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所实行的是爵位降级制度,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亲王,那么你的儿子承袭爵位的时候,就只能是郡王。而郡王的儿子承袭爵位的时候,只能是贝勒。
但是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那就是传说中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并不是爵位称呼,而是后来人们对这种爵位的戏称罢了。
这种王爵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说你是亲王,不出意外的话,那么你的子子孙孙都可以承袭亲王爵位,这就是铁帽子王的特权。
那么除此之外,铁帽子王还有什么不一般的地方吗?其实铁帽子王主要的特权,就只有这三样:第一,就是世袭罔替的权力,传多少代都不降低爵位。第二,俸禄比一般王爵高,岁俸1万两白银外加1万斛禄米。第三,皇帝恩赐世袭罔替的王府。
铁帽子王除了以上特权之外,实际上和普通王爵没什么太大区别,甚至管理起来更加严格,因为他们地位比较崇高。
清朝就十二位铁帽子王
1、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实际上在乾隆以前,铁帽子王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因为早年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是宗室出身,而这些宗室的后代总是因为各种罪过,要么降级,要么废除爵位。一直到了乾隆时期,在帮多尔衮翻案的时候,顺便给这帮清朝最原始的宗室家族们理清楚了关系,这才恢复了他们子孙后代世袭罔替的权力,因此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也就这么形成了。
爱新觉罗·代善
这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这八位铁帽子王有6位是亲王,还有2位是郡王,全部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但是别小瞧了这2位郡王,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这么一来代善这一家就出了3个铁帽子王。
此外努尔哈赤的儿子中,也有3位是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
皇太极的儿子中,有2位是铁帽子王,分别是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此外多出一个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是唯一一个非努尔哈赤系的铁帽子王。
2、剩下4位从雍正帝开始册封。
除了以上这8位铁帽子王外,还有4位后来册封的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爱新觉罗·胤祥
这其中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也是雍正帝最重用的一个弟弟。当初夺嫡的时候胤祥就牢牢站在雍正帝身边,雍正帝登基后,胤祥更是劳心劳力帮助他治理国家,活脱脱一个副皇帝。
恭亲王奕訢,俗称为鬼子六,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从小就很聪明,与皇位失之交臂后,成为了咸丰帝的助手。慈禧和慈安夺权后,恭亲王奕訢又成了她们的助手。是清朝洋务运动的重要领袖人物。
醇亲王奕譞,他没什么功绩,不过身边都是大人物。他的正妻是慈禧太后的妹妹,而他的儿子更是后来的光绪皇帝。由于光绪帝做了皇帝,所以醇亲王奕譞才得了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庆亲王奕劻,他没什么本事,但是他在戊戌变法的时候,牢牢站在了慈禧太后身边,因此得到了世袭罔替的资格,也就成了铁帽子王。他知道,光绪帝给不了他的,慈禧给得了。
清朝对王爵的管理其实十分严格。
清朝的王爷是翻不起什么滔天巨浪的。我们看清朝那么多显赫的王爷,包括这12位铁帽子王,但就是没有哪一个是打算造反篡位的。
为啥?因为清朝对王爵们的管理,那是相当严格的。不管你是不是铁帽子王,只要犯了错,肯定是要受到责罚的。而且因为铁帽子王的地位世代崇高,简直跟皇位有的一比了,所以皇帝自然是侧重点打压这些铁帽子王,至少让他们明白,皇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铁帽子王变得一点也不铁。由于皇帝的刻意打压,即使这个爵位一直存在,可总是换人。可谓是铁打的帽子,流水的王爷。
比如说清朝初年最显赫的礼亲王代善,他的王爵先传给了他儿子满达海,可是满达海被顺治帝清算后,铁帽子王就落在了代善的孙子杰书身上,可杰书并不是满达海的儿子。满达海的后人只得了个贝勒的爵位。
叶赫那拉·杏贞
你以为怡亲王胤祥家就没有这种情况吗?当然不是,在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以后,便将胤祥的后人怡亲王载垣给赐死了,他的后代也只能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至于怡亲王爵位,则由胤祥的其他后代载泰承袭。
也就是说,爵位肯定还是这一家的后人来承袭,不过后人很多,该由谁来承袭,这就不是这家自己说了算了,而是皇帝说了算。因此后世的铁帽子王一个个都很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那自己头上这顶铁帽子,可能就是别人的了。
再铁也得在京城待着
和其他朝代的王爵不同,清朝的王爵包括铁帽子王,全都得留在京城待着。而其他朝代一旦分封王爵,很多都会到各自的封地去逍遥法外。这也就是为啥清朝的王爷随时都会被处置的原因,总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转悠,能不出事吗?
不过这么做对清王朝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早年秦始皇所实行的郡县制度,到了清朝这儿,才算真正得到了实施。
所以说,铁帽子王能有多铁呢?没有一寸封地,私自不能离京,总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转悠,随时有被罢免的可能,压根就没那么铁。不过对第一代铁帽子王来说,意义重大,毕竟得到这个爵位相当于是给后代子孙挣下了一个铁饭碗,甭管是谁享受,都是他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