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鹿鼎记》里的陈近南师傅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为大家介绍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师傅,传说中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后人情况。
首先说,《鹿鼎记》中陈近南总舵主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郑成功麾下出色的谋士,郑成功之子郑经最信任的文官陈永华。
郑成功曾称赞陈永华“乃今之卧龙也”,而郑经也把全台的行政事务都交给陈永华打理,并且任命陈永华为东宁总制使。
可惜陈永华因受郑经重用,遭到冯锡范、刘国轩的排挤,陈永华为了避免激化矛盾,自解兵权隐退,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郁郁而终。
金庸先生在小说里把陈永华塑造成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还真是很符合陈永华的历史形象。
只不过,这里兰台要和大家说一句,陈永华真不是天地会的创始人。
刘松仁扮演的陈近南
根据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导蔡少卿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博导秦宝琦教授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宫档案考证,天地会应该创办于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
而日本历史学家佐佐木正哉则通过研究清廷的上谕以及天地会成员的供词,提出天地会应该创办于乾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67年。
不管是1761年还是1767年,此时距离陈永华去世至少都过去了80年。
因此,陈永华绝不可能是天地会的创始人。
其次,历史上的陈永华虽然文武双全,但是他在战略上和军事上却显得才能平平,根据现存史料,陈永华在郑成功时期只提出两次重要建议,但是这两次建议本质上就是“和稀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建议。
所以,历史上真正的陈永华尽管在郑成功以及郑森麾下担任武职,但是他一直干的是理政治民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刘国轩和冯锡范与陈永华发生矛盾后,远在福建征战的郑森并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陈永华的原因:毕竟郑氏集团以军事为第一要务,武将的重要性是在文官之上的。
那么,清朝收复台湾后,陈永华后人又有怎么样的遭遇呢?
八旗中的正白旗
01、
清朝收复台湾时,陈永华的两个儿子都还健在,陈永华的后人都被编入了八旗正白旗汉军,成了满人。
不过从这一次“入旗”可以看出,清廷对陈永华还是相当敬重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清朝收复台湾后,把郑克塽以及刘国轩都编入了八旗正红旗汉军,在八旗制度下,正红旗属于“下五旗”,而陈永华的后人则被编入了属于“上三旗”的正八旗汉军,可以说是相当优待了。
陈永华的长子叫陈梦炜,当澎湖之战结束,郑克塽决定投降清朝时,奉郑克塽之名与清朝联络投降事宜。
之后因为陈永华素有贤名,清廷任命陈梦炜担任了福建船厂副将,后来因为陈梦炜任职期间很勤勉,于是被提拔为了辽阳参领。
看到这儿,有朋友可能会很疑惑,陈梦炜之前担任副将(二品),而后来当参领(三品),这不是降级吗?怎么能说提拔呢?
其实是这么一回事,清代福建造船厂的“船厂副将”其实更类似享受“副将待遇”的监督官,本身并没有真正的品级。
而陈梦炜被提拔为参领,这就是正式进入了八旗武职序列,同时,由于当时清朝在东三省并没有民政机构,辽阳参领还要负责当地行政事务。
清代历史上很少有新归附的汉军旗人被派到东三省任职的,陈梦炜能被康熙帝派到东三省担任辽阳参领,想来应该是沾了他父亲陈永华的光。
清朝考进士
02、
陈永华的二儿子陈梦球值得隆重介绍一下。
因为陈梦球是台湾省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他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进士,成绩是第二甲31名。
当时康熙帝看到陈梦球中了进士后,还对周围的亲信大臣表示,陈梦球是“忠义陈永华子也。”
因为爱新觉罗家族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而陈永华又被郑成功赞誉为“今之卧龙也”,同时陈永华又对郑氏忠心耿耿,为了顾全大局宁愿委屈自己,这都让康熙帝对陈永华充满好感。
也有学者认为陈梦球籍贯是“正白旗”,不能算台湾省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但是有许多史料证明陈氏兄弟虽然被编入了正白旗,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并没有被要求去北京居住,所以,陈梦球是货真价实的台湾第一位进士。
顺便说一句,台湾第二位进士出现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此时距离陈梦球中进士已经过去了63年。
还有,陈梦球的二甲31名也是台湾省科举历史上的最高名次。
陈梦球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是他考中进士回福建老家同安县探亲的时候,正好遇到同安有一位黄姓土财主想要强买堂弟家的祖宅,正好陈梦球回乡探亲,当地地方官为了不得罪新科进士,表示要重重治这个黄姓土财主的罪,但是陈梦球却表示不用,只需要判“物归原主”就好,并且表示同乡邻居之间应该相亲相爱。
而当黄姓土财主正以为大难临头时,没想到竟然免罪,于是对陈家非常的感激,两家人成了世代相敬相爱的邻里关系。
康熙三十九年,陈梦球以翰林院侍讲(从四品)身份被提升为山西学政(三品),可惜还没有到任就因病去世了。
陈永华之墓
03、
之后陈永华的长孙陈还在康熙三十九年考中了进士,不过成绩不太理想,没能留在翰林院,而是被任命为广东肇庆开平县知县。
陈永华的一位堂侄孙还在康熙年间考中了武举人(康熙帝只是将陈永华一家纳入八旗,陈氏家族并没有都加入八旗),雍正元年担任蓝翎侍卫,后来还外放了广东春江游击。
不过在陈永华的长孙陈还之后,陈永华家族就逐渐沉寂下去。
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此时八旗已经成为清朝沉重的负担,于是乾隆帝就开始清理八旗,让许多汉军旗“出旗为民”。
当时“出旗为民”的原则是尽量让三藩之乱后加入八旗体系的汉军旗旗人“出旗为民”,因此,并没有在八旗内部担任什么要职,而且此时后人都比较平庸的陈永华后人就得以“出旗为民”了。
对于陈永华的后人来说,“出旗为民”还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任意迁居,而不必在福州满城居住。
“出旗为民”后,陈永华的后人们没有选择回同安老家居住,而是选择回到台湾省居住,而此时台湾省老百姓依然很感念陈永华当年的功绩。
这就是为什么连横《台湾通史》里说陈永华两个儿子的后人“居台繁衍至今(1920年),为邑望族”的原因。
现在陈永华后裔除在台湾繁衍外,还在北美、澳洲、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繁衍生息。
好了,以上就是韦小宝师傅“陈近南”后人的情况,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再探陈近南的原型陈永华》,陈忠杰、陈馨,《闽南风》2014年第6期;
《论陈永华史事中的几个问题》,罗春寒,《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