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辛酉政变后奕䜣逐步施政但也屡受挫折,临终前曾感叹清朝将灭于慈禧

辛酉政变后奕䜣逐步施政但也屡受挫折,临终前曾感叹清朝将灭于慈禧

恭亲王奕䜣,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在道光的六个儿子中,奕䜣是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一个,行政能力较强,尤其擅长对外交涉。但在曾国藩的眼里,奕䜣虽聪俊秀逸,却缺乏威严,不能驭下,属“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之类,不是纵横捭阖、雄才大略、能挽狂澜于既倒的非凡人物。 假设咸丰帝崩逝后,由其弟恭王奕䜣继位称帝,或许他比慈禧太后更善治国理政,眼光也更长远,但他只善小修小补,却不一定能驾驭全局,更遑论匡扶大清社稷了 。况且彼时大清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凭他的能力与智谋,很难维系内外,挽救全局。 咸丰末年,中国的封建社会早已日薄西山,奕䜣纵使英明过人,也很难凭一己之力为大清续命,最多也是勉力支撑,让大清这艘破船漏屋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而已。要说复兴风雨飘摇、即将坍塌的大清,即便圣祖、世宗、高宗复活也无计可施,更别说连慈禧都斗不过的奕䜣了。

咸丰元年(1851年),奕䜣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年),被任为军机大臣。咸丰五年(1855年),其母静皇贵妃病逝,因为母争皇后封号,被罢黜军机大臣等职务。咸丰七年(1857年)复授都统,咸丰九年(1859年)授内大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奕䜣被任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悉从英法人所请”,先后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自是少不了的。

咸丰十一年(1861年),奕䜣认为列强“并不利于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应该尽量与其保持“和睦”关系。 后与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统计全局”,奏请改变清廷的外交、通商制度,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败的清廷节节失利 ,英法联军在胁迫清廷签订《天津条约》后,再次发动武装入侵,一举攻陷大沽,占天津,直逼京师。咸丰十年(1860年)9月22日,咸丰帝奕詝弃城仓皇逃往热河。30日抵达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1日,早已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的咸丰帝病危。遗命6岁皇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是为“顾命八大臣”。

爱新觉罗·奕䜣

咸丰帝驾崩后,按满清旧例,载淳生母那拉氏经嗣皇帝“亲封”为皇太后。是为西太后,亦称慈禧太后。慈禧一向野心勃勃,此时又被封太后,为其夺取清王朝最高权力提供了重要政治资本。之后,慈禧拉拢恭王奕䜣,授为议政王大臣, 两人联手(还有东太后慈安)发动了辛酉政变(亦称祺祥政变),将护送咸丰灵柩回京的“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

随后,谕令(以小皇帝同治的名义)端华、载垣自尽,肃顺斩立决,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即行革职。慈禧联合奕䜣,一举摧垮了咸丰托孤的顾命八大臣。

慈禧太后借奕䜣之力发动了辛酉政变,铲除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奕䜣受命为议政王大臣,掌管军机处与总理事务衙门。主张对外实行绥靖政策;“借洋兵助剿”,中外联手镇压太平天国;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制造枪炮、战舰和用西法训练军队,在这点他还比较开明;支持汉大臣及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等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开展洋务运动,成为清廷中枢支持洋务的首脑人物。

同治十年(1865年),恭王奕䜣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被罢去议政王大臣等要职,旋即复为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务。论权谋狠辣,奕䜣不是慈禧对手。光绪十年(1884年) ,中法战争爆发,慈禧太后借口“萎靡因循” ,将奕䜣一撸到底,罢免其一切职务。光绪二十年(1894年),再次起用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随后又命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并出任首席军机大臣。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奕䜣临死前大概已经预见到清王朝即将覆灭的结局 ,《清帝外纪清后外传》记载,他咽气前对左右说:“我大清宗社乃亡于方家园”。方家园是慈禧娘家所在地,位于京师朝阳门内。奕䜣的意思是说清朝将亡于慈禧之手。但此时他除了哽咽流泪外,又能咋的?或许他回想起自己当初协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往事,一定追悔莫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挫折,顾命八大臣,全局,咸丰,慈禧,政变,清朝,王大臣,职务,清廷,知识科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挫折,顾命八大臣,全局,咸丰,慈禧,政变,清朝,王大臣,职务,清廷,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挫折,顾命八大臣,全局,咸丰,慈禧,政变,清朝,王大臣,职务,清廷,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