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贸易协定的一百多年间,英奥贸易关系更加紧密,除了动荡的年岁,几乎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英国商船往来于苏丹的领土,奥斯曼帝国之于英国已经从遥不可及的东方国度变得触手可及,在此基础上英国还进一步向远东进发。
奥斯曼帝国对英国的意义也在贸易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它从英国极为重要的市场变成了英国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近代以来英国对更东方的贸易探索、英国航运事业的发展、英国东方视野的形成、对东方文化认识的变化以及贸易公司的转型等内容,来说明近代早期英奥贸易在英帝国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跳板向更东方的贸易
英国在奥斯曼帝国进行贸易的同时,就派海员探寻葡萄牙人找到的从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英国人对东亚贸易的兴趣不断加强,随着与荷兰的竞争不断激烈,1600年英国商界合作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建立了环绕非洲的海上贸易,英国与印度的正式贸易开始。英国向外开拓新市场和新路线的时候,特许公司充当了先锋角色。
可以说,特许公司的发展就是英国海外贸易模式变化的表现。英奥建立正式贸易联系之前,英国就已经成立了几个特许贸易公司,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冒险商人公司。早期的贸易公司对16世纪以来相继成立的特许公司影响深远,随着1580年英奥贸易的开始,英国政府相继成立的几家特许公司反映了英国海外贸易模式的转变。
首先是在前文提到的土耳其公司和黎凡特公司。尽管土耳其公司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的存在正好证明了奥斯曼市场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随后成立的黎凡特公司继承了土耳其公司和威尼斯公司在地中海的贸易,并在英国政府和大商人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展了它的商业活动。通过经营土耳其公司和黎凡特公司,不仅使英国政府和伦敦商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刺激了本国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制造业的发展。黎凡特公司的建立使英国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动进一步扩大,也为接下来使英国在世界殖民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资金、经营管理和外交经验的支持。
1600年12月底,伊丽莎白一世向伦敦商人授予为期15年的特许状,允许成立“总督和伦敦商人的公司”即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给予该公司垄断英国与东印度群岛贸易的特权,每年价值3万英镑的白银出口特权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权利。
东印度公司不单是英国用来对抗荷兰海外竞争的武器,也是英国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以便增强本国经济发展动力、巩固国内统治的手段。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进一步推动了英国海外贸易的转变,海外贸易的范围从欧洲扩展到了整个地中海、亚洲和新大陆,英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更加现代化,更加具有英国殖民贸易的特征。
在17世纪早期的经营下,东印度公司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十分现代和高效的行政和经济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英国重新确定了自己在南亚的发展方略,并将中亚、南亚与东亚的贸易路线连接了起来。在获得第一个特许状的15年内,东印度公司共计航行了13次,所得利润达1028281英镑,同时公司也在日本建立了商馆,并与中国进行了直接的海外贸易,
英国逐步建立起了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一线的贸易路线。通过建立特许贸易公司,英国不仅逐步实现了15世纪时想要与中国贸易的愿望,还深刻影响了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698年组建的新东印度公司,不再是单纯的贸易公司,它不仅取代了荷兰和法国在东印度贸易,而且逐渐变成了英国向外殖民的工具,英国海外贸易的模式已经从单纯建立商业关系转变为建立商业殖民的模式。
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在印度洋的香料贸易总是受到也门叛乱的影响。也门叛乱被视为是埃及和港口香料供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份日期为1627—1632年的报告说明,由于一场也门起义的影响,印度洋的香料没有到达埃及,不得不从欧洲进口。而这一时期英国与印度的贸易主要是通过好望角运输印度香料,再出口给奥斯曼市场。
17世纪初期,英国与印度的贸易规模不大且受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竞争,美洲新大陆的消费市场还十分狭小,所以到17世纪中期,英国依然主要与奥斯曼帝国以及新建立关系的波斯等世界贸易。17世纪以来,英国逐渐在英奥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和主体地位,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商品中间商角色逐渐过渡到了英国手中,英国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和经营也使英国向奥斯曼出口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产品价格逐渐下降。
同时,英国对奥斯曼帝国以外的探索逐步加快。17世纪初,英国与西班牙的关系和解,英国外部危机逐渐减小后,就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西班牙力量较弱的北美和东印度群岛,英国与印度、波斯市场的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英国在东方贸易中的角色更加积极和独立。
新航路开辟后,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丰厚利润的刺激下,英国人尝试在美洲大陆的最北端和最南端、以及亚欧大陆的最北端寻找通往亚洲的直接路线,16世纪末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建立贸易之时,英国的一些冒险家和商人们就试图通过新航路到达中国,但是早期的这些尝试均告以失败。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后,英国商人继续向远东探索。1639年,英国在马德拉斯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要塞。内战后,亚洲对英国贸易的影响急剧上升,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海外贸易的模式。
1660年查理二世后,随着在印度商馆的加速建设和东印度公司总裁和理事会的设立,贸易再次扩张到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到1700年,在几内亚有10个英国商馆,在波斯和中国之间有23个。英国人进口棉花、丝绸、皮革和兽皮、糖、醋栗、硝石、蜡和药品;作为回报,他们出口成品,如毛织品、航海用品、军需品和武器;他们还向摩洛哥、波斯和印度的统治者运送消费品,甚至皇家马车。17世纪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海外市场的扩展,进一步促使英国人对以前从未有过直接商业联系或者有过短暂联系的地区的贸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