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骑士的时代,也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声势浩大的十字军东征让欧洲骑士们趋之若鹜。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三位国王神圣罗马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法国国王“狐狸”腓力二世都是武德充沛,领导着麾下骑士踏上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远征。武力充斥着这个时代,男性君主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理查一世之母、阿基坦女公爵及普瓦捷女伯爵埃莉诺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女领主,她的改嫁直接让前夫路易七世(腓力二世之父)丢掉了大片国土。与之相反,埃莉诺带来的巨量嫁妆让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理查一世之父)瞬间鸟枪换炮,权势盖过了自己名义上的君主路易七世。但即使拥有如此强大的能量,埃莉诺也只是丈夫和儿子的棋子,根本无法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
十字军东征
16世纪,欧洲局势风云突变,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三位国王英王亨利八世、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在一众女性政治家的掩映下变得黯淡无光。弗朗索瓦一世是被母亲萨伏伊的露易丝一手扶上了王位,在弗朗索瓦一世被俘虏期间有代理国政。
查理五世能力欠佳,帝国最富庶、且桀骜不驯的领地尼德兰由姑姑奥地利的玛格丽特摄政打理。在玛格丽特去世后,查理五世的妹妹匈牙利的玛丽以出色的执政能力接过了姑姑的重担。来自新大陆美洲的财富是哈布斯堡帝国重要的支柱,而新大陆的发现是查理五世的外祖母伊莎贝拉一世的功劳。
伊莎贝拉一世
亨利八世生前娶了六个王后,是彻彻底底的男权主义者。但一直想要一个儿子的亨利八世不会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功绩在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的雄才大略面前显得是那样寒酸。总之,这是女性政治家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
1468年,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反对派达成协议,反对派承认恩里克四世的王位,但无嗣的恩里克四世必须立异母妹妹伊莎贝拉为王储,并强调伊莎贝拉的婚事必须由他本人亲自决定和安排。
在当时的伊比利亚半岛还未统一,除了卡斯蒂利亚、葡萄牙、阿拉贡、纳瓦拉等基督教国家,还存在着穆斯林国家格拉纳达,其中卡斯蒂利亚是最大的国家。虽然协议中伊莎贝拉可以自己决定婚姻,但恩里克四世却要求妹妹嫁给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伊莎贝拉早已心有所属,和阿拉贡王子斐迪南相恋。1469年,18岁的伊莎贝拉秘密出逃,与斐迪南完婚。1474年,恩里克四世去世,伊莎贝拉在支持者的拥护下成为了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统一前的西班牙
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联合后很快收复了穆斯林占据的格拉纳达,为持续七百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划上了句号,也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作为女性和妻子,伊莎贝拉一世并没有对丈夫有过让步,在卡斯蒂利亚事务上掌握着决定权,在联合王国事务上斐迪南也常常对妻子言听计从。正是在伊莎贝拉一世的支持下,西班牙后来居上,在大航海时代超过了先驱葡萄牙。
在伊莎贝拉一世主政西班牙之时,英国玫瑰战争也进入到尾声,一位瘦弱的贵族夫人玛格丽特·博福特在乱局中闪转腾挪,将自己的儿子亨利•都铎扶持上位。1485年,在博斯沃思战役中亨利击杀了英王理查三世。理查三世在战场上丢失的王冠被托马斯·斯坦利伯爵的部下找到,在一棵山楂树下,斯坦利伯爵将王冠戴到了亨利头上,高呼“吾王亨利!”,士兵们随即高喊“吾王亨利!吾王亨利……”在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中亨利成为英王亨利七世,都铎王朝建立。功劳卓著的玛格丽特被誉为都铎之母,在亨利七世即位后一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亨利七世去世后,玛格丽特还为年轻的孙子亨利八世代理摄政,直到去世。
博斯沃思战役
萨伏伊的露易丝与玛格丽特•博福特一样,虽然从未嫁给过任何国王,却成为了权倾一时的王太后。1488年,露易丝嫁给了昂古莱姆伯爵夏尔,夏尔是法王查理五世的曾孙,他和露易丝的儿子弗朗索瓦原本是无缘王位的。但从法王路易十一开始,王室主支子嗣不兴,查理八世去世后没有子嗣,查理六世的孙子路易十二继承王位。但路易十二只有女儿,露易丝敏锐的抓住了机会,让儿子弗朗索瓦成为路易十二点女婿,最终成为法王弗朗索瓦一世。
1519年,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都有意竞选皇帝之位。亨利八世与神圣罗马帝国关系太远,完全就是凑个热闹。查理五世虽然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孙子,但此时他已经统治了西班牙、尼德兰、那不勒斯等地,实力强大,神罗诸侯们担心再让查理五世当选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更倾向于弗朗索瓦一世。不过在查理五世的金钱攻势面前,诸侯们还是倒向了查理五世。
