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清朝的故事,有一个人的名字就会总被提起,那就是——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
乾隆作为当时的统治者,也是整个清朝十二帝中较为特别的一位皇帝。
乾隆文武双全更是心怀天下,同时也十分注重皇权的尊严以及对于子孙的教育。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在养心殿放了几根草棍,后世的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含义,时隔多年溥仪却笑道:我懂。
故事还要从这位“十全老人”说起。
文武双全、勤政爱民
同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争夺皇位费尽心机、明争暗斗不同,乾隆能够顺利登上皇位与他的祖父康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在幼时就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讨得了康熙的欢心,从而被康熙带在身旁接受着最为良好的教育。
更何况,康熙对于乾隆的教诲十分严厉,不仅没有让乾隆养成其他皇家子弟,一丝一毫的不良风气,更是给他树立了一个英明君主所必备的品格。
尤其在雍正登基之后,他从内心里就将乾隆当成了最为适合的皇位继承人选,因此对于乾隆的教育、训练都是按照皇储的标准而进行的,严格到了略显苛刻的程度。
严苛的训练使得乾隆从小就要比其他皇子成熟许多。
乾隆13岁时就已经文武双全,不仅掌握了多种语言,更是对火器、骑射等技能运用自如堪称文武双全。雍正对其也极为满意,将他立为了皇储。
雍正帝去世后,乾隆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位。
乾隆即位之初,一直推行着“宽严相济”的执政之道,对待百姓宽仁爱民,对待官吏宽容开明。
在他的治理下大清朝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盛世之景。
正所谓人无完人,哪怕是有着“康乾盛世”之功的乾隆,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逐渐变得好大喜功。
它不但大兴土木,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更是在无形之中助长了贪官污吏的不正之风,使得清朝逐渐由盛转衰。
在乾隆晚年时,它自封“十全老人”惹得许多人嗤之以鼻,纵使如此,乾隆却始终记着身为皇帝的责任。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身为皇帝,这天下间的一草一木都是属于皇家的,这一切都代表着皇家的尊严,而皇帝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好这天下的一切,不容有失。
为了时刻警醒自己,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乾隆找到了36根一寸长的草棍,将其装在精美的瓷瓶当中,放置于养心殿,并且时不时地就命令太监拿出几根看看是否减少。
他想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告诫子孙,这天下是大清的天下,身为皇帝就要保护这大清的一草一木不容有失,要守护好祖先们得之不易的江山,更要守护好身为皇帝的尊严。
这一草一木虽小却标示着的是大清的国土,是身为皇帝的尊严。
可是,乾隆的良苦用心,却并没有被子孙们所传承下来,寸草为标也只是成为了子孙们口口相传的典故而已。
众所周知,乾隆封闭国门的那几年,世界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而因为故步自封,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经逐渐成为了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自乾隆之后,清朝的统治者们逐渐失去了身为皇帝的傲气与尊严。
在列强的不断逼迫下,国土不断割让,赔款不断增多,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民不聊生。
乾隆的寸草为标也逐渐成为了后来皇帝心中的一种愧疚。
直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将其提及,人们才了解到了乾隆“寸草为标”的真谛。
当励志成为屈辱
溥仪自幼接受的就是皇家最为正统的皇室教育,而清朝历代先祖的故事,他更是耳熟能详,其中就正好有乾隆帝“寸草为标”的故事。
当时许多人都已不知乾隆的深意,但是溥仪却笑道:我懂。
在溥仪的自传中,他是这样解释这件事的,乾隆爷寸草为标,无非是告诉后人,这天下间的一切都是属于皇帝的,没有皇帝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动其半分。
自从乾隆之后,曾经大清的国土,就在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协议中,不断丢失,不但没有做到乾隆爷的警示,更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而主动割地换取。
如今再看乾隆爷的寸草为标,也不知他后世的子孙心情如何,估计会五味杂全。
自古以来,所有圣明君主都明白一件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天下虽然是皇帝的,但更是百姓的,而皇帝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他要为百姓谋福。
如果一个皇帝辜负了国家、辜负了百姓,那么清朝最后的灭亡,就是最好的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