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来到广西紫荆山一带传播拜上帝会。
这一天,一位壮族小伙找到洪秀全,表示要加入拜上帝会。
这个小伙子说自己名叫林凤祥,是广西武鸣县林圩广寺村,家中有三个兄弟,他排行老大。由于家里穷,从小便给地主放牛,受尽了地主的欺凌。
林凤祥天生神力,经常与村子里一班青年聚在一起练武。经过苦练,林凤祥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有一次,林凤祥照看的耕牛得病死掉了,地主率十几人来到林家,要林凤祥的父亲拿钱来赔,否则就要把林凤祥抓去送官。林凤祥二话不说,上去一拳将地主打倒在地。几个狗腿子冲上来要抓林凤祥,也被他打得落荒而逃。
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林凤祥知道在家乡待不下去了,地主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便逃离了家乡。在外流浪的日子里,他听说了洪秀全和冯云山在紫荆山传教的事,便前来投奔。
洪秀全见林凤祥虽然个子不高,但两眼炯炯有神,一双手臂上全是肌肉,显然是个“练家子”,马上便收下了林凤祥。
一、
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林凤祥也参加了这次起义,被分配到萧朝贵的手下,和萧朝贵一起参加了平南官村大败广西提督向荣的战斗。在战斗中,林凤祥表现英勇,受到了萧朝贵的赏识,成为先锋官罗大纲手下一名副将。
1851年9月,罗大纲与林凤祥率军攻下永安,夺取了金田起义以来的第一座州城。清廷派赛尚阿、向荣等人率5万大军将永安团团围住,想在永安全歼太平军的前锋部队。
清军对围歼太平军信心十足,赛尚阿甚至向咸丰帝打保票,表示不让一个太平军逃出永安。
1852年4月,林凤祥率数千太平军,对清军的向荣和乌兰泰两部发动突袭,向荣被迫退回三合水旧营。而此时萧朝贵和罗大纲则率太平军主力向西北运动,悄然渡过了罗蛟河。
清军怕太平军跳出包围圈,于是赛尚阿命向荣和乌兰泰尾随追击。太平军则在萧朝贵的领导下,在官村岭松林设伏,大败追击的向荣和乌兰泰两股清军。与此同时,石达开又率一部太平军与萧朝贵前后夹击,清军全线溃败,太平军成功突围。
此战之后,林凤祥被洪秀全提升为御林侍卫。
1852年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一路连克永兴、茶陵、醴陵等城,兵锋直指长沙。不幸的是,天国第一勇将萧朝贵在长沙城外妙高峰督战时,不幸被清军炮弹中牺牲。
见老领导萧朝贵战死,林凤祥悲愤不已。他命部下在妙高峰上架起大炮,居高临下地炮击长沙城内的清军。炮击过后,林凤祥又第一个冲下山,向长沙南门扑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誓要为萧朝贵报仇的林凤祥,率军杀死清兵数千人,打得清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虽然太平军因为清军的援军赶到没能夺下长沙,只能暂时向北转移;但林凤祥的表现让清军闻风丧胆,他也在此战之后被提升为土官正将军。
1852年底,太平军在益阳成立了自己的水师。之后林凤祥奉东王杨秀清之命,在率领水师攻下岳州后,扬帆东下。仅仅用了十天,太平军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占领了湖北重镇汉阳,包围了武昌城。
负责防守武昌的满清湖北巡抚常大谆,下令烧光武昌城外所有民房,企图用坚壁清野之策,阻止太平军攻城。
1853年1月12日黎明,林风祥率太平军用地雷将武昌城的外墙炸开了一个二十余丈的缺口,林凤祥手举太平天国的战旗,口中大呼“斩妖,斩妖!”第一个从缺口冲进了武昌城。在林凤祥的鼓舞下,太平军人人奋勇争先,挥舞大刀冲入城内,与清军展开了肉搏。
数个时辰后,太平军消灭了守城清兵,占领了武昌城。
武昌是太平军攻克的第一座省城。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和受尽清朝压迫的百姓,许多百姓纷纷踊跃投军,太平军迅速发展到五十万人。林凤祥也因为武昌之战的“先登之功”,升任天官副丞相,进入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层。
二、
