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沙俄趁新疆混乱之际,以保护商队侨民为借口,出兵占据伊犁九城,声称中国回乱未靖,他们是替中方“代管”。1876年,左宗棠挥军西进,用了一年时间收复天山南北。此时,索回伊犁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于是在1878年10月,清政府派遣吏部侍郎崇厚(1826-1893)为钦差,赴俄谈判。崇厚,全名完颜崇厚,字地山,号子谦,满洲镶黄旗人。此人是个昏庸无能不学无术志大才疏的混账。出使俄国途中,崇厚一行抵达过巴黎。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问起对俄谈判的方略时,崇厚只是空言“伊犁重地,岂能不收回。”
崇厚到了俄国,整天就是坐皇家马车、看芭蕾、听
完颜崇厚
音乐、洗桑拿、吃西餐、收礼品,一点正事不做。在俄方代表的忽悠下,签下了《里瓦几亚条约》。条约内容主要有:
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塔尔巴哈台地区斋桑泊以东共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
允许俄国在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七处地方增设领事及建贸易行栈, 俄商在蒙古、新疆贸易均不收税,俄商运货可以到达天津、汉口等地。
中方向沙俄交付军费五百万卢布(合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这一条约,中国仅仅收回伊犁一座空城,却丧失了大片国土和权益,在左宗棠大军横扫新疆的背景下,崇厚签约引发了群情激愤。左宗棠怒斥崇厚“苟安目前”, 张之洞谴责其“误国媚敌,擅许擅归”,在朝野的舆论压力下,慈禧太后决定将崇厚抓捕下狱,并另择使臣赴俄交涉。只是,派谁出使呢?
慈禧太后想到了曾纪泽。作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从33岁开始,靠着一部英文字典和一本英汉对照的《圣经》学习英文。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下,逐渐达到
能用英语交谈,用英文写诗的程度。凭着这一才能,他开启了外交生涯。
曾纪泽练习英文
1880年3月,人在伦敦的曾纪泽接到了总理衙门的任命。凭借外交家的敏锐眼光,他判断英俄中亚地区存在利益冲突,法国人担心沙俄将兵力过度投入远东,会削弱对德国的牵制。所以,他拜访了英国外交大臣兰 格弗尓、法国外交部长佛来西尼。两国外长表示,会向俄方施加影响,以促成和谈。
为了解谈判对手,曾纪泽调阅了所有的崇厚谈判记录,研究了新疆一带的英文、俄文以及中文地图,还极力了解俄国国内各方情况。经过反复思考,曾纪泽写下了“赴俄交涉敬陈管见疏”。 他说,崇厚所订条约,按内容分为分界、通商、赔款三部分。其中,赔款损害最轻,通商稍轻,而“分界属于永远之局,宜持以定力,百折不回力争之”。文事必有武备,为防止沙俄和谈不成而武力进犯,朝廷宜做好陆海两方向的战备。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曾纪泽赴沙俄开始了虎口夺食的行动。
曾纪泽到来之前,俄国人声言,清廷重新谈判是毁约,他们的驻上海领事甚至准备联合各国海军向清廷示威;一方面在中国边疆和沿海集结军队,试图以武力逼迫清廷就范。
双方谈判之初,曾纪泽被质疑不具备谈判资格。只因他是二等出使大臣,且无全权。曾纪泽当即驳斥:根据西洋公法,无论头等二等,即便有全权,亦不能专擅行事,订约必须国家批准;崇厚专擅行事,违背中国国法,不合国际公例,所以其签订条约我方不能承认。
谈判中,曾纪泽的主要对手是俄国驻华公使布策、外交部高级顾问热梅尼。这两人对实质性的问题拒而不谈,一遇逼迫,辄以武力相威胁。对此曾纪泽刚柔并济,在阐明两国和好的必要性同时,对他们的战争讹诈也进行了有力回击:“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倘不幸而有此事,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与俄一战。中国人坚忍耐劳,纵使一战未必取胜,然中国地方最大,虽十数年亦能支持,想贵国不能无损!”
