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深度解读:慈禧为什么突然自信,敢和西方列强集体开打?

深度解读:慈禧为什么突然自信,敢和西方列强集体开打?

文章字数4344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是1900年6月,一直以来对西方列强妥协求和的慈禧太后突然变得强硬起来。大手一挥,清朝开始围攻东交民巷公使馆,揭开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序幕。

那么问题来了,慈禧在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上向来是妥协退让,软弱无能的。即便对于日本,慈禧都不敢抵抗到底。那么,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慈禧又突然自信起来,敢于主动向西方列强开战呢?她的底气从何而来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是怎么开始的呢?

事情要从1895年说起。在这一年,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又一次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这次战败也给清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什么说前所未有呢?

此前清朝也不是没有战败过,也不是没有割地赔款过。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清朝已经一次次丧权辱国。但是,在此前的几次战争中,清朝只是败给了西方列强,可以以对方“船坚炮利”的理由来自我安慰。然而这次,清朝是败给了同为东亚国家,而且一直以来视为“藩邦”的日本,这让全国上下感到极为耻辱。并且,日本的起点也不比清朝高到哪里去,其人口和领土更是远不如中国。为什么日本就能崛起,进而击败中国呢?这让许多人感到悲愤。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产生了三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清朝的战败让许多文人士子感到极为耻辱。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带领1300余名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尽管最后未能达成目的,却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动摇了慈禧太后的地位,更是成为了戊戌变法的先声。此后康、梁等人开始积极串联,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为“变法”造势。

另一方面,清朝的战败也让西方列强更加猖狂。此前清朝兴洋务,办实业,建海军,一时间震慑了不少西方国家。然而甲午战争彻底将清朝外强中干的事实暴露在了西方列强面前。西方列强看到清朝甚至无法击败日本,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瓜分中国的狂潮。后来革命党人陈天华曾这样总结: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如此严重的民族存亡危机引发了民间自发的救亡运动,其典型代表就是义和团。既然朝廷不可靠,洋人又如此凶残,民间的许多“豪杰壮士”便自行组织起来。当时洋人在中国拥有了传教的特权,建立起了一系列教堂,而信奉了基督教等西洋宗教的中国人便被称为“教民”。这些教民经常会和未信教的当地人发生冲突,也就是“教案”。义和团本身就是在教案冲突中诞生的组织,因此将教民视为“汉奸走狗”,对于传教士自然也不放过。他们结社习武,目的就是要杀光教民,将“洋教”彻底驱逐出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义和团一开始的口号并非“扶清灭洋”,而是“除清灭洋”。他们不但反对西方侵略,同时也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义和团的创始人赵三多本身就是痛恨清朝的,他曾在蒋家庄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起义,但最终被清朝镇压下去。然而山东各地的义和团运动却如火如荼,清朝一时难以彻底消灭。

于是,清朝便对义和团采取了利用加改造的政策,山东巡抚毓贤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的策略,建议朝廷收编义和团,以此来抵抗西方侵略。不过可不要以为这位毓贤是什么好人,他曾担任曹州知府,以血腥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还亲自发明了各种酷刑,得了个“屠户”的外号。之所以不主张消灭义和团,无非是因为其分布太广泛,影响太大罢了,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最终,义和团中部分坚决反对清朝统治的力量被消灭,而其余部分则得到了清朝的整编,有了“官方身份”。毓贤曾代表官府开出赏格,鼓励对在山东的洋人进行杀戮,无论教士还是商人,无论男女老幼,“一视同仁”。结果引发西方列强抗议,清朝迫于压力撤换了毓贤,由袁世凯接任。结果毓贤临走前还杀害了义和团的两名首领——朱红灯和本明和尚,由此可见其实他本身对于义和团也没有多少情感,无非是利用罢了。

袁世凯本身是对义和团极为反感的,到任后就开始全力镇压义和团,在袁世凯的铁腕打击之下,义和团无法在山东立足,只得向直隶、山西一带流窜,直隶就是今天的河北一带。义和团的势力看起来是削弱了,但实际上由于此时直隶、山西一带治理的混乱,义和团在离开山东后反而更加声势浩大。

而这个毓贤其实也没闲多久,很快又被清朝任命为山西巡抚。他在山西不但不再镇压义和团,反而开始全力扶持义和团。山西很快爆发了大规模的排外活动,大批西方教士和商人被杀,教民更不必说。西方列强向毓贤施压,要求他保护他们公民的安全。毓贤表面上答应,却对教士谎称山西兵力不足,要求他们都聚集到巡抚衙门内,由他来提供保护。于是46名西方教士聚集在了山西巡抚衙门内,结果毓贤将他们全部杀害,其中还有妇女和儿童,毓贤自己还亲手杀掉了一名主教。

“巡抚衙门案”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实际上造成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毓贤作为山西巡抚公然杀害教士,在西方掀起了轩然大波,要求出兵干涉,或出兵保护传教运动的呼声甚嚣尘上。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义和团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短短几个月内,山西有192名传教士和1万多名教民及其家属被杀,成为了义和团运动的中心。义和团运动在毓贤的支持下迅速壮大,很快,直隶各地,乃至北京周围都到处都是“扶清灭洋”的旗帜了。

