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乾隆的“十全武功”,近人多有批评。批评当然是对的,主要是乾隆的“十全武功”成色不足,虽然不管怎么说都赢了,但许多完全是依靠“体量大”把对方压垮的。
我只想问一句:那么,“十全武功”中的各个事件都不该打吗?哪个不应该打?难道任凭对方吗?有人会说,可以谈呀。但有些问题根本就不是谈的事情就行了,比如对方就是想“宗蕃混乱”、就是想“离你而去,自立为主”,那么,这是谈的事情吗?
因此,问题不是该不该打,而是打得如何?打得不好,乾隆的应对之策是否到位?我的意见很简单:针对“大小金川叛乱”打是对的,但作战中出现的八旗兵战斗力、战斗素质低下的问题,乾隆并没有认真的、真正地进行治理。
大小金川反抗意识比较浓厚
嘉绒地区共18个土司,分为本部三部即12个土司、冲部(外围)一部即6个土司。其中“大金部”“小金部”都属于“本部”共8个土司。大金川土司在今天的阿坝州金川县境内;小金土司在今天的阿坝州小金县境内。那么,在18个土司中,大部分都与清廷关系比较紧密,在“改土归流”中也较为配合。但有三个土司地反抗非常强烈。
雍正皇帝进行“改土归流”,也就是把土司制度变为流官(政府派遣的官员),但在嘉绒地区却遇到了很大阻碍。为此,乾隆曾对杂谷、大金、小金土司进行用兵。为的就是推动“改土归流”。
同时,嘉绒地区的藏族信仰以苯教信仰为基础,而清廷、大部分藏族地区都属于藏传佛教,因此,对该地区的用兵,导致苯教徒地反抗非常激烈。
该地区地形和军事设施非常易守难攻
该地区的地形、气候,以及碉堡设施,使得清军的火器以及辎重无法有效运转。同时,清军主攻难度也非常大。为此,清廷才在多地模仿嘉绒地区的地形地貌设施进行模拟训练。然而,山地战不是一两年能够炼成的,他需要对“山地形势”有着非常熟悉的基因。
比如明朝对大藤峡地区“剿叛”二百多年,最终也是靠广西“狼兵”彻底打败。“狼兵”本身就是土司武装,明军在训练有素对山地战也不熟悉。清朝也是如此。
清军内部很不统一,清军战斗力太差,乾隆不能经过战争、花费巨大看出问题,并认真改革,这是他最应该被批判的地方。
乾隆时期特别讲究“国语骑射”,对本族比较支持,对其他民族较为歧视,这就造成“土司兵”在战争中并不积极,再加上本身属于民族内部对峙,人家也没有必要真帮清廷。土司也是如此。
在四五十年后的白莲教大起义中,八旗兵、绿营兵也是依靠“乡勇”的汉族地主武装才得以取胜。
在百年后的太平天国、捻军、各类民族起义中,八旗兵、绿营兵就更差了,最终依靠“第二次崛起的乡勇”才得以保命。
乾隆的母亲是谁?4种说法2个身份,评汉八旗已非汉人
皇帝不会这么傻:乾隆说宫灯歪了,嘉庆讲没歪,众臣曰歪了
1875年慈禧未糊涂,面对李鸿章弃疆论,请左宗棠出面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