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王林肯在辛亥革命中

王林肯在辛亥革命中

王林肯(1888—1960),现山东省高密市朝阳街道王家苓芝村人,原名王麟阁,曾用名王书山,生于1888年10月, 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护国讨袁的斗争。“五四”时期,创办《醒报》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北伐以后,他宣布退出国民党。“七七”事变爆发,他又组织武装抗击侵略者。1946年7月,由陈毅和刘冠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他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了人民革命政权的建设工作,历任民革山东省副主委、山东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等职。1960年6月24日,王林肯病逝,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骨灰安放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王林肯

自古英雄出少年

王林肯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9岁才进入本村私塾读书。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农忙参加生产,农闲方能读书。因天资聪颖,有志于学,有些亲友就自愿地接济他求学。学生时代的王林肯,耳闻目睹了德兵制造的高密堤东、沙窝、克兰惨案,和抗德领袖孙文所领导的抗德阻路斗争,同时也看到了晚清政府的无能,使他意识到要想解除内忧外患,只有推翻清朝政府和打倒帝国主义。

1906年,18岁的王林肯考入高密县立高等小学堂,由教师邹秉绶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积极参与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活动。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封建势力作斗争。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高密县教谕兼高等小学堂堂长尹曰遴与劣绅张某、傅某狼狈为奸,相互勾结作弊贪污。他们假借孔子名义,立据向学堂借钱五百吊,实行分赃。制造了一起高密有名的“孔子借钱案”。

他们这种欺骗行为,自以为得计,但瞒不过思想进步、洞察力很强的王林肯。他经过调查分析,弄清了事实真相,立即会同盟友向社会各界进行了公开揭露。他还联合本县新学界人士,推举代表,向曲阜衍圣公府和山东最高当局提出控诉,要求对当事人严肃查处。最终,当局被迫收回借款,追究了当事人的责任。这次斗争的胜利,在当时不仅打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而且扩大了同盟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1909年(宣统元年),王林肯从高等小学毕业后,受同乡、辛亥革命先驱刘冠三的影响,联合盟友唐寿先等到康庄创办了英林小学,并以学校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当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秘密发展会员,扩大力量,培养骨干。

为了个人深造,1911年(宣统三年),王林肯又考入了山东中等工业学堂预科。毕业后,又转入染织本科继续学习。

参与发动高密、即墨、诸城、青州独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山东独立仅11天后被取消,革命机关被查封,同志被捕杀,刘冠三接受孙中山的委托,领导山东革命,在青岛被推举为临时大都督,策划组织起义。这时,决心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王林肯,毅然弃学,奔赴青岛,参与策划高密、即墨、诸城、青州的独立。王林肯被刘冠三委以重任,参与四县独立的策划和筹备工作,并分担高、诸、青三县的独立任务。

王林肯曾向盟友邓天乙、班麟书、赵象阙等提出:诸城依山傍水,攻守兼宜,同盟会组织基础较好,可先攻下,作为革命根据地。高密、青州同盟会基础好些,情况较熟,交通方便,攻破后易与各地联系。但敌人容易集中兵力进行反扑,如若遭到失败,即可退守诸城。负责高、诸、青独立的同盟会员一致同意他的分析判断,决定委派他先去诸城与当地有威望的同盟会员王景檀(凤翥)等协商,取得地方上的支持。王林肯慨然应允,立即赶往诸城,约同县立农林学堂学生臧文山,在太古园臧姓家里会见了王景檀。王林肯向其说明来意后,王景檀不同意诸城首先起义。王林肯只好返回青岛,向刘冠三汇报,重作计议。经研究后,决定首先发动高密、即墨、青州独立,然后在诸城会师。

刘冠三决定兵分三路发起进攻;一路由周敦恂、宋兆麟、陈献堂、隋子福等负责进攻即墨;一路由邓天乙、赵象阙、王长庆等负责进攻青州;一路由王林肯、班麟书、吴鸣岐、邵麟勋、马海峤、庄秉真等负责进攻高密。为了与各地革命取得联系,刘冠三派陈干、吕子人等去上海、烟台、大连接洽,还争取了清军驻胶济铁路丈岭车站的陆军哨官刘懋德在青州独立时率部起义,响应革命。

