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欧洲史研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稳定政策

欧洲史研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稳定政策

玛丽一世女王之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分歧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最大的问题,但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早在十六世纪初就开始了。

因此,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后,选择了坚持走新教改革的路线,企图通过新教神学教义的改革,重新凝聚民众力量,推动英国的发展。以“童贞女王”著称的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位出色的家。

1558 年伊丽莎白女王登上王位后不久,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就被允许返回英国,甚至,还担任了主教等有影响力的职位。那些参与爱德华六世时期早期改革的人都希望继续他们的“福音派”事业。然而,她的各项改革,都被认为是“半改革”。我们无法搞清楚她是倾向于新教、还是天主教,但这些法案都被认为是温和的改革方案,是新教和天主教两者间的妥协。

虽然新教改革和反新教改革的紧张关系使有限的宗教宽容成为现实的需要,但宗教统一的可取性是早期现代理论的普遍现象。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带领之下,英国进一步推行改革,确立民族教会,通过颁布《公祷书》、《三十九条信纲》、《统一法令》等举措,破除了传统天主教的宗教仪式。

伊丽莎白女王对圣餐礼作出修订。1559 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新的《统一法令》,要求各堂区定期讲经布道、规定教士结婚为合法,并对《统一法令》规定的圣餐礼仪式作出修改等。法案规定,所有教会都要使用一本《公祷书》,如果有人没有使用或公开反对它,还有相应的惩罚制度。这本《公祷书》是根据 1549 年和 1552 年爱德华七世时期的两个版本改编而成。其中,女王坚持要求对圣餐礼相关条款做出修正。

1559 年的《公祷书》指示牧师在圣餐礼上提供面包和酒时,仍然要说出这句话。一个天主教徒只是有可能用这些话来表示耶稣真的存在于面包和酒中,而一个新教徒可以详述那些暗示圣餐只是一种礼仪形式,是作为纪念和庆祝的东西。同时,出于对教皇的尊重,伊丽莎白女王删除了 1552 年的书中对教皇的侮辱性表述。表面上看,是尊重教皇的体现,实际来说,这是伊丽莎白女王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

伊丽莎白一世在《统一法令》中,强调了天主教司祭和英国国教牧师之间的差别。例如,对于圣餐传递的过程,法案虽未新增内容和要求,但禁止牧师使用熟悉的天主教词汇去暗示基督真正存在于面包和酒之中。事实上,该法案完全避免使用“司祭”一词,而更喜欢使用“牧师”、“圣餐礼主持”或“堂区主持人代理”。兼具天主教和新教特征的仪式从形式上讲属于天主教,从称呼和表达来看却是新教的。这是综合两派立场而做出的规定,给天主教和新教双方留下了余地,两者在新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伊丽莎白一世制定了针对“不遵守规则”、“不参加礼拜仪式”等行为的惩罚规范。对民众来说,他们有义务在星期天和其他指定的日子去教堂做礼拜,如未出席,将会被处以一先令的罚款。不遵守仪式规范的人,第一次将被判处为期六个月的人身监禁,并罚一年的收入。第二次不遵守将被监禁一年,第三次将被判处终身监禁。如果有人试图说服任何牧师不遵守 1559 年《公祷书》的相关内容,他同样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

总之,如果滥用命令或在教会仪式中出现任何不遵守、蔑视或不敬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给予“机会”的惩罚,无疑是在给潜在的违法者一个得到宽容处理的机会。例如,如果缺席周日的仪式,那上交一先令的罚款,违规行为将得到解决。这种宽容的政策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改革智慧,避免了因“违反规定”造成的民众恐慌,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

此外,伊丽莎白女王进一步确立国王权威,废除了治病戒指圣化礼的基本仪式,但始终坚持触摸治病礼仪的施行。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传统信仰的一种妥协和退让,使得民众在大变革时代依然有着过去的味道。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治病戒指无需国王直接去面对患者,而触摸礼仍需国王亲自施行。对比而言,坚持触摸礼更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神圣性,强化了国王在民众心中的威望。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采取的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政策,对那些希望坚持旧信仰的人给予某种形式的宗教宽容。一方面,女王虽颁布法令,要求民众无条件遵守并实行,但对于不遵守法令的行为的惩罚措施却并不是那么严厉。另一方面,对试图在英国国教之外维持礼拜制度的罚款却极为严苛,足以让天主教绅士维持表面上的服从。通过女王的修正案,女王担心若是《统一法令》采用了传统僵化的神学,众多的民众将被阻隔在教会之外,这将可能会出现新的更为严重的冲突与矛盾。

因此女王直接采取了妥协的方式,通过法令的形式,协调新旧教派之间的斗争与冲突。在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允许天主教徒享有信仰自由,但禁止他们在公共场所信奉自己的宗教,从而将礼拜活动主要限制在富有的天主教徒的私人小教堂里。而在得到国家认可的教堂中,在新的权力体系下继续着另一套规范化的宗教仪式。这是共同体意识凝聚的重要助推力,体现了民族认同在这一时期的逐步成熟。

综上所述,英国宗教改革,不仅有理念的变革,还有仪式的变化。礼拜仪式和宗教活动是探究英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物质符号。宗教仪式是民众生活规范的一种表现,仪式可以反映民众的心态,具有凝聚社会群体的社会功能,也体现了此民族的文化特色。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宗教仍然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和仪式活动。

英国宗教活动的变迁和宗教仪式的统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统一宗教仪式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宗教仪式将具有不同“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民众汇聚在一起,宗教活动打破了民众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紧密的将个人、家庭与社区相连接,增强了民众“社会自我”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意识。

从历史的长时段理念来看,亨利八世借由与凯瑟琳王后的婚姻事件拉开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并进行了缓慢而温和的宗教变革,推动英国向“新教英格兰”转变。而爱德华六世时期的各项改革措施极为激进,虽加速了英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但触及到天主教阶层的利益,激化了国内外矛盾,引发了英格兰的动荡与不安。

而在其之后的玛丽女王颠覆了两者的改革成果,从这个视角来看,玛丽女王的措施,正如“轻踩刹车”,控制住了这个“急速前进的车轮”。玛丽一世女王的政策在整个英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避免了一再激进的新教政策将英国撕裂的局面,客观上维持了英国社会的稳定。伊丽莎白一世在此基础上深入新教改革,实现了向国教的平稳过渡,基于此而形成的强烈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建构进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伊丽莎白,法令,女王,新教徒,圣餐,民众,仪式,改革,统一,一世,消息资讯,新教,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天主教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伊丽莎白,法令,女王,新教徒,圣餐,民众,仪式,改革,统一,一世,消息资讯,新教,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天主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伊丽莎白,法令,女王,新教徒,圣餐,民众,仪式,改革,统一,一世,消息资讯,新教,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天主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