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谁家若能够坐拥一万元存款的话,便能够获得“万元户”这一光荣称号,万元户已经步入了有钱人之列。
倘若将时代背景换成清朝,将一万元换成一万两白银,那么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会是什么经济水平呢?
实际上,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如果能够在清朝时期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也可以称为“万两户”,即便放到了清末,也同样属于有钱人之列。
假如以1:1.4的比例换算的话,清末民初的1万两白银可以换成1.4万块银元,这1.4万块银元究竟是什么概念呢?
溥仪退位之前,原本能够拿到400万两白银的年薪,但是后来又改成了400万银元,400万两白银和400万银元的购买力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溥仪在1915年花费了2794718两白银,这将近280万两白银如果换成银元的话,按照晚清的兑换比率实际上也已经接近400万银元。
少拿120万两白银,等于少拿五六十万两银元。
不过,毕竟溥仪是个特例,当时可没几个人能够像他一样有这么高的收入,绝大多数人穷得抠抠索索,恨不得将一块银元掰成几块来用。
鲁迅后来到北京工作之后,每个月的工资才只有350块,年收入是4200块,这已经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了,可他买一套四合院却花了3675块,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公资。
放到现在,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得值多少钱?
哪怕是鲁迅这样的高收入人群,他也得踏踏实实地工作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存够1.4万块银元,还得不吃不喝。
陈存仁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对于银元的购买力有更形象描述:
“我在中医专门学校读书的时节,每月由四伯父给我零用钱二元,包括鞋袜及膳费车费。那时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铜元八枚,要是吃得丰富一些,要小洋二角。”
一块银元可以换成10角小洋,或者是300多枚铜元,一个人一顿饭花费8枚铜元的话,这一块银元便能够让一个人吃将近40顿饭,只吃中餐和晚餐的话,可以吃20天!
陈存仁每个月的生活费是2元,不仅包括了饭钱,还包括了鞋袜车费等费用,倘若以陈存在的消费水平作为普遍水平的话,当时的一个五口之家每个月生活费便是10元,那么这1.4万银元便能够让这个五口之家使用100多年。
可是,陈家却是富户,陈存仁后来一口气拿出来5200块银元在上海愚园路买了3亩7分地,没点财力可办不到。
所以,陈存仁的消费水平绝对高于多数普通百姓,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多数人根本不可能达到每个月10块钱的生活费!
将这1万两白银拿到现在的话,倘若以1:200的比例进行兑换的话,1万两白银也能换成200万人民币了。
200万人民币算不算有钱人呢?糊涂君身在十三线小城市,房价已经普遍涨到了六千以上,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也需要六七十万,所以200万不仅能买房,还有足够的钱买车,有房有车是多少年轻人的梦?
即便有200万人民币还算不上有钱人,但好歹也是小富,绝对的小资或者中产了。
更何况,白银的购买力越往前越强,所以生活在清朝早期的话,手上的1万两白银所能够兑换的人民币绝对只多不少。
所以,如果在清朝能够有1万两白银的话,绝对是富甲一方的有钱人,能够享受着众人仰望并且羡慕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