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时期,为何私盐业发展那么迅猛-以粤盐为例

清朝时期,为何私盐业发展那么迅猛-以粤盐为例

自古以来,盐铁之利都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古代生产力低下所以控制盐铁就能控制国家的税收,并且保障社会安定与百姓安居乐业。

以盐业为例,明朝之前盐都是由官府专营,但在明朝后期盐业改由官方制造、商人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以往若是有商人私自销售盐,无疑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刑罚,甚至于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

明朝时期的官制商销改变了以往的盐业制度,清朝从某个角度而言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可以想象清朝时期的盐业有多么发达,尤其是私盐市场更繁荣。

一、私盐市场繁荣的背后

私盐,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违法行为,即使明朝对商人开放了盐的销售渠道,可是私盐市场却屡禁不止,甚至于有些官盐通过特殊的渠道变成了私盐。

早期湖南地区流通的官盐被为粤盐,也是西南地区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奈何因为销售量非常不好后来变成了私盐。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湖南的官盐销售量不佳,可变成私盐之后反而异常繁荣起来。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要搞懂一个概念,亦或者是私盐的历史发展,弄懂它的历史演变就可以知道官盐不兴而私盐繁荣的原因和理由。

唐朝、宋朝时期,朝廷针对盐就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即使如此私盐行业依旧很兴盛,究其原因就是盐业所带来的利润太大了,即使朝廷处罚商人也可从中牟取暴利。

总的来说,处罚的金额要远远小于贸易所带来的的收益。根据历史的记载,官员、商人、群众和盐户都想进入盐行业分一杯羹,可见这一行业的人员构成有多么复杂。

正所谓“法不责众”,私盐市场人员的构成就决定了朝廷管理盐业很困难,因为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没有一人可以顶住这个压力管理盐业,哪怕是当朝的皇帝也不敢触犯众怒。

古代官方的利益来源大多是“垄断”因素造成的,如今垄断效果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官方从中牟取的利益也就会大幅度变少,这就导致官盐的产量很低、质量也不好,为私盐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元朝、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生产结构都发生了阶段的变化,私盐的受众群体、私盐贩卖者也越来越多,这就为私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机会。

另外,元朝、明朝时期朝廷对私盐的管理力度逐渐变小,垄断带来的利益也就越少,进一步造成了官盐的数量、质量都无法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对官员逐渐不满意,转而成为了私盐行业下的客户,如此一来私盐行业所带来的利润无比额丰厚,以至于私盐业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自古以来,商人“重利轻义”只要有利益的地方他们都会涉足,若是巨额的利益更是可以不顾朝廷的法律法规。很显然,私盐的巨大利润空间是任何一个商人不愿放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人员进入私盐市场。

投资越大回报越多,制盐技术发展、制盐成本降低但盐的利润却在不断提高,这便是私盐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缘由,私盐的繁荣也给朝廷带来了大量的税收,所以明末、清朝之后朝廷对私盐的发展几乎是不管不问。

总的来说,相比于唐宋元时期的景象,明清时期的私盐市场人数多构成复杂,贸易额巨大能带来巨大的税收,法律虽然禁止却无人问津,这便是清朝时期私盐行业的特征。

二、由官盐变成私盐,局面发生巨大反转

粤盐是湖南一带最早的官盐之一,可因销量不行后被换成淮盐,有意思的是粤盐成私盐后反而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一改往日颓废的情景成了市场上较为受欢迎的盐。

其实,早期的粤盐业是十分优秀的,要不然也不会被选为湖南一带的官盐。可惜的是,在成为了官盐之后它频频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盐本身的问题,而是官方内部的问题,亦或者说是清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粤盐是官盐的时候朝廷为了增加相应的收入,官员会在盐中掺杂很多的东西以增加销售量、提高盐的销售额,进而达到扩充国库的目的。

