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29日,大清朝的最后一个内阁总理大臣,爱新觉罗·奕劻病逝于天津租界,结束了他跌宕起伏,贪污腐败的一生。终年79岁,作为皇室宗亲的他,本来在死时可以极尽哀荣,家人给他拟了个谥号“哲”,知人善任的意思。但是当时名义上还是满洲皇帝的溥仪却不同意,给他的谥号选了4个字“谬,丑,厉,幽”,这都不是什么好词儿,溥仪的父亲载沣念在都是同宗,心有不忍,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却不肯,可见溥仪对这位宗亲的印象由多差。
最后在奕劻的亲属力争之下,溥仪勉强给奕劻“赐”一个谥号“密”,意思是追悔前过之意。这位内阁总理大臣为什么如此被溥仪厌恶呢?
奕劻,曾祖父是乾隆,亲爹是辅国公绵性,但是绵性因为觊觎王爵而行贿,被罚去守卫盛京去了,由此奕劻就被过继给他伯父庆良郡王绵愍,绵愍这个人忠孝两全,深得道光皇帝信任,为官清廉,从无过错。
可惜绵愍死的时候才40岁,奕劻也没从他养父身上学到优良的品德,为官后和他养父的德行大相径庭,成了真正的大清掘墓人。
奕劻虽没什么学问,但习得一手好字,这是这项技能给他带来了无尽得好处,当时还是贝勒得他给慈禧代笔,和慈禧的弟弟通信,次数多了,慈禧对他好感剧增,不断给他加官进爵,终于在同治十一年,皇帝大婚的机会被封为御前大臣,加郡王衔,可谓名利双收。
奕劻的字
按理说你都当了这么大的官了,总该为国为民干点实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吧,可是奕劻并不是这样的人,官越做越大,他是越来越废物,真正的用事实证明了,蠢材的官位越大,对国家的危害也越大。不论是在对列强的外交事务上,还是对内处理海军发展,义和团的事务上,他都是毫无作为。
举个例子,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慈禧西逃,留奕劻和李鸿章在北京和洋人谈判,谈判的成果就是那份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国势衰微,也不指望他能抵御外敌,但是他在谈判中对列强提出的任何苛刻条件照单全收,没有反驳,比另一个卖国贼李鸿章还要不堪。
然而事后李鸿章被骂的狗血喷头,他却置身事外,依然稳稳的坐在总理大臣的位置上,后来居然还晋升为领班军机大臣,总览朝廷的军权和财权,权倾天下,开始卖官鬻爵,和珅都要直呼内行。
晚清朝廷,贪腐之风盛行,王朝衰败无可厚非,哪个朝代末期都是如此,可贪官们还是要遮掩一下的,要点脸面。可是这位“铁帽子王”非但不遮掩,居然堂而皇之的带着他儿子一起贪污,真是闻所未闻。
奕劻贪污有个特点,叫“细大不捐”,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钱不嫌多,小钱不嫌少,来者不拒,他的生财之道就是卖官鬻爵,各类管制明码标价,童叟无欺,银子给到位了官职绝对到位,没有他办不了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好得很。
有个中层干部叫段芝贵的,送给奕劻10万两白银,马上就给他安排一个黑龙江代理巡抚的职位,由于他住的府邸以前是和珅的宅子,就给他起个外号“庆氏公司总经理”。
卖官这事儿干的多了,有人看不下去了,到慈禧那儿打小报告,慈禧不咸不淡的说了句:“我还不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吗?但是看来看去,还是他最贴心。”
为啥会得到慈禧这么个评价呢?原因就是他让一个小老婆不时的带着银票进宫,陪慈禧打麻将,麻将也是他带进宫交会慈禧玩儿的,彼时国家内外交困,慈禧就酷爱打麻将解闷,他小老婆每次带的银票都不够输的,有了不断送银子进来的这条产业链,从上到下都贪财,他也能安稳坐着他的位置,继续敛财。
根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庆亲王奕劻在银行的存款高达712万英镑,我们来做个对比,写《进化论》的达尔文买一栋带花园的豪宅,花了2000英镑。再举一个沉痛的例子,整个北洋舰队的舰艇,全部加起来大概是100万英镑,他的财富全部给了北洋舰队买战舰的话,能把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那个国家打的满地找牙。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个另类意义的裸官,他的财富都不在国内的民族金融机构存放,他更青睐汇丰银行,本土钱庄一毛钱都不存。放现在来看,妥妥的“裸官”。
溥仪退位时,家人劝他去天津避难,他执意不肯,最后被家人强架着坐上去天津的头一班火车去天津,车上居然还能睡着,到了天津“饮食如故”。原来执意不肯是在伪装。后来辛亥革命的浪潮平息之后,奕劻终究舍不得北京的家业,返回北京的宅子,满目狼藉,就像被抄家一般,心灰意冷,又回到了天津租界。
1917年(民国6年),庆亲王奕劻死在了天津租界,一个清朝的王爷,直到生命结束,还是在洋人的地盘待着,前面说的,溥仪赐他的“密”这个谥号,是在溥仪不知道这个谥号的含义下准的,等到溥仪知道“密”有“悔过”的意思之后,追悔莫及,在他看来,这位巨贪连这个字都配不上。
其实说他是大清的掘墓人是抬举他了,清朝的灭亡归咎到他一个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但是毫无疑问,就这样的人把持朝政,曾经庞大的清帝国才会如此的腐朽不堪,最终走向灭亡。
“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像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战舰,即使不会立即沉没,最终也会在海岸上粉身碎骨。”--
马嘎尔尼