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清政权更替,就不得不提到“带路党”吴三桂。
吴三桂素以“反复无常”闻名,先是引清兵入山海关,后又云南起兵反清。
但要与李成栋相比,吴三桂的政治节操就显得“忠心”多了。
李成栋
李成栋原本是李自成手下,绰号“李诃子”,长期跟随李自成的大将高杰。
高杰私下和李自成的妻子邢氏私通,担心被李自成发觉,就带着邢氏反叛了李自成,归顺了明军。
李成栋自然也跟着高杰一起归顺了明军。
归顺南明后,高杰成为了南明四藩镇之一,其势如唐藩镇之不相下。
此时高杰准备北伐抗清,正当李成栋也要跟着高杰成为抗清英雄时,突然明军内部兵变,结果高杰被杀,跟随高杰的李成栋也没有了为南明效忠的念头。
清军南下后,李成栋就率领部下降清。
《南明史》中记载,李成栋是因为奉高杰之妻邢氏之命降清。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李成栋“反复无常”,但他对高杰却保持着几分忠诚。
李成栋降清后,表现得异常勇猛,从江南一路打到两广。
说起来也有意思,明军叛将只要降清,打起老同事来,那都是所向披靡。
李成栋主要战绩有两个,一是嘉定三屠,二是擒杀绍武帝朱聿鐭。
绍武帝朱聿鐭之死,完全是李成栋一人之功。
朱聿鐭刚即位40天,李成栋便仅率数百精兵杀到。朱聿鐭被李成栋军生擒。绍武帝表现得十分有气节,拒绝了李成栋的饮食后,称“吾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便学着崇祯自缢身亡了。
灭掉绍武帝后,李成栋马上率军进攻肇庆的永历朝廷,永历帝朱由榔闻讯西狩(逃往)昆明,昆明此时成为南明最后一个政治中心,时称滇京。
永历也是西狩(跑)得快,不然李成栋很有可能亲手灭掉南明最后一个政权,也就没吴三桂什么事了。
明末这么多叛将中,论“战功”,没有人可以超越李成栋。
可以说,给南明打击最沉重的,就是李成栋。
战功
按理说李成栋“赫赫战功”,满清朝廷应该大嘉封赏才是吧。
可人清廷压根就没把李成栋当回事,因为清廷除了满人,蒙古人之外,最信任的是“辽人”。就是当年关外辽东的本地人。最不信任的就是汉人。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就像当年蒙元政权把汉人列为第三等一样。
清廷对李成栋作出的不公平待遇,对李成栋是难以忍受的。
顺治五年四月,李成栋广东反正,宣布反清复明。消息一出,震动全国。
原本最“丧尽天良”的汉奸竟然“良心未灭”,要反清复明。
李成栋是当时前明叛将中实力最强的,叛清后实力此消彼长,借此光复大明也尤未可知。
由此可以看出,李成栋反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政治上不得志。
可我们重新梳理一下,你会发现,李成栋对明朝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不然他为什么要放弃清朝这个优势更明显的政权,想要去复兴岌岌可危的大明呢?
不过李成栋对明朝的感情可能不及他对权势的迷恋。
李成栋原本是出身李自成的义军,反叛明朝降清后,对南明政权的追击,目的也只是升官发财而已。
李成栋反清复明,得到了南明永历政权的热烈回应,李成栋也从头号汉奸,一举成为了“大明的希望”。
事实也是如此,李成栋此时的实力,也是南明最后也是唯一翻盘的可能。
但南明这边也是对李成栋处处提防。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你多次易主,反复无常,就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
败亡
南明对于“名位”上,给了李成栋想要的一切,这些所谓的“名位”,在风雨飘摇的南明政权的眼中,自然不算什么。
李成栋封公之后,不少对大局无关紧要的人也要求封公,永历也都一一同意。
永历政权对李成栋最为珍视,甚至为此不惜反叛的“名位”的随意处置,让李成栋极为不满。
说起来也是有趣,李成栋叛明降后,打起南明的老同事那是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原以为反清战场上也能战无不胜,没想到起兵一年就兵败身亡,先是金声桓一败涂地,顺治六年(1649)三月,李成栋在优势兵力下屡次被清军击败,李成栋军在渡河时大乱。
李成栋也在渡河时落马淹死,死的真是屈辱。
和李成栋同样命运的还有姜瓖,也是南朝叛将,也是先是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兵败又投降了清朝。
最后也是选择了反清复明,仅九个月就兵败身亡。
在明清政权交替的环境下,李成栋、金声桓、姜瓖,还有没提到的李建泰、刘泽清……这些人在三个政权的夹缝中求生,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气节丧失,反复无常。
不过他们都在大明国运穷途末路的时候,对显然优势更明显的满清政权拔刀相向。
你说他们是“败亡”呢?还是“殉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