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乾隆帝陵,令妃的秘密随之曝光。
乾隆是幸福的皇帝,有爷爷和老爹辛苦积攒的家底,顺带着就延续了康乾盛世。
不像父亲雍正那样勤恳操劳,乾隆很懂得劳逸结合,北上塞外打猎,南下巡游江南,后宫不断有佳丽涌进来。
虽然乾隆后宫妃嫔众多,但是令妃是极为特别的一位。
她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令妃是魏清泰的女儿,他是内务府管领。
显然,令妃应该姓魏,但史书上令妃被称为魏佳氏,其中原因与乾隆宠爱有关。
魏佳氏祖父已经是内务府总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门第。
魏佳氏在年龄上要比乾隆小16岁,她通过选秀进入乾隆后宫,但是史料中并没有她曾经做过宫女的记载。
1745年,乾隆册封她为魏贵人。
从这个时间点来分析,此时魏贵人是18岁,按照清朝选秀年龄,年满十三岁就要备案选秀,魏贵人应该已经进宫有些年头,只是一直没有受到乾隆关注。
同时,要知道清朝后宫品阶有严格规定,女子一般是从位分最低的官女子、答应、常在做起,直接被封为贵人的例子极少。
皇帝册封后宫女子往往要考虑娘家背景,但是魏佳氏的出身并不显赫,相信一定是魏佳氏获得乾隆青睐。
1748年,乾隆的恩宠再次降临,令嫔升级为令妃。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四年时间里坐在后宫妃位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比如乾隆的舒妃,从嫔位到妃位用了7年时间;庆妃从嫔位到妃位用了8年时间,这基本是代表乾隆时期妃位进阶的普遍速度。
1759年,乾隆再次将令妃晋封为贵妃。1765年,昔日令妃被册封为皇贵妃。
清朝对于皇帝后宫妃嫔的数量是有明确规定的,皇后和皇贵妃的编制都是1名,贵妃是2名,妃是4名,嫔是6名,其余的都是贵人以下名分,人数没有具体限制。
更让人羡慕的是在1751年,乾隆第一次抬高令妃的娘家。
令妃娘家虽然也是中层官僚家庭,但始终是出身于内务府,这样的娘家似乎配不上令妃的后宫地位,乾隆诏令将魏家从正黄旗包衣管领提升为包衣佐领。
包衣管领和包衣佐领都是内务府人员,但是管领身份比佐领身份低很多,管领主要负责洒扫修补之类的活计,而佐领则不同,属于管理层的,工作地位高,也更加体面。
从令妃受宠封为贵人,一直有十余年时间都不曾生育,但自1756年开始,此后十年时间里,令妃进入生育高峰期,共生下6个孩子,其中皇子4位、公主2位。
按照清朝皇帝族谱,从1756年至1766年期间,乾隆共有四个皇子、三个公主出生。对比之后会惊讶地发现,这十年间,乾隆所有新生儿女中,只有八公主不是令妃生的。
从令妃生孩子的速度可以发现,她基本上每年完成一次怀孕生子,因为令妃还曾有怀胎八月不幸小产的经历。
人的生育有时候很神奇,没有的时候如何苦等都没有,有的时候轻轻松松孕育六七个,这样的现象在现在也依然存在,需要静待时机。
再说回令妃生孩子这件事,她其实是很幸运的。
乾隆非常长寿,但他并不像唐高祖李渊的晚年生育能力,也许是年龄的影响,毕竟1756年的乾隆已经45岁。
乾隆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和十个女儿,但是在1756年之后,排除令妃生育的儿女,只有两位公主降生。
综合来说,令妃能有十年高产期,有乾隆的宠爱,也有幸运成分。
1773年,乾隆将永琰立为皇储,诏书秘密存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
1775年,令妃这次陪伴乾隆出行热河生病,回宫后被安置在养心殿的东边耳房养病,这里一般只有皇后才能在此休息。
令妃此时的身份是皇贵妃,但是考虑到将来要作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她的娘家身份地位还不够高,于是乾隆第二次抬高岳父家族。
在乾隆的主持下,令妃娘家从包衣佐领提高为镶黄旗。
没过多久,令妃就去世了,终年49岁。
乾隆得知消息悲伤不已,他亲自为令妃写下《令懿皇贵妃挽诗》。
乾隆虽然酷爱写诗,但是他仅给三个人写过挽诗,第一位是乾隆的发妻,也就是孝贤皇后。
第二位是慧贤皇贵妃,她可以说是乾隆青梅竹马的人,一直陪伴在乾隆身边,从格格一直到皇贵妃,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显然,第三位就是令妃。从挽诗也可以体会乾隆对令妃的宠爱程度。
谥号中的“令”和“懿”在满语中都代表着文采有礼,也体现着乾隆对令妃的感情。
乾隆皇帝还让令妃的金棺安放在裕陵,将来要和自己死后同眠,就这样,令妃和孝贤皇后拥有同样的地位,两人分别长眠在乾隆左右两侧。
1797年,乾隆将嘉庆招至身边,吩咐他以后要将令妃和自己的牌位共同放在佛堂中供奉。
清朝在1912年走到尽头,乱世之中难以维持往常的秩序,而清陵也遭到贼人惦记,军阀孙殿英是最大胆的一个。
宝熙和徐榕生都是善后大臣中的,他们分别记载了当时见到的情形,两人都描述了当时见到令妃遗体的情况,“面目如生,并有笑容”“笑容圆相,有如古佛”。
虽然已经去世一百四五十年,但是令妃的皮肤仍然没有腐烂,就连嘴角的皱纹都能看到,这是乾隆采取了遗体保护措施。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令妃走向生命终结时,她是多么地平静坦然,相必她的内心是幸福的、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