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7年,曾经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经亡国25年。而在与中国相隔万里的欧洲,一个名叫雷基纳德·约翰斯顿的63岁英国老头跑到一座小岛上,披上了清朝官服,升起了一面象征大清国的龙旗。这个老头还有一个中文名,叫庄士敦。
时间辗转至39年前。这一年,美国与西班牙爆发了美西战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悄然离世,居里夫人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钚,光绪帝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在这不平凡的一年,24岁的庄士敦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庄士敦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当时少有的高材生,为何他宁可不远万里来到腐朽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愿待在发达的欧美呢?因为在中国,有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东西在吸引他——汉文化。庄士敦对汉文化异常痴迷,他不仅中文流利,还涉猎《论语》、《春秋》等古籍。正因为他本人出色的表现,英国毫不犹豫地把他派到了中国。
此后21年间,庄士敦尽情地沉浸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海洋中。而21年的岁月不仅让庄士敦更加了解中国,更让他结识了诸多清王朝的高层。1918年,清朝虽然已经灭亡了7年,但是北洋政府仍耗费巨资供养故宫内的清朝皇室。在故宫内,爱新觉罗·溥仪永远是大清朝的皇帝。恰巧溥仪正在需要一名西学老师,有人就推荐了庄士敦。从此,庄士敦开始了他的“帝师”生涯。
溥仪当时仅仅14岁,一辈子没有踏出过故宫。当他见到这名金发碧眼的“苏格兰老夫子”时,变得异常兴奋。庄士敦也倾其所学,将在牛津所学的知识全都传授给溥仪。时间长了,二人慢慢消除了隔阂,互相敞开了心扉。庄士敦给溥仪带来了西方最新奇的玩意和最先进的知识,而溥仪也对庄士敦尊敬有加。
1922年,溥仪大婚。为了表示自己的信任,这位小皇帝赏给庄士敦一顶“一品顶戴”和一件清朝官服。庄士敦了解清朝官制,他知道清朝还未灭亡之时,只有李鸿章这等身份的人,才配戴上这件顶戴。庄士敦双手接过顶戴,恭恭敬敬地戴在头上,身上穿着清朝的官服。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庄士敦在内心暗暗发誓“自己至死为大清朝效力”。
庄士敦此刻开始盼望溥仪能够复辟,盼望他能让中国走和英国一样的“君主立宪”之路。他幻想着有朝一日,溥仪能再次将大清的龙旗插在中国的各个角落,而自己能够担任朝廷的一品大员。
但世事难料,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派兵闯进紫禁城,轰走了清朝皇室的所有成员。庄士敦为了保住溥仪,通过英国使馆把他带到了日本辖区。之后,庄士敦辞去了“帝师”一职,回到英国。走的时候,溥仪雇了一支乐队欢送他的离去,曲名是《友谊地久天长》。
1934年,溥仪跑到满洲国登基,庄士敦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长春。他幻想着溥仪能带领军队再次杀入关内,一统中国。可等到庄士敦来到长春参见溥仪之时,却大失所望。溥仪只不过是日本人手上的一个傀儡,他本人没有任何实权。满洲国也只是日本人的一个殖民地,就连国旗也不是大清的龙旗。
溥仪见到庄士敦后十分激动,希望他能再次辅佐自己。此刻庄士敦的幻想已然破灭,他婉言拒绝了溥仪。庄士敦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学生竟然甘心当日本人的傀儡,堂堂大清朝皇帝竟然寄日本人之篱下。
随后,63岁的庄士敦回到苏格兰,在当地买了一个小岛,建造了几个房子,分别叫皇帝厅、威海卫厅等。庄士敦一辈子忠于清朝,但非常厌恶满洲国。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庄士敦找到了一面大清朝的龙旗,插在了岛上。自己还披上清朝官服,显示自己曾经的荣耀。第二年,帝师庄士敦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