他的族人却非常嚣张跋扈,我请求皇上三年内不要重用张廷玉。讷亲大人主管户部和吏部,这两个职位最容易滋生贪腐,讷亲大人主管多年,我看这不是好事。而且,他本人过于权威,不能采纳他人建议。我看您应该对他适当批评。
乾隆一听,也觉得这二人确实有一些僭越礼法的举动,于是把两人降职处分。还在朝堂上把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折给群臣看,刘统勋从此名闻朝野。
不过刘统勋一生,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治理逛个江南水患。1746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和高斌一起巡查山东河道。高斌就是高贵妃的父亲,高大人为人严整,也是治水的一把手。但他有些孤傲,所以和同僚关系处的不是很好,不过看刘统勋很踏实可靠,于是把自己的很多治水经验都教给了刘统勋。
1753年,江南湖水决口,刘统勋前去视察,结果发现因为账目亏空延误治河,仔细一查才知道是高斌等人的失职。刘统勋据实向上报告,乾隆怒不可遏,裁撤了高斌同时将很多贪污渎职的官员罢免,并让刘统勋安心治水,教养百姓。#灿烂六月请你发文#
1756年,黄河漫滥,水退后需要修筑堤坝,河道官员却以干草不够而消极怠工。刘统勋知道其中必有问题于是乔装百姓前去视察。看到大小车辆干草充沛,只因为官员索要贿赂不成,所以才没有接受。刘统勋很生气,打算把当事官吏处死,后来还是巡抚等人求情,才免除一死,结果干草一晚上就都收了上来,一个月后工程完毕。此后,刘统勋还曾于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受命疏通运河水道,治水之功深得乾隆赞赏。
刘统勋不仅在治水上建树颇多,他在文学造诣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在乾隆二十九年胜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殿试阅卷大臣。乾隆三十四年,刘统勋七十大寿时,乾隆还给他御笔亲题“赞元介景”四个字的匾额作为勉励。乾隆三十八年,更是让他出任《四库全书》的总裁官。可以说,乾隆中期所有的文治大事,刘统勋都参与了。
而这样一位老大臣,就在73年的上朝路上,死在了轿子中。乾隆痛心不已,亲自去府上吊唁,可走到刘府,才发现他们家门楣窄小,家居简朴,做了几十年的中堂家中纹银不过5000两。不禁潸然泪下: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啊。刘统勋清如水,明如镜,不愧是真宰相啊,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追授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正。
关于刘统勋的故事,你觉得如何呢?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