谈判之前,曾纪泽确立了重界轻商的交涉原则。在交还伊犁的问题上,他寸土力争。伊犁南境特克思河一带“地当南北通衢,尤为险要”,他力争将该地索回;
俄方想割去伊犁西南隅三个村落,曾纪泽检阅过地图,发现这三个村落距离莫萨山口非常近,战略地位重要,多次厉色争辩,使得伊犁南境一带“全数来归”。
喀什噶尔段边界问题上,俄方企图按崇厚原议,继续割占约克苏山口,曾纪泽据理力争下,俄方终于同意两国各派大员亲往履勘该段边界,“秉公勘定”。
塔尔巴哈台边界问题上,曾纪泽曾“考之舆图,已占去三百余里矣”。谈判过程中他多次提及此事,“必抱旧界立论”。俄方最终让步。
深知该处边界经明谊、奎昌等人分定有年,等到崇厚来到俄国后,俄国外务部以分清哈萨克为借口,将原定边界议改,。弄清情况后,他在谈判过程中,每次提及此事,吉尔斯见其不肯让步,“允于崇厚、明谊所定两界之间,酌中勘定”。
用了两年时间,曾纪泽辩争“凡数十万言”,加上沙俄在俄土战争中打得精疲力竭,财政拮据,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国际上又受到英法等列强孤立,最终,骄纵蛮横的俄国人与中国代表改签了《中俄伊犁条约》。
该条约为中国挽回的利益主要有:
伊犁南境长400里、宽200余里的土地;
斋桑湖以东一部分领土收回;
废去乌鲁木齐、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古城五处领事;
废去松花江行船专条;
当然,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仍然被沙俄割去。因为这样,左宗棠评价曾纪泽的交涉是“差强人意”,因成功改约而备受赞誉的曾纪泽,也在给同僚陈俊臣的书信中说,条约虽改订,然失地未能全部收回,实在有愧于心。
曾纪泽
事后来看,他在谈判中确实存在失误。比如,在交涉后期沙俄内外交困,因而急于订约,曾纪泽本该趁此良机,收回全部被占领土,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俄国因为对外战争,财政赤子高达五千万卢布,所以格外希望勒索一笔赔款。谈判中,俄方提出在里瓦吉亚条约规定的五百万之外,再增加四百万。曾纪泽没有任何讨价还价,所争执的,不过是这笔钱是代守伊犁的经费还是兵费的名义;通商方面,曾纪泽未打算力争, 这使得“ 俄国通过圣彼得堡条约(《中俄伊犁条约》)实际上保持了它在里瓦吉亚获得的全部商业特权。 ”
曾纪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失误呢?原因在于他过高估计了改约谈判的困难,而对有利条件则计不足。 有人指 出: “俄多内乱,其君臣不暇与我为难。”曾纪泽却说: “俄之内乱, 缘地瘠民贫,无业亡命者众也。俄之君臣喜边陲有事,借征战之役以消纳思乱之民。 ”对沙俄的战争讹诈,曾纪泽虽然极力破斥,但他内心仍然认为俄国坚甲利兵,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到最后肯定打败。直到谈判结束,才意识到俄国 财殚力竭 , 兵疲将乏,极欲休养生息,不愿“ 再启衅端”。
曾纪泽惋惜没有收回所有权益,但时人仍对他称颂不已,毕竟从沙俄的虎口中夺回部分领土,对当时的清廷已是了不起起的成绩。英国驻俄公使德费楞说道:“中国逼使俄国做了她从来没有做过的事,那就是吐出了她已经吞进的土地。”
曾纪泽的谈判对手之一,俄国外交大臣格尔斯称赞他:“才智兼优,能办大事!”
《清史稿》中说:“崇厚擅定俄约,误国甚矣。纪泽继之,抗议改正。其时国势犹足自申焉。”
1890年,曾纪泽去世,国学大师俞樾在其墓志铭中,形容他在对俄交涉中“折冲樽俎,夺肉虎口” ,这一评价总体是允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