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皇帝的权利越来越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面也随之出现。
因为天子权利巨大,九子夺嫡这样的场面也随之出现。
一、清朝的发展
顺治帝在位时,大力征用汉人入朝为官,从而引起了众多满人的不满,后来他出家后,朝廷的满汉争斗更加激烈,于是年仅八岁的康熙继位了。
康熙继位后,十四岁便亲政,大规模对边境用兵,维护了清朝的土地完整,又灭权臣鳌拜,并统一台湾,平定三藩,一时间,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众所周知,康熙帝是一位万世明君,在他皇祖母的教育下,他依然读书万卷,并有着尖锐的洞察力和勇气,他为中华多民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台湾的回归提供了历史根基。
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上位年纪虽然小,但却没有什么人和他竞争皇位,而他的儿子却为了皇帝宝座争得头破血流。
自古以来,皇位的诱惑没有谁能拒绝,特别是中央集权如此强大的清朝,众人争红了眼,只为夺取皇位。
康熙晚年颇有些懒政,却又极度见不得皇子结党营私。
二、九子夺嫡
康熙立二皇子胤礽为皇太子,却不曾想,皇太子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并且经常蛮横无理,后来勾结党羽最终使康熙忍无可忍,下令废除皇太子胤礽,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这使其他皇子都有了竞争机会。
大皇子胤褆是庶长子,提议立八阿哥胤禩,但这个提议却害胤禩不浅,多疑的康熙开始提防八皇子。后来康熙又复胤礽的太子之位,但他屡教不改,最终第二次勾结党羽,没过多久又被康熙废除太子。这次康熙没有放过胤礽,下令讲他圈禁到死,以儆效尤。
而此时,竞争力最大的便是第八子胤禩,他自幼天资聪颖,与废太子不同,他勤奋好学,在一众皇子中出类拔萃。尽管清朝的皇位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历史上庶子做皇帝的也不在少数,在两度废太子后他的野心便初见端倪。
胤禩暗中建交了不少贤能,以便助他夺皇位,而后来发生了一件“毙鹰事件”,不论是意外还是被陷害,康熙都认为他是在诅咒自己,自此康熙非常厌恶他,后来又剥夺他的爵位。对他态度好转之后,众大臣都提议胤禩为太子,这又使康熙十分戒备。
后来的胤禵出征打仗,康熙对他极为看重,他成为了八爷党之首,而他从小也非常聪颖,天资优越,但最后却没有继承大统,在雍正继位后他的苦日子便也开始了。
尽管胤禩似乎比当时的雍正帝更有才能,但康熙最后却没有立他为皇帝。
康熙驾崩后,隆科多宣布了皇帝为四子胤禛为皇帝,九子夺嫡自此宣告结束。
三、封建王朝的必经之路
那么,胤禩如果当了皇帝,最终清朝就不会走向灭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雍正在位期间,虽然比不上父亲康熙,但他也做出了相当卓越的贡献。雍正在位期间为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为人民真真切切的谋福利,他沉重打击贪腐,使人们生活水平提上了一个台阶。
经过头破血流的九子夺嫡,他深知秘密立储制度的弊处,便进行了大力改革,以防后世也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夺。
他勤于政事,虽然对夺嫡失败的兄弟手段十分狠辣,但他依然为人民为国家谋得了福祉,而他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设立军机处,也为后来清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但清朝灭亡是整个封建制度的弊端,并不能将清朝灭亡归到一个人两个人的身上,这是大势所趋,不论是谁统治,在军国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农业最终会失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灭亡,但封建制度是人民闭关锁国,不吸收世界先进的变化,只会走向灭亡。
结语: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与时俱进,这样才不会与世界脱节,才不会被世界所抛弃,发展科技和文化是我们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