1912年1月18日,赵象阙在青州牺牲,青州独立失败,邓天乙、王长庆等按计划撤到诸城县五里堡。1月下旬,清军两名军需官押送军火赴莱州,路过昌邑县丈岭车站时,经刘冠三介绍入会的即墨籍同盟会员、清军驻胶济铁路丈岭车站陆军哨官(相当于连长)刘懋德,率革命党人将枪械强行截住,准备用以补充即墨、高密两县起义军的武器装备。清军第五镇(相当于师)第十协(相当于旅)协统(相当于旅长)张树元得知消息,率一营兵力赶赴丈岭,将刘懋德杀害。为此,胶济铁路沿线的清军严加戒备,而高密的独立也不得不暂缓进行。

革命党人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将高密与即墨的起义独立定在同一天——十二月初九日,即公历1912年1月27日夜。

为使高密的独立顺利进行,在刘冠三的指挥下,王林肯事先率领两名会员潜入高密城,摸清敌情,制定作战方案。当时高密城内除了守卫县衙的地方武装外,在南关还驻扎着清军第五镇第十协张树元部的一个陆军连。该连武器装备好,作战能力强。

王林肯考虑到同盟会势单力薄,不易取胜,就决定采取对军队和地方政府分而治之的办法。王林肯利用亲友关系,以金钱买通驻军连长,达成发给清兵一个月薪饷、要他们在某日听到枪响时按兵不动的协议。可王林肯从青岛带来的资金不足,他便找到开明地主张伯铭要求赞助。张伯铭倾向革命,慷慨解囊,捐银400两赞助革命,使得与清兵的协议顺利达成,革命党人得以集中力量攻打县衙。同时,王林肯又将开城门事宜安排好,将同来高密的两名同志安排在离东门最近的劝学所隐蔽,以备届时打开城东门接应。一切安排就绪,他才返回青岛,报告按计划行动。

1月27日夜,负责攻取高密的班麟书、吴鸣岐、马海峤、邵麟勋、王林肯等10多名同盟会员,由青岛乘火车赶到高密城门外。他们到达东门,接通联络信号后,预先埋伏在劝学所的同志擒住守城的卫兵,顺利打开城门,同盟会员直取县衙。他们砸开县衙后,手枪、炸弹齐鸣,杀声大作。知县王鉴清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魂飞魄散,慌忙爬起来,从后门狼狈逃窜。进攻高密的战斗,革命党人及民军无一伤亡,也未有大的惊动商民的行为,异常顺利。同盟会员占领县衙后,连夜布置,召开大会,出示布告,宣布高密脱离清廷,实行独立,推举攻城有功的班麟书为临时司令,一切大权由临时司令行使。

近在丈岭、手握重兵的清军协统张树元听说高密独立,立即调兵遣将,前来镇压。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同盟会员们又孤立无援。王林肯见此形势,认为如果勉强应战,即使一时站住脚,高密交通便利,清军增兵可朝发夕至,最终也难以取胜;既然硬拼不利,倒不如撤出,避开敌人的锋芒,以保存实力。于是,王林肯与班麟书等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于1月28日主动放弃高密城,撤至诸城与青州方面军会合,高密第一次独立失败。

在诸城五里堡,两支革命军会师后,王林肯带领革命党人总结了发动高密、青州独立的经验教训,决定请诸城开明绅士臧汉臣、臧少梅、王景檀等,从中运动,使清兵撤退;请臧文山、刘伯泉、刘仲永、王心葵、钟孝先、台正斋等协助革命军在诸城搞独立。策划就绪后,革命军在农林学堂、高等小学堂和东武公学师生的配合下,一举攻占了诸城,推举王长庆为司令,成立了山东军政府诸城分府,并马上派臧少梅去青岛购买武器弹药,进行扩军备战。

义军占领县衙时,知县吴勋匿居于天主教堂,并与神父雇恩德密谋反扑。当义军吹号集合要去捉拿吴勋时,有人怕闯入教堂,引起国际纠纷,进行阻止,结果给了他喘息的机会。吴勋与神父串通,电请沂州清军支援,并暗中组织旧部配合。增援清军兵临城下后,革命军当即与之浴血奋战,但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清军占据城里后,立即四门紧闭,搜捕杀害革命军及其支持者。王林肯因当时尚未剪掉发辫,于晚间杂于群众中脱险出走,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独立,刘冠,山东省,高密市,林肯,革命政权,诸城,青州,即墨,辛亥革命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独立,刘冠,山东省,高密市,林肯,革命政权,诸城,青州,即墨,辛亥革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独立,刘冠,山东省,高密市,林肯,革命政权,诸城,青州,即墨,辛亥革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