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称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为慈禧太后心腹重臣之女所生。光绪三十四年的冬天,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为把持政权,下令将溥仪带回宫中养育。
随后光绪帝离世,立溥仪为皇帝继承大统,溥仪正式登基时年仅三岁。三岁的孩童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在背后把持政权的是其父亲摄政王载沣。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率兵逼迫溥仪退位,并由此得来了"清逊帝"的称号。
此后溥仪虽身为退位皇帝,但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生活用度皆由民国政府拨款供给。民国六年,得到了张勋等人的帮助与支持,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宣布恢复大统,才年满十二的溥仪再次登上帝位,大封群臣。随即段祺瑞出兵讨伐,仅仅十二天后溥仪便宣布了第二次退位。
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他深刻的体会到自己艰难的处境,却又无力改变。此后他又经历了生母自杀的事件,对他来说打击极大。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后,溥仪被逼无奈的打包好了行李搬入原来父亲的住所,随后又逃入日本公使馆。
伪满洲国
面对国民军的步步紧逼,溥仪更为迫切的想要逃离。民国十四年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在那里为再次复兴做准备,同时,日本也对他表现出极大的同情,为日后成立伪满洲国打下基础。
此后的七年时间,溥仪在天津享受着特殊的待遇,时常与各国首脑人物保持友好的往来,尽管各国给予他足够的礼遇,但真正能为他提供需求的却屈指可数。在面对其他势力冷漠对待后,他想到了一直对他保有热情的日本,日本方面给出了优厚的条件。
尤其是他们表达了新成立的满洲国将由溥仪来做皇帝,这个诱人的条件使得溥仪再也按捺不住,当机立断的接受了开出的所有条件,并且动身去东北。此后溥仪便沦落为日本人的傀儡,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文件需要签字,他并不需要考虑,成为了签字的机器。
他知道日本人的残酷无情,对自己客气是因为还有利用的价值。他也只好认命了。
战犯岁月
民国三十四年,苏联对日本发起进攻,日本战败伪满洲国政权覆灭。溥仪第三次的退位成为战俘,被关押到西伯利亚。落没的贵族都会依靠变卖宝物来维持生活,末代皇帝溥仪也不例外。在无以为继,生活所迫时,就用低廉的价格变卖宝贝维持生活。
在溥仪带出故宫的宝物当中,其中包括唐代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手稿等等,样样都是价值连城。还有很多精心挑选过的珠宝首饰,主要是因为珠宝首饰较好存放,物件小价格高。
在珠宝首饰中翡翠占比最大,数量多达四十余箱。品质极为惊人,其中种水通透,透光可见指的比比皆是。细腻油润起胶质光感,俏色巧雕,利用翡翠本身的色彩纹路设计雕琢,可谓是件件精品。
雕刻的技艺手法巧夺天工,人物动态的塑造,开脸栩栩如生宛若真人。珠宝的精致镶嵌,不仅运用各色宝石搭配,且纯净度极高,其中有价值的顶珠冠,镶金猫眼石坠等放到现在来说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品。
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时,溥仪表达了想留在苏联的意愿,但仍然被引渡回国接受近十年的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后被首批特殊赦免,为他安排了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
主动上缴
在回国之后,溥仪主动上缴了自己从故宫中带出的文物。根据检查清单,发现溥仪共偷运出宫宋元版珍贵古籍二百一十部,唐宋元明清古代字画两千余件,令人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文物,在一路的颠沛流离中被变卖,也有些丢失,损毁或被"接管"了。
不过有一件被缝在棉衣里的物件,被小心翼翼的保留了下来,幸运的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检,也见证了溥仪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件宝贝就是"乾隆田黄三联印"。田黄三联印章,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印玺。
三联章用的是链雕的手法,由一块石材镂空雕刻,没有粘连的痕迹浑然天成。田黄的质感晶莹剔透,温润如脂,刻工精巧,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三枚印章篆刻各具特色,"乾隆宸翰"四字规整分布,刻画传统。"乐天"两字居中,以字画结合。"惟精惟一"则是以文字型法排列,美观和谐。这件宝贝一出现就被收入了故宫博物馆。这件宝贝就这样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见证了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
时代落幕
一个被大时代推着走的人,在时间的洪流中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少年与中年时期一直在随波逐流,被人操控,当做摆设或是傀儡。溥仪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从畸形的皇室生活到心酸的傀儡生活,环境的复杂多变,映射到他性格上的冷漠,扭曲,逃离。
他内心充满了激烈撞击和反抗,但更多的是一种凄凉与无奈。现代的生活是文明具有约束的法治社会,很难去想象与理解封建社会的斗争。在混乱不定的时代,人的命运就像纷飞的纸片,风往哪里吹,就到哪儿去。
纵观溥仪曲折的一生,他经历了中国近代几乎所有大的变革,也算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作为末代皇帝,他的命运也相当无奈。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