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吴三桂经营广西等地多年,欲与清朝分庭抗礼,康熙为何能以弱克强

吴三桂经营广西等地多年,欲与清朝分庭抗礼,康熙为何能以弱克强

三藩的军队虽然只占清代初年全国兵力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其兵将受到藩王多年豢养,都带有家兵性质,且久经战阵,战斗力颇强。藩王除了额兵之外还私自征兵,并给府中成年男子发放兵器,经常操练。因而三藩军队的战斗力是不可小视的,所以清军在平叛战争中常遭败绩。尽管如此,康熙帝却能够巧妙分化叛军,使吴三桂外援尽失,陷于孤立,并迫使其放弃长沙,退走衡阳,而以失败而告终。清朝在处境不妙的情况下,为何能够一举击败吴三桂?

一、康熙剿抚并用的策略

孙延龄反叛后,康熙为阻止叛乱势力的蔓延,迅速作出军事调整:授副都统根特巴图鲁为平寇将军,率兵开赴广东作为平南王尚可喜的援兵共同阻止叛军势力向东蔓延;命镇南将军尼雅翰、都统朱满、巴尔布等率兵由武昌水陆并进夺取岳州、长沙、直入广西;命平南王尚可喜与两广总督金光祖、广西提督马雄协力讨伐叛军。

这些军事上的部署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在武力围剿的同时对叛军进行招抚。定藩原藩主孔有德为清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清朝获得全国统治权他功不可没。朝廷对孔有德也是奖励有加。孔有德殉难后,朝廷更是将他对清朝的忠诚大肆宣扬,把他定位成国家的忠烈之士。

清廷对孔四贞是恩宠有加,并将她封为格格,是定藩名义上的藩主。后来的掌权人的夫人,她对朝廷的怀有感恩之心及与朝廷的关系,多多少少影响到将士们的对清廷的效忠心理。

清廷利用定藩与朝廷这样的关系,多次在诏谕中提到:“念其(孙延龄)所管官兵,系定南王旧人,受恩累朝,忠义素著,必不甘心从逆,隳弃前勋”,“其所官人员及地方官兵,有能够擒斩孙延龄投献军前者,优加爵赏;或以兵马城地纳款者,论功叙录;或力有不逮,能自拔来归者,亦免罪收用”,“孙延龄虽叛,其所部兵,曾随定南王效力,国家豢养有年,恐大兵到日,概行诛戮,朕心有所不忍”。

对孙延龄的讨伐镇压亦改为“改过来降,亦从宽宥”。马雄和线国安相继投靠叛军后,康熙也极力争取他们投降:“今特颁专敕宣谕,尔等果幡然悔悟,弃逆效顺,将尔已往之罪,并所属官吏,悉行赦免。若能剿寇立功,仍加恩优恤。”康熙通过招抚政策来动摇军心,从而分化叛军势力。

二、团结汉官

从皇太极到康熙,历任统治者都十分注意笼络汉族官员,重视他们的作用,也注意提高他们的地位,从而争取到汉族官员的对清朝的支持。清王朝从关外起,就重用明末降清的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封以高官显爵,赐予重禄厚俸,使他们竭诚为清王朝进取中原卖力。

除了封爵厚赏以外,还宣布科举取士,大力网罗知识分子。顺治时推行尊孔崇儒,提倡封建道德,树立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从而清除广大汉族人民对清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熙除了在政府内重用汉人,广开仕路,在意识形态上标榜崇尚儒家道统之外,还十分勤奋地学习儒家学说和传统的典章制度,并举行径筵大典,令翰林院的讲官们由隔日进讲改为每日一讲,与熊赐履、汤斌等人从容讨论儒学的治道,探讨施行仁政的办法。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下,如著名学者黄宗羲前期坚持抗清,在他晚年就称康熙为“圣天子”,要他的学生们拥护清代的统一。清廷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统一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做法,赢得了汉族官员的衷心拥戴和全力支持,因而在平叛战争中才会有汉族官员的誓死效忠。

例如,广西巡抚马雄镇宁死不降,傅弘烈的英勇奋战和宁死不屈。康熙团结汉官的政策“不仅使一些尚未公开表示支持吴三桂的人服从他的命令,而且还能使大部分曾经背离朝廷的人也重新站到他这一边来”,是平叛战争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广西各族人民对平叛战争的拥护和全力支持

广西在历经明末苟捐虐政的破坏后,清初又是兵祸连年,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战祸连绵,广大人民遭受无尽苦难,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族广大人民需要安定的社会局面来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发展社会经济。