落选后的弗朗索瓦一世并不甘心失败,不断的想尽办法与查理五世作对。即使自己的两个儿子还在查理五世手上做人质,弗朗索瓦一世对开战也没有丝毫顾忌。在拉拢亨利八世失败后,弗朗索瓦一世又与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克莱芒七世联姻,让儿子亨利娶了教皇是侄孙女凯瑟琳·德·美第奇。持续不断的战争让双方都精疲力竭,女性政治家居中调停,达成了暂时性的和平局面,才让两个国家不至于穷兵黩武到破产。
1529年,法国王太后露易丝与查理五世的姑姑、尼德兰摄政玛格丽特签署《卡托-康布雷齐和约》,又称“夫人和约”。和约暂时确立哈布斯堡王朝在意大利的霸权地位,这极大的限制了弗朗索瓦一世的野心。一有机会,弗朗索瓦一世还是会迅速出招,绊查理五世一下。
1531年,德意志新教诸侯组建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对抗支持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法国也是信仰天主教的,但弗朗索瓦一世不管这些,加入了联盟。1535年,弗朗索瓦一世又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异教的奥斯曼帝国结盟夹击神圣罗马帝国,史称“渎圣同盟”。但这些举措只是给查理五世制造了不少麻烦,并没有逆转法国的劣势。
渎圣同盟
1556年,腓力二世从父亲查理五世手中接过了西班牙的统治权。腓力二世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的妻子、英国女王玛丽一世(亨利八世长女)也是一个天主教徒,夫妻俩联手镇压英国国内的新教徒,信仰新教的妹妹伊丽莎白也被软禁起来。
伊丽莎白一世
如果不出意外,腓力二世与玛丽一世的子嗣将会把西班牙与英国两个海洋强国联合起来。然而,玛丽一世一直没有生育。1558年,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一世即位。腓力二世又向自己的小姨子求婚,伊丽莎白一世担心外国势力干预英国内政,拒绝了包括腓力二世在内所有求婚者,并推行同情新教徒的政策。
在大西洋上,伊丽莎白一世授权的皇家海盗们也向西班牙舰队发起了挑战。1588年,腓力二世意图毕其功于一役,派出强大的“无敌舰队”征讨英国,结果却一败涂地。这个由伊莎贝拉一世一手缔造的海洋强国,被另一位更有才能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取而代之。
伊丽莎白一世之后,女性政治家依然不断的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到了18世纪,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中女性更多了,甚至于同时期的男性君主都被压了下去。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是当时难得的雄主,却因为嘴欠,嘲笑俄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蕾莎、法国的蓬皮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兼治国助理)为三条裙子。三国早就看不惯穷兵黩武的普鲁士动摇欧洲秩序,于是在七年战争中三个女王联盟围殴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险些身死国灭。在伊丽莎白一世之后,执掌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更是让许多同时代的男性君主相形见绌。
叶卡捷琳娜大帝
女性拥有继承权是15—18世纪欧洲巾帼时代出现的前提条件,但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让女性政治家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文明的发展。在这之前的欧洲是一个野蛮时代,即使贵族也是目不识丁,野蛮粗鄙,只会打打杀杀,平民阶层就更不用说了。野蛮愚昧的结果就是滋生偏见,柔弱的女性只能作为男权的附庸,领地上的平民也甘心成为女性的嫁妆被转来转去。
14世纪的文艺复兴是欧洲的转折点,也为女性政治家的崛起做好了铺垫。曾经野蛮的欧洲在文明面前开了大眼,各种文化艺术与宫廷礼仪受到追捧,女性的地位得以提升。更为文明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过去只靠蛮力争斗的路子走不通了,这些变化为女性政治家施展才干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资产阶级和市民议会大量出现,已然觉醒的市民们不甘心自己连同家园都被作为附属嫁妆转移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主名下。如果领主因为其他纷争将与之无关的领地也卷了进去,动不动就征兵加税,那可就惨了。因此即使自己的女领主嫁给了别的领主,民众也要求女领主要和丈夫在政治上划清界限,这无疑给了女领主对抗男权的资本。更进一步的,国家民众已经发展出民族主义,根本不允许有外国势力通过联姻干涉本国内政。英王伊丽莎白一世能够顶住压力,硬抗强国西班牙的勇气也是来源于此。然而一旦民族国家完全建立,封建贵族统治就走到了尽头,仅凭血缘世系已无法获得民众拥护。在民主政治的新框架下,女性不如男的偏见被放大,甚至于在早期的民主政治中女性都不能享有投票权。因而在18世纪以后,女性政治家再次落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