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民与之抗争的共同敌人消失了。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民而言,此时,地域身份超越国家身份,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国家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时期的历史撰述者从不同角度着手创造有用的过去,为美国主流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早期业余史家历史著作中的美德国家
美洲大陆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清教徒史学。
布拉德福的《普利茅斯的拓殖者》一书是这个时期史学作品的典范。
它记述了清教徒移民始祖长途漂泊的经历,虽然在1865年之前,这部书仅以手稿的形式传阅,但是殖民地的历史爱好者争相借阅。
清教徒史学家认为上帝设计了人类全部的历史,因此,史学作品充满了基督教的神学解释,通常将事实与神话相混淆。
进入18世纪后,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北美大陆的史学作品开始带有自然主义的性质。
但主要关注各个殖民地的历史,充满了对本地区的自豪和荣誉感。
托马斯·普林斯的《新英格兰编年史》和威廉·史密斯的《纽约省的历史》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独立战争胜利以后,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给历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机遇,独立战争成为了历史学家的一个研究热点。
建国初期大量独立战争史学作品的出现就是上述共同历程与情感的反映。
例如,威廉·戈登在《美国兴起、进展和取得独立的历史》一书中阐明独立战争是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的战争。
戴维·拉姆齐的《南卡罗莱纳革命史》、《美国革命史》以及杰里米·贝克纳普,1744~1798年)写作的《新汉普夏尔的历史》等等,也都是关于独立战争史学的较著名的著作。
此时,撰史者主要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业余史学家,他们大多经历过独立战争或者是独立战争中的精英分子,试图摆脱殖民地时期历史作品的神学解释,决心通过记述独立战争史和英雄的、美德的个人传记来表达、界定新近诞生的共和国的特性。
全国性历史的开端
如果说早期业余历史学家从地方史的角度构建美国历史,唤起的是美国人民对尚未成熟的民族国家的模模糊糊的崇敬之情,那么乔治·班克罗夫特则致力于全美史的写作,以便满足当时人们对于民族国家历史的热切渴望。
1834年,他的《美洲大陆发现以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史》(以下简称《美国史》)第一卷出版之后,成为美国的第一部通史,很快引起轰动,是那个时代最热销的书籍之一,并多次再版。
《美国史》是一部以新大陆的发现为开端一直到制宪会议召开、宪法形成的美国通史。
它特别强调美国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尤其是欧洲的特性主要在于遵循上帝的旨意追求自由、民主,建立理想中的“山巅之城”。
作为第一部引起巨大轰动的美国通史,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班克罗夫特是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历史叙述的第一人。
独立战争后的数十年间,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还非常薄弱,他们更加忠实于自己所在的州或地方,地方爱国主义情结超越了国家意识。
早期业余史学家构建的独立战争史学和传记史学是虔敬的地方史,唤起的是美国人民对国家意识模糊的认识。
此时,人民正在热切寻找全国性的代表和象征,有识之士呼吁写作全美史构建美国国家认同。
第二,班克罗夫特将独立战争时期依据共同意识形态而确定的国家特性明确表达为自由和民主精神,认为独立战争就是美国争取自由的战争。
班克罗夫特把美国历史看作一部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历史。
为了更好的阐明美国人民追求自由的特性,班克罗夫特全面而广泛地论述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极力歌颂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
在《美国史》中,有大量描述独立战争的篇幅,其中在第一卷第二部分的英国航海条例一节中,全部用来解释独立革命是专制与自由间的冲突。
在自身深刻的上帝一位论教派背景下,班克罗夫特留学德国期间,接受了康德的世界主义历史观和黑伦的人类是一个整体的理论,认为全球史可以展现人类的进步并因此实现人类自由。
由此,他将《美国史》视为一部聚合各族人民共同寻求人类自由的历史,强调世界各民族对美国国家形成的重要贡献。
美国史的广泛兴起与国家特性的转向
美国早期历史作品中充满了对美德和英雄的赞誉,对未来表现出强烈的乐观自信精神。
然而,南北战争使得南部与北部日益分裂,“内战期间……美国人之间的互相残杀摧毁了‘罗曼蒂克’式的爱国主义学派笔下的美国人形象”。
美国普通大众对原有史学作品的完美特征逐渐产生疑虑,早期的浪漫主义史学趋于衰落。
与此同时,经过内战和重建。
一方面,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并趋向繁荣,吸引了大量东南欧移民的涌入。
另一方面,工业急剧扩张导致的贫富分化以及居无定所的黑人和印第安人引起了更为严重的社会骚乱。
由此,新一代的专业历史学家肩负着重新解释美国历史和现状的责任。
1880年以后,第一批专业历史学家从德国学成归国。
他们既接受了兰克学派的客观治史方法,强调历史研究应该在可信的史料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进而探究历史真实的发展规律,又深受当时流行欧洲的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强调种族的重要性。
这样,科学的治史方法与种族主义史学相结合,促使“科学的种族主义史学”在美国应运而生。
美国新一代专业历史学家们一方面反对早期爱国主义史学毫无根据的虚构和夸张,主张致力于真实、客观的解释美国历史;
另一方面对个人美德的强调逐渐转向对民族共同体的关注,着意从种族特性解释美国国家特性。
最早致力于此的主要人物包括美国历史协会的创始人赫伯特·巴克斯·亚当斯、美国历史协会第一任主席安德鲁·怀特以及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的埃尔伯特·布什内尔·哈特等人。
他们通过创建美国历史协会、《美国历史评论》杂志等途径,将美国史学牢牢地控制在专业史学家的手中,通过广泛写作全国史,使得业余史学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大部分史学工作者都是种族主义者,他们认为种族起源的决定因素使一个种族优越于另一个种族。
大体上,宣扬美国种族例外论的这些专业历史学家通常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学派”。
尽管其所强调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民族优越性有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对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形成却建功卓著。
他们认为:美国式的民主最初产生在条顿森林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公元5世纪将古代日耳曼人的民主政治遗产带到英国,英国清教徒移民将它带到美国并发扬光大。
他们鼓吹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是最优秀的种族,认为他们继承了日耳曼民族的民主精神,具有早期英国定居者的信心、德国人的智慧以及纯洁的道德、杰出的仁爱和节俭的习惯,是最富有魅力的人。
由此,他们赞扬早期来自西北欧的定居者,赋予他们“国家基石”或者“天生的美国人”的地位,认为新近的东南欧移民则破坏了美国文化的一致性。
同时,他们更加忽视有色人种的历史,将非白人描写为国家社会和经济进步的障碍。
他们认为:美国人特殊的种族品质造就了美国民主,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的文化应当是主流文化。
结语
尽管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创建的新生国家,民众缺乏积淀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但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撰述,历史学家们以不同形式都明确表达和界定了独一无二的国家特性,并且不断为之添加新的内容,从而为强化国家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沛主编.20世纪的西方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历程[M].中国对外关系出版翻译公司翻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3 高岳.从乔治.班克罗夫特看美利坚特性[J].东北师大学报,2008(6).
4 钱皓.科学史学与史学研究——美国科学史学的历史地位[J].世界历史,1998(4).
5 (苏)德门齐也夫等.近代现代美国史学概论[M].黄巨兴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62.
6 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 杨生茂.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 胡锦山.20世纪美国史学流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