统一和安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要求。早在孙延龄开始叛乱时,巡抚马雄镇就指出:“广西人民不甘从逆”。对于早已过着安宁生活的人民来说,根本不愿意再受战乱之苦。所以孙延龄参叛后,他的部将士兵们也随着战争的继续逐渐产生了反叛情绪,他们多次拒绝北上协助吴三桂作战;马雄叛乱后,他母亲“欲令其孙承先持书赴广西招降”,都说明了人心所向。

傅弘烈前往桂、滇、黔少数民族地区招募义勇组建平叛军队时,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支持,很快就有五千人应征。傅弘烈的军队在军饷不足、设备较差、人数不够的情况下,屡战屡捷,在于他的军队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傅弘烈率领广西各族人民平定叛乱的事迹,说明广西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坚决要求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叛乱。

四、从全国范围来看,吴三桂的叛乱也是遭到人民群众反对的

吴三桂制造分裂,屠杀人民,违背全国人民意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得不到绝大多数汉族官员将士的支持。“天下士夫皆有望治之心,并无从乱之意。逸民遗老,亦早已痛恨三桂之,尤无人赞助藩变者。”以反清著称的思想家王夫之坚决拒绝为吴三桂写当皇帝的“劝进表”,宁愿隐居深山,也不肯为三藩做事。

吴三桂虽以复明为号召,但是大多数汉人仍然忠于清朝:直隶、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无人反应,江南、西南的响应者则是少数社会上层人士;在广大的人民、下层兵士中,不仅没有出现顺治年间那种轰轰烈烈的抗清景象,相反斥责三藩搞分裂的呼声愈益高涨。如康熙十五年尚之信反清时,广东人民就坚决反对,并断言广东三年后依旧归清朝。

原来支持三藩叛乱的郑经,这时也察觉出吴三桂等人的狼子野心。康熙十五年,他在发动对耿精忠的战争时,指责吴、耿说:“我在海外数十年,奉称明号。今吴称周,耿称甲寅,是以来攻。……尔家皆我敌国也”。就连顾炎武这样一位坚定的明朝忠臣也不能宽恕吴三桂先前的背叛。

吴三桂“在明亡明,事清叛清”的形象遭到人民的厌恶。这充分说明,吴三桂为分裂祖国、称帝割据而进行的反清活动,破坏国家统一,是违背人民意愿和历史潮流的。各族人民对叛乱则深恶痛绝,他们看穿吴三桂裂土称帝的面目,一致声讨他们发动的这场反动战争。

连远居北方的察哈尔、科尔沁等蒙古部都主动请求派出兵马讨伐吴三桂;清军入滇时,云南各族热烈欢迎中央政府的军队,“所在棵苗(彝族)皆仰慕”,纷纷下山“输馈粮糗”,“乡导前驱”,由此可见三藩的叛乱毫无社会基础。

康熙以坚定的平叛决心和杰出的军事才能,领导平叛战争取得胜利。但是胜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平叛战争的正义性,在于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恩格斯说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的动力时,有这样一段话:“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正是全国各族人民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根本力量。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安宁、反对战争的强烈意志,以及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各族人民和军队奋勇作战讨逆,南方和西南各省人民积极支援平叛大军,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各族人民平定三藩叛乱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正义力量的胜利。

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叛乱,目的在于搞分裂割据,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而清朝平定叛乱则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能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任何分裂主义者,不管打着何种旗帜,开始时势力有多大,喊出什么蛊惑人心的口号,最终必败。

五、总结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调度全局,以湖南为主线,以江西、浙江为东线,陕西、甘肃、四川为西线,各战场相互配合,逐渐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康熙自始至终亲自参加了平叛战争的全盘指挥,且指挥得当,又严格军纪、赏罚分明,在驿递之外每四百里置笔帖式保证了军报的及时传递。

同时他分化瓦解、剿抚并用的策略,重视对叛军将士的招抚;重视发挥汉人的作用;注意保卫重要财赋地区为平叛战争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等。广西平叛战争的胜利除了战略上的运用得当,还有各族人民对平叛战争的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延龄,清朝,康熙,经营,叛军,广西,叛乱,战争,人民,支持,消息资讯,孙延龄,吴三桂,康熙,广西,傅弘烈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孙延龄,清朝,康熙,经营,叛军,广西,叛乱,战争,人民,支持,消息资讯,孙延龄,吴三桂,康熙,广西,傅弘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孙延龄,清朝,康熙,经营,叛军,广西,叛乱,战争,人民,支持,消息资讯,孙延龄,吴三桂,康熙,广西,傅弘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