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多数人都会有吃团圆饭的习惯,感受节日的温暖,而古代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清朝的乾隆皇帝,更是有相当大的排场,除了满桌的山珍海味之外,依照中国北方的习惯,都会吃水饺这项食物。当时的水饺馅料与酱料,与当今有很大的差别。
▲乾隆的年夜饭,流传许多故事。(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与现代人一日三餐的习惯不同,清朝宫廷每日只吃两餐,早膳一般是在早上六七点,晚膳一般是在下午两点左右。除夕这天的家宴实际上也包括早膳和晚膳两个部分。当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晚宴才是家宴的重头戏。
然而,这并不是说早膳就可以糊弄糊弄算了。乾隆的除夕早膳内容也是非常丰盛的,以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的早膳为例,据清宫的《膳食档》记载,这天的早膳有:
乾隆除夕“家宴”中的晚宴则相当气派,从下午2点就开始摆、3点半左右由皇帝率先享用,桌子从内向外更有八路,每路的摆盘象征不同的含意。乾隆年夜饭具体菜单,虽然内容非常丰富,但其实并不奢华,每年虽有些变化,基本上以鸡鸭以及东北的鹿肉为主。
由于满族祖先游牧民族传统的影响,乾隆对于海鲜等“海味”并不热衷,因此,乾隆的家宴上多“山珍”而少“海味”,多以中国东北的满州菜、肉食为主,一方面象征不忘本、二来更是透过肉类大菜,营造出繁荣的意象。
根据记载,除了肉类大菜之外,还有一品,名为“鸭子馅临清饺子”,临清在山东,依傍大运河,是南漕北运的北方门户,自明代起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美食兼南北之长。“临清饺子”也叫“临清小笼烧麦”,是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过特制而成的精美包馅面食。
临清烧麦以王长明的烧麦为最佳,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窦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烧麦、武德魁肉饼)之一。
一笼烧麦 10 几个,如莲花瓣式排列,在外型上成石榴嘴形,既有别于北京“一条龙”的“大麦穗”烧麦,也和天津“荷叶皮”烧麦不同,馅有羊肉、牛肉、肉三鲜、素三鲜、蟹肉之分。
现在大多以羊肉为馅,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食用时蘸以双醋、香油,不腥、不膻、不腻。小笼烧麦在 2007 年运河名城(临清)美食文化节上被评为“临清名小吃”。可惜清末因以海运替代漕运,才使得当地逐渐没落,“临清饺子”也成为清朝历史的一页。
▲清朝的饺子,与当今的吃法差异颇大。(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除了很特别之外,乾隆在酱料上,也相当有讲究。有别于当今的豉油膏、白醋等酱料,皇帝吃饺子需四盘调料,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醋,饺子分两碗,一碗中放素饺子6个,另一个放带铜钱饺子2个,确保皇帝来年行好运。
参考资料:《清史稿》《膳食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