1853年2月,林凤祥与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率太平军主力挥师东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九江、芜湖、和州等地,于3月初到达南京城下。
3月19日,林凤祥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地雷轰开南京北城,第一个由仪凤门杀入南京城内。太平军其他将士紧随其后冲入城中,杀得守城清兵四散逃窜,清朝的两江总督陆建瀛也在此战中被太平军击毙。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从此成了太平天国的首都。
定都南京,让太平天国在中国最富裕的一块土地上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南京及其周围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夺取南京,让太平天国的后勤供应有了保障。再加上南京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夺取南京,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于1853年5月派林风祥、李开芳、吉文元统率两万多太平军精锐,挥师北伐。林凤祥不负重望,一战便攻下了大运河的枢纽扬州。
太平天国的北伐,让清廷大为恐慌,忙派琦善、向荣组建江北和江南两座大营,企图阻止太平军继续北进。同时清政府四处调集兵力,向太平天国展开反扑,企图将这个刚刚诞生的农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清军的反扑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天京附近的多个重要据点都落入了清军手中。咸丰帝极为高兴,下令江北和江南大营继续进攻南京。
但狡猾的向荣告诉咸丰帝:“元恶大憝盘踞金陵,旁窜分我之力,以负固老我之师,以久据糜我之饷。恐大兵稍一挪移,则东南半壁,更难支持。”建议对太平天国采取围困之策,暂时避开太平军的锋芒。
英国领事密迪乐(T.T.Meadows)也同意向荣的意见,他告诉咸丰帝:“太平天国的目的不在大举北进,而是想将北伐部队当作牵制之师,分散清军北方兵力,使清军不能南下进攻。”
三、
林凤祥在出征前,洪秀全给他的命令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縻时日。”但林凤祥心中十分清楚,北京是清朝统治中枢,周围兵力雄厚,自己身上的担子可以说十分艰巨。
虽然困难重重,但林凤祥丝毫不惧,率领北伐军一路向北杀去,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攻下了河南归德,挺进至开封城下。
林凤祥如此神速,让咸丰帝惊恐万状,寝食不安,忙令河南附近的清军昼夜兼程,务必要在开封城下围歼北伐军。
林凤祥识破了清廷的意图,知道开封城墙坚固,一时半会难以攻下,于是决定放弃开封,转而渡过黄河,直捣北京。
6月26日,北伐军占领黄河南岸的汜水和巩县,并在这里渡过了黄河天险,朝怀庆府而去。咸丰帝大惊,忙调六万清兵前去围剿北伐军。
在怀庆城下,林凤祥的北伐军与清兵展开了一场决战,先后歼灭了麓占元、托明阿、善录等清朝将领率领的清兵,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进入山西境内。
在山西,林凤祥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兵锋直逼太原。
山西巡抚哈芬忙四处抽调兵力赶到太原,没想到林凤祥攻太原是个虚招,突然又率军回师河南,从武安进入河北境内,并在临洺关击败了直隶总督讷尔金额和总兵经文岱率领的一万多清军。
攻下临铭关后,林凤祥又一鼓作气,率北伐军攻下了距离保定仅六十里的张登镇,咸丰帝见北伐军马上就要杀到北京,忙令惠亲王绵榆和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赶到保定,务必要拦住林凤祥。
此时的咸丰帝已经做好了逃出北京的准备,他下令将各省上交的税收运往热河,准备随时逃到热河。
见皇帝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北京城的官员和居民更是紧张,许多人纷纷逃离北京。数日之间,北京北城一万八千户居民便逃走了大半,仅剩八千户。
此时的林凤祥虽然离北京近在咫尺,但他面临的困难也很多。由于不停地转战,他的部队损耗很大,加之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作战,后勤补给也无法保证,所以也无法突破僧格林沁设下的防御线。
林凤祥知道敌还很强大,不能力拼,所以改变计划,决定攻占敌人防守薄弱的天津,再从天津横插北京,推翻清朝的统治。
10月29日,北伐军攻下天津郊外的静海县,准备围攻天津。但清朝的天津知县谢子澄却不顾百姓死活,掘开运河,将天津城外变成了一片汪洋。此时僧格林沁的军队也已赶到距离天津不远的杨村,林凤祥只得放弃天津,退守静海。
四、
进入11月后,北方天寒地冻,以南方人为主、且缺少补给的北伐军因为严寒,有不少人被冻死冻伤,陷入了困境。虽然林凤祥等人英勇善战,但仍然闯不出清军的包围圈。林凤祥的手下大将吉文元,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北伐军失利的消息传到天京后,杨秀清也曾派过几支援军前去救援,但派出的援军都在途中遭遇到了清军主力而全军覆没,根本无法和林凤祥汇合。
林凤祥获悉援军失败后,决定组织突围,为太平天国保留住北伐军这支精锐之师。但僧格林沁却在北伐军的军营四周连挖了多重深壕,想将北伐军困死。1855年3月,林凤祥在突围中不幸中箭受伤,被清兵俘虏,北伐军大部壮烈牺牲。
据晚清文人李桓在《宝常斋丛稿》中记载,林凤样在突围中箭后,便服下了毒药。也许是受了潮,毒药失效了,所以被清军活捉了。
在捉住林凤祥后,僧格林沁令手下的军医想尽一切办法给林凤祥解毒,因为他要将林凤祥活着押解进京,向咸丰帝邀功。
林凤祥服毒这件事,僧格林沁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也有提及。僧格林沁告诉咸丰帝:“该逆受伤甚重之后,复又服毒......设若该逆奄奄将毙,立即就地凌迟,以免幸逃显戮。”
1854年3月中旬,清廷在紫禁城举办了一场所谓的“献捷仪式”,僧格林沁将装在囚车里的林凤翔押到紫禁城的城楼之下,向站在城楼上的咸丰帝“献捷”。
一年多来,“林凤祥”这个名字几乎已成了咸丰的一块心病。如今的他坐在设在城楼的辇舆之上,远远地看着这个令他闻风丧胆的林凤祥,却发现这个人并没有三头六臂,而是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小个子南方人。
虽然坐在囚车里,但林凤祥的脸色却十分平静,眼光依然如以往一样坚定,丝毫没有一点摇尾乞怜之感。
咸丰本想好好地嘲弄一下林凤祥这个俘虏,可不知为什么,看到林凤祥那坚定的眼神后,他感到了一种不寒而栗。长叹一声之后,咸丰帝一言不发地离开辇舆,扭头走下了城楼。
五、
两天后的3月15日,林凤祥在北京被清廷凌迟处死,壮烈就义。
李桓在《宝常斋丛稿》中记载林凤祥就义的经过:“行刑之日,观者如堵,闻有观者以惊悸死。刽子手十六人,各持木柄小铁抓,每施一锄,即挑向后掷,血溅肉飞,遂死。”
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在他的《太平天国史》中,还记载了一位与林凤祥一起被处死的英雄黄懿端。当几名清军想对他行刑时,被黄懿端飞起一脚踢死了两个,其他清兵吓得胆颤惊心,最后一拥而才制服黄懿端。
行刑之时,黄懿端仍然对着台下百姓高叫道:“某自出道以来所向披靡,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
林凤祥领导的北伐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兵锋席卷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六省,极大地支援了清政府的统治。北伐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林凤祥的英雄业绩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人们铭记和歌颂。
参考资料:
方之光 、崔义清:《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及其战略转变》
(清)李桓:《宝常斋丛稿》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