因此要说慈禧太后不了解义和团,那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她没有全力镇压义和团,反而采取默许态度,乃至与之合作呢?这似乎与慈禧太后镇压民间运动的一贯作风不符。但实际上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考虑,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尽管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但此后她也明白自己地位不稳,又经常听到西方要求她还政于光绪帝的传言,因此深感不安。对于慈禧而言,割地赔款可以接受,交出权力绝对不行。因此慈禧对于西方列强越来越忌惮,1900年初,慈禧图谋废掉光绪,另立新君,史称“己亥建储”。然而西方列强对此反应冷淡,没有任何支持和祝贺的声音。此后强硬派载漪谎称西方列强要求慈禧交出权力,慈禧对此又惊又怒。但实际上西方只是并未支持己亥建储罢了,但也没有明确反对,更没有要求慈禧交权。

但慈禧却信了,为什么一直以来精明的慈禧会被这么一个简单的谎言欺骗呢?历史上众说纷纭。但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一个人一直以来都相信某个观点,那么当他发现支持这一观点的说法后,便会立即抓住,而不进行认真思考。慈禧在戊戌变法后本就十分不安,总担心自己的权力不保,因此西方列强要求慈禧交出权力的说法正好印证了慈禧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她马上就相信了。慈禧自然不可能交出权力,既然注定要与西方为敌,那么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就是极佳的选择。

而另一方面,慈禧也并不真正信任义和团,但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总比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要好。她担心以义和团的声势,万一不受控制,将造成很大破坏,因此不如支持他们“扶清灭洋”。除此之外她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无论如何,义和团这样的大规模民间武装终究不可能被慈禧接纳。因此慈禧幻想着能够靠义和团的庞大声势吓退西方,让他们不敢干涉。就算西方列强真的干涉了,她也可以把义和团派上去,让西方列强和义和团“两败俱伤”,她的统治也就稳固了。

然而事实证明,优秀的权谋家不一定是优秀的政治家。慈禧机关算尽,却忽略了双方的实力对比,也缺乏真正沉稳应对的魄力。关于义和团的战斗力,从他们自己的口号中都能看出来: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对此可以用《猛回头》中的一段话来总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这邪术乃是小说中一段假故事,那里靠得住?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

但慈禧却不懂,她认为义和团的庞大声势足以吓退敌人。而最终导致慈禧下定决心的,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影响已难以遏制,就连北京城内都有大批“拳民”。慈禧的统治本身就极为腐朽,因此想要借助对西方列强的战争来躲避国内人民的锋芒,从而转移矛盾。慈禧认为,如果不向11国宣战的话,义和团的大刀可能就要砍到她自己头上了。

其二是直隶总督裕禄曾在6月20日送来一份“捷报”。当时列强正在入侵天津大沽,但还未全面进攻。而裕禄则在战报中夸大其词,声称他已经击退了列强的攻势,斩杀大量洋兵。这些虚假的胜利给慈禧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促使她最终对西方列强开战。

其三则是义和团此前在清朝的默许下在中原各地对洋人发动“进攻”,捣毁了大量教堂和医院,大批西方教士、商人和护士被杀。这些人几乎毫无反抗之力,义和团在消灭他们的时候也没有受多大损失。这让慈禧觉得西方列强不过如此,从而忽视了西方军队的真正实力。对此《猛回头》中就有精准的概括:

“我们要杀洋人,当杀那千军万马的洋人.不要杀那一二无用的洋人。若他们的军马来,你就怕他,他们的商人教士,你就要杀害他。这是俗话所谓谋孤客,怎么算得威武呢!”

而慈禧却因为杀了不少西方的商人教士,就以为真的足以和整个西方抗衡了,只能说眼界还是太小。

其四就是之前提到的西方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的谎言,慈禧自然不能接受失去权力,便悍然向西方列强开战。

而这一决定引发了朝堂上下的激烈反对,就连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就不怎么表态的光绪帝,这次都出来明确反对。然而慈禧一意孤行,许多忠臣也都对慈禧阿谀奉承,希望能利用义和团运动来博取自己的前程,于是命令还是下达了。

此举给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提供了极佳的借口:你都主动进攻了,我自然没有不来打的道理。虽然说西方列强一直以来都图谋瓜分中国,但慈禧这一愚蠢的决定又给西方提供了得寸进尺的机会。此后大批义和团围攻东郊民巷公使馆,然而却久攻不克。

仅仅八天后,在得知八国联军入侵大沽时,慈禧又后悔了,赶紧派人向西方列强求和,并镇压义和团。然而此时的局势已经不是慈禧能控制得了的,八国联军继续向天津进军,而整个直隶也陷入了彻底的混乱。最终天津、北京接连陷落,慈禧带着光绪狼狈逃出北京,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才得以返回。因为慈禧的愚蠢决定和一系列错误操作,中国不但没能击败八国联军,反而背上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然而,中华民族不会因为慈禧一个人的愚蠢而就此消沉。此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奋斗,《辛丑条约》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彻底废除。而昔日革命志士陈天华在《猛回头》中的梦想也终于实现: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东,慈禧,山西,清朝,中国,列强,日本,西方,义和团,集体,消息资讯,慈禧,清朝,列强,毓贤,义和团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山东,慈禧,山西,清朝,中国,列强,日本,西方,义和团,集体,消息资讯,慈禧,清朝,列强,毓贤,义和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山东,慈禧,山西,清朝,中国,列强,日本,西方,义和团,集体,消息资讯,慈禧,清朝,列强,毓贤,义和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