若是在唐宋之前完全垄断的情况下,这种质量的盐或许会长期运行下去,毕竟老百姓没有其它的选择。可是,明清时期私盐已经流行开来,质量差的官盐再也不会被老百姓所接受。

当百姓发现官盐的质量差、价格高,而私盐的质量好、价格低时,他们对官盐的购买欲望会越来越低,对私盐的使用量则会越来越高,这也是粤盐由官盐变成私盐之后为何那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是从清朝建立之初起就已经出现的问题,只不过当时清朝的统治还没有完全稳固。外患当前,所以才没有腐烂到底,等到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下来后,这些腐败问题也就压不住了。

最初,朝廷用淮盐取代粤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盐的销售产量,似乎在他们看来粤盐失利是因为盐本身不行,但这样的一种想法明显是错误的。

因为淮盐成为湖南一带的官盐之后,销售产量急剧下滑,反而原先不被看好的粤盐成为私盐之后,销售额快速提升并霸占了湖南地区的大量市场。

如此观之,粤盐为官盐时期销售量低并非盐本身有问题,而是盐的销售渠道出现了问题,淮盐的销售量由高降低很显然也是经历了粤盐经历的模式。

不过,说到这里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能成为官盐即使粤盐的质量多少有些差,但前前后后也不会差距那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粤盐的变化并不仅仅是单一“官盐身份”的影响。

直白一点来说,能成为官盐本身就代表了粤盐的优秀,长期以来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单一销售渠道出现问题并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反差,所以必然还有其它的因素影响。

三、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

粤盐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朝廷的管理制度很松懈,给私盐提供了机会,其二受地域空间的影响较大,其三商人共同体的形成,如何来理解这三个方面呢?

首先,清朝时期对盐业的限制非常少,私盐更是如此。因为湖南一带距离清朝政治中心太过遥远,甚至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等于是给商人提供了巨大的漏洞。

清朝对湖南一带的盐业管理十分随意,只要能够保障朝廷的税收来源即可,其它细节性的问题几乎不进行干涉,这种放养式的政策给了某些人巨大的操作空间,如此私盐市场才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其次,相比于淮盐的运输,粤盐在距离和交通都要比它更具备优势。古代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历朝历代对西南交通的投入不大,导致外部资源想要进入西南一带很难。

再加上盐是一种非常容易损耗的商品,北方的盐进入南方之后很容易受潮、损失,这就导致了运输和保存方面的阻力很大,难以以价格形成市场竞争力。

反观粤盐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相比于其它地区的盐,粤盐有着更容易运输和保存的特点。再加上从广东到湖南距离较近,所以运输成本和损耗成本可以降到很低,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竞争优势。

粤盐从外部进入湖南一带时,因道路的关卡非常少,所以需要缴纳的税负也就较少。总体而言,单单在运输成本上,粤盐就已经击败了淮盐。

古时候很多物品价格较高,一方面是因为物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但更大的因素是因为运输成本较高,而运输成本主要体现在道路关卡缴纳的税负上面。

最后,粤盐在成为私盐之后,很多粤盐商人便抓住这个机会进入湖南市场,他们一方面组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以抵抗来自官方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买通官员放开渠道。

到了后期,粤盐商人为了保障私盐的稳定运输和流通,他们甚至把当地的官员拉入利益共同体中,如此以来官员有利可图也就不会制止这样一种行为了。

从粤盐这件事情就不难看出,清政府的管理体系有多么混乱,如开篇所说的那样,自古以来盐铁都是国家重要的来源,也是保障老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的一种战略物资。

然而,这样一种重要的物资最后却被商人所主导了,以至于朝廷的财政来源被极大削减,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清朝后期财政会出现问题,最后的灭亡早已经注定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清史稿》、《明史》、《食货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官盐,市场,明朝,时期,清朝,朝廷,质量,问题,销售,发展,消息资讯,私盐,官盐,粤盐,朝廷,湖南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官盐,市场,明朝,时期,清朝,朝廷,质量,问题,销售,发展,消息资讯,私盐,官盐,粤盐,朝廷,湖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官盐,市场,明朝,时期,清朝,朝廷,质量,问题,销售,发展,消息资讯,私盐,官盐,粤盐,朝